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过后的某个下午,放了学的孟柯和凌闪闪并肩坐在二楼上三楼的宽大楼梯上,一人捧一本崭新的《宋词一百首》——是李云梅新买的,一共买了两本,其中一本送给了凌闪闪,当作对她陪儿子练习普通话的谢礼。
近来孟柯跟陈启明走得近,忽略了和凌闪闪等人的友谊。但今天他去送书,并喊女孩一起诵读时,对方立刻高兴地答应了。
一群鸽子咕咕叫着从楼前的梧桐树旁掠过。
夕阳斜射在两个孩子的身上,女孩的脸蛋被映得红彤彤的。
他们同声朗读:“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二人摇头晃脑读完,女孩忽问:“孟柯,你说这词是什么意思呀?为什么我都看不懂?”她声音清脆,说不出的悦耳动听。
孟柯低头合上书,道:“我听妈妈讲过,这首词是作者刘过晚年重游武昌所写,里面的南楼就是武昌的安远楼,是当地文人最喜欢的聚会地点。刘过年轻就喜欢在这儿玩,当时身边都是一起长大的朋友们,大家在一起很开心。等到二十年后再回来,物是人非,心情不同了,身边的人也不一样了,即便是喝着相同的桂花酒,也感受不到当初的快乐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凌闪闪歪着头,一脸想不明白的表情。
孟柯笑笑:“我也不知道,我妈说等长大了就会懂。不过我刚来星城时那段时间,好像有一点懂。就是突然离开了生活多年的小镇,看不到每天陪我的姥姥姥爷了,也不能跟着熟悉的小伙伴在田间玩耍了。那段时间我心里很难受,晚上总会哭。特别是看到你和芊芊、小北他们在楼下玩时,那种感觉就更强烈了。去年寒假时,老妈带我回去了几天,可那几天里很多小伙伴都出远门了。回到曾经熟悉的地方,却看不到熟悉的人,即便吃着曾经大家都爱的零食,心里只会更难过。我想这首词的作者当时应该就是这样的感觉吧!”
凌闪闪好像也开悟了,认真点头:“嗯,我明白了,那我以后要一直守在这里,等你将来长大了出去再回来时,我还在这里,咱们碰面后又可以一起吃冰棍玩游戏机,这样你是不是就会很高兴呢?”
孟柯拿书砸一下她脑袋:“傻瓜,你怎么可能一辈子留在这里,你以后也要去外地读大学呀,会要到很多地方去走走看看的。我姥爷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人就是要趁着年轻到处去看看的,所谓好男儿志在四方!”
凌闪闪反驳:“可我是女孩呀?”
“呃——”孟柯额头冒出黑线,这时楼下传来了江小北和陆达西的玩闹声。
孟柯站起身一看,那俩家伙正在滚铁环,他好久没有玩了,手不由地痒起来,朝凌闪闪道:“闪闪,额们不读书了,一起去玩吧?”
凌闪闪大声纠正:“是我们!”
“哦,好好,我们。”孟柯尬笑着摸摸后脑勺:“那我们现在快点回去放书,然后马上下楼。”
凌闪闪边朝楼上跑,边说:“行,你在二楼等我,咱们一起去。”
等凌闪闪把书放回去,跑下楼时,孟柯已经冲到了楼下。
女孩抱怨:“臭孟柯,说好了等我的。”一拐弯,她撞上了一人。
“哎哟——疼死我了,你怎么走路不长眼睛呀!”
一声女孩子尖厉的叫声传来,凌闪闪吓一跳,急忙停下后退一步,正要道歉。
待看清楚来人,她由不得一句话卡在了喉咙里——这,这不是隔壁二年二班的杜丽么!
凌闪闪认识杜丽,她和江小北的龙凤胎姐姐江小亚是好朋友,两个人性格也相似,都欺负颐指气使地欺负人。
有一次江小亚故意撞到了蒋芊芊,当时凌闪闪帮蒋芊芊出头,杜丽也是站在了江小亚一边,双方因此结怨。
凌闪闪面色一沉,冷冷问:“你到这来干嘛?”她知道杜丽一家住在平房区,在11栋也没有朋友。
对方却回以冷笑:“那你在这儿又干嘛呢?”
“我住这里!”凌闪闪大声道。
“我也住这里呀!”杜丽一挑眉,用肩膀将凌闪闪撞开,嗤道:“麻烦让让!”
凌闪闪被撞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跳起来刚要开骂,就见一个皮肤黝黑的矮瘦男孩抱着一个大纸箱上楼了,边走边嚷嚷:“杜丽,老妈让咱们俩一起搬东西,你把东西全给我拿,看一会我不告诉老妈!”
杜丽的声音从四楼传来:“杜超,我是你老姐,再敢直呼其名,看一会我不揍你!”
杜丽、杜超——这姐弟俩是小区里出了名的调皮捣蛋。
她忽然想起就在不久前的饭桌上,梁丽花告诉凌国志,说四楼西头那套两室一厅也分出去了,那家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孩一个男孩。
当时她还很高兴,觉得又有小伙伴能加入11小分队了,现在看来——那套房还不如空着,至少清静。
少顷,一辆三轮车停在了11栋楼下。骑车的是个三十七八岁中年男人,皮肤白净,模样还挺俊朗。
车后扶着家具、大冰箱的是一个打扮时髦的女人。她三十出头年纪,烫着大波浪的卷发,长得不咋的,但举手投足透出一股旧上海舞女的风情。
四周的邻居们都跟他们打招呼。
“嘿,杜哥,今天搬家呀?”从四季食品店里走出的陆炳跟男人挥手。
杜世明呵呵一笑:“早就想搬过来了,这不装修才弄完,需要等个把月。我一家七口,那套小平房根本住不下。”说话间将三轮车上的物品搬下来,递给一旁的女人:“彩云,你先把这个搬上楼。”
“诶。”陶彩云应下,转头朝楼上喊:“杜丽——杜超——爸爸把东西运来了,你们快下来搬呀!”
“好——来啦!”两个孩子的声音从楼上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