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7章

作者:闪闪咪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接着,他话锋一转,开始冷静分析:


    “然则,父皇,诸位大人,请恕儿臣直言,此乱之根源,在于‘内容失控’,而非‘技术本身’!”


    他声音提高,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雕版印刷,如同利刃,善用之可裁衣切菜,造福百姓;


    恶用之则可伤人害命,为非作歹。


    难道因为有人用菜刀行凶,便要禁止天下人使用菜刀吗?


    此非治国之道,乃因噎废食也!”


    这个比喻简单而有力,让一些激愤的官员稍稍冷静下来。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置?”


    凉皇沉声问道,语气依旧严厉,但至少愿意听他的解释。


    萧景逸从容应答,显然对此已有思考:


    “儿臣以为,当务之急,有三件事需立刻着手!”


    “第一,严厉查处,以正视听!


    请父皇下旨,由京兆尹、刑部、都察院联合,即刻清查市面上所有非法刊印、内容不当之书籍,追溯源头,严惩印制、传播者!


    尤其是那些诽谤朝政、污蔑大臣的谤文,必须揪出幕后黑手,以儆效尤!


    此举可迅速遏制乱象蔓延,稳定人心。”


    “第二,立规矩,明标准!


    儿臣之前便曾向周祭酒提及,需对刊印内容加以引导和规范。


    如今看来,此事刻不容缓!


    应尽快由礼部牵头,会同国子监、翰林院,制定《书籍刊印管理条例》。


    明确何种内容可印,何种内容禁印,建立刊印前的审核备案制度。


    让所有书坊有章可循,让监管有法可依!”


    “第三,疏堵结合,引导舆论!


    仅仅堵塞是不够的,百姓有娱乐、有信息需求。


    朝廷与其让那些低俗、虚假的内容充斥市场,不如主动引导。


    可鼓励正规书坊,多刊印一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话本、杂记、科普农书等。


    甚至,朝廷亦可组织人手,编写一些宣扬忠孝节义、记录英雄事迹。


    介绍各地风土人情的通俗读物,以低廉价格发行,与那些污秽之书争夺市场,占领舆论阵地!”


    他这一番应对,条理清晰,既有雷霆手段(查处),又有长远之策(立法),更有疏堵结合的智慧(引导)。


    展现出了极强的危机处理能力和宏观视野。


    不仅回答了皇帝的质问,更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朝堂上一时寂静。


    许多原本准备看笑话的官员,也不得不承认,萧景逸这番应对,堪称教科书级别。


    他没有推卸责任,而是直面问题,并给出了比单纯叫停印刷术更高明的解决之道。


    都察院刘正清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


    萧景逸同意查处,同意立法,他还能说什么?


    难道真要因噎废食,彻底否定一项利国利民的技术?


    凉皇紧绷的脸色也逐渐缓和下来。


    他仔细品味着萧景逸的话,尤其是“疏堵结合”和“引导舆论”的想法,让他眼前一亮。


    这确实比一味地禁止要高明得多。


    “嗯……”凉皇沉吟片刻,目光扫过众臣,“景逸所言,不无道理。


    技术无错,错在滥用之人,错在监管不力。”


    他最终做出决断:“传朕旨意!


    其一,着京兆尹、刑部、都察院,即刻联合清查非法刊印,严惩不贷!


    其二,着礼部会同国子监、翰林院,半月内拟定《书籍刊印管理条例》呈报于朕!


    其三,翰林院、国子监可着手编撰一批有益教化的通俗读物,交由将作监刊印发行!”


    他顿了顿,看向萧景逸,语气复杂:


    “至于景逸你……监管不力,确有失察之过。


    然念你应对得当,尚有担当。


    江南之行,暂缓。


    待此事风波平息,《管理条例》颁布之后,再议行程!


    你需在此期间,协助礼部,妥善处理后续事宜,戴罪立功!”


    “儿臣(臣)遵旨!”萧景逸和众相关大臣齐声应道。


    虽然江南之行被暂时搁置,但萧景逸知道,这已经是在当前不利局面下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他成功地将“技术罪”扭转成了“监管问题”。


    并保住了雕版印刷术的根基,自己也未被彻底打落尘埃。


    退朝后,萧景逸走在长长的宫道上,心情并不轻松。


    他知道,这场风波背后,必然有李侍郎等人的推波助澜。


    那些攻击朝政的谤文,说不定就是他们的手笔,目的就是阻挠他南下。


    “想用这种手段拖住我?”萧景逸眼中闪过一丝冷芒。


    “也好,正好利用这段时间,把京城这边的基础打得更牢靠一些。


    也……好好查一查母亲‘金石录’的线索。”


    萧景逸在朝堂上那番“疏堵结合”的应对,虽然暂时稳住了局面。


    保住了雕版印刷的根基,也让自己没有受到严厉处罚,但风暴并未平息,反而向着更凶险的方向演变。


    李侍郎集团显然不满足于仅仅拖延萧景逸的江南之行。


    他们要利用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将“印刷之祸”这盆脏水彻底扣在萧景逸头上。


    甚至……动摇他的圣眷根基,乃至将其打入万劫不复之地!


    就在朝廷联合稽查组雷厉风行地查封了几家暗中印制艳情小说和普通谤文的小作坊,抓了些小鱼小虾,看似局势得到控制之时。


    一股更阴险、更恶毒的暗流开始涌动。


    一些印刷更为精良、内容更加骇人听闻的书籍,开始在京城的暗市、乃至通过某些隐秘渠道在官员之间小范围流传。


    这些书籍不再仅仅是低俗艳情或编排大臣隐私,而是直指当今皇帝凉皇萧元昊!


    书中以极其隐晦但又令人浮想联翩的笔法,暗示凉皇当年即位并非完全名正言顺,牵扯到一桩尘封多年的宫廷秘辛。


    “金匮之盟”疑案。


    书中影射先帝属意的继承人并非当今皇上,而是另有其人,当今皇上是凭借不光彩的手段才得以登基。


    甚至,书中还提及了一位在当年风波中“意外”丧生的皇子,暗示其死因蹊跷……


    “谣言止于智者,但传于愚者,盛于乱者。”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