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章

作者:闪闪咪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凉皇看着萧景逸,仿佛透过他,看到了那个早已香消玉殒的绝代佳人,心中柔软之处被触动,


    “你母妃若在天有灵,见你如今成才,必感欣慰。”


    这场家宴,因着贤妃无意间的提及和萧景逸顺势而为的表现,风向悄然改变。


    可眼见凉皇那动容的神色和话语。


    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在诸位皇子心中激起千层浪。


    尤其是那些素来自视甚高、或母族显赫、或早已将萧景逸视为潜在对手的皇子。


    见他竟凭借已故生母轻易博得父皇如此明显的怜惜与赞赏。


    心中那股不服与嫉恨更是难以抑制。


    四皇子萧景琛,方才还因引经据典得了父皇一个赞许的眼神,此刻见风头被萧景逸抢尽,心中甚是不平。


    他素来以文采自诩,眼珠一转,便有了主意。


    他举起酒杯,脸上带着看似温和的笑意,朝向萧景逸:


    “三皇兄今日提及苏娘娘风骨,令弟等感佩。


    苏娘娘才华横溢,当年一首《咏梅》冠绝京城,可惜天不假年。


    听闻三皇兄近日亦在诗词上颇有进益?


    不知可否即景赋诗一首,既应这和乐之景,亦可告慰苏娘娘在天之灵?也让弟等学习一二。”


    他这话看似谦恭请教,实则将萧景逸架在火上烤。


    谁都知道原身萧景逸文采平平,甚至可说拙劣,而即兴赋诗难度极高。


    若萧景逸作不出或作得不好,刚才营造的“孝子”、“有母风”的形象便会大打折扣,甚至沦为笑柄。


    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萧景逸身上。


    凉皇也带着几分期待看向他,想看看这个近来屡屡带来惊喜的儿子,在文采上是否也有所突破。


    萧景逸心中冷笑,果然来了。


    他现代灵魂虽不擅古文诗词,但身为中文系毕业的小白领,唐诗宋词元曲的储备量还是相当可观的,融会贯通,借来一用并非难事


    。他面上露出恰到好处的谦逊与一丝为难:“四弟过誉了。


    为兄资质愚钝,于诗词一道仅是略通皮毛,岂敢在父皇与众兄弟面前班门弄斧?”


    “三皇兄过谦了,”萧景琛步步紧逼。


    “即是家宴,偶一为之,助兴而已,想必父皇也不会苛求完美。”


    他这是断萧景逸推辞的后路。


    萧景逸沉吟片刻,目光扫过御花园中灯火阑珊、花香弥漫的景象,又似无意地掠过那池中并蒂莲,最后看向凉皇与皇后,缓缓起身。


    朗声道:“既然四弟盛情,父皇母后在此,儿臣便献丑了。


    才疏学浅,若有不工之处,还请父皇、母后及诸位兄弟勿要见笑。”


    他略一思索,脑中已有了计较,开口吟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这首诗(改编自唐代苏味道《正月十五夜》),对仗工整,意象华美。


    生动地描绘了皇家夜宴的盛况和祈愿美好之意,虽非原创,但在此情此景下吟出,已是极为应景和出彩!


    诗句一出,满场皆静。


    就连素来自负文采的四皇子萧景琛,也愣住了。


    这诗……对仗工稳,气象华贵,绝非寻常之作!


    这真是那个以往连《千字文》都背不利索的三皇子能作出来的?


    凉皇眼中爆发出惊喜的光芒,抚掌赞叹:“好!好一个‘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好一个‘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景逸,此诗气象开阔,词句精工,意境深远。


    甚好!甚好!朕竟不知你于诗词上有如此造诣!”


    他看向萧景逸的目光,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欣赏。


    皇后也微微颔首,眼中带着讶异:“三皇子此诗,确是不凡。”


    萧景逸连忙躬身,依旧是那副谦逊模样:


    “父皇母后谬赞了,儿臣不过是偶得佳句,凑巧应景罢了,实在当不起如此夸赞。


    比起四弟潜心学问,儿臣还需多多学习。”


    他再次将姿态放低,顺便捧了一下萧景琛,显得心胸开阔。


    萧景琛脸色一阵青白,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三皇兄过谦了,此诗……确是佳作。”


    他本想让人出丑,反倒成全了对方,心中憋闷可想而知。


    经此一役,那些原本想看笑话的皇子,暂时收起了在文采上挑衅的心思。


    然而,文的不行,便来武的。


    或者说,来“实务”的。


    大皇子萧景睿,性格沉稳,但见萧景逸风头如此之盛,也觉威胁。


    他掌管部分兵部事务,便想从萧景逸不熟悉的领域入手。


    他举起酒杯,语气沉稳地开口:


    “三弟文采斐然,为兄佩服。不过,我辈皇子,终究要心系社稷,通晓实务。为兄近日在处理边军粮草调度之事,颇感繁杂。


    听闻三弟于经济庶务上颇有见解,这雕版印刷更是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不知三弟对这粮草转运、仓储损耗,可有高见?或许能有些新奇思路,解为兄之惑。”


    这个问题极为刁钻。


    粮草转运涉及漕运、仓储、吏治、地方协调等诸多复杂问题,绝非一个从未接触过具体军务的皇子能轻易置喙的。


    若萧景逸答不上来,或回答得空洞,便会显得他只会些“奇技淫巧”。


    于真正的军国大事并无建树,之前的务实形象也会受损。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凉皇也若有所思地看着萧景逸,想看看他如何应对这个超纲的问题。


    萧景逸心中再次冷笑,这是要考校我的知识面和应变能力啊。


    他现代职场经验和对历史的一点了解此刻派上了用场。他没有直接回答具体操作,而是从宏观思路入手。


    他起身,向大皇子微微颔首,从容道:


    “大皇兄心系军国,勤于王事,令弟敬佩。


    粮草转运,乃国之命脉,涉及环节众多,弟年轻识浅,不敢妄言具体。


    不过,弟在推行雕版印刷时,深感‘流程优化’与‘节点控制’之重要。或可借鉴一二。”


    他顿了顿,组织语言,继续道:


    “譬如漕运,是否可以尝试分段承包,明确各段责任与时限。


    引入考核与奖惩,避免推诿拖延?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