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章 那一夜京城最璀璨的年轻人

作者:流浪的羊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赵峰紧接着便趁热打铁。


    “第三策最狠。“赵峰突然敲了敲桌子,“凡偷窃我国技术的企业,苛待我国劳工,罚没其在华全部资产!“


    他顿了顿,“包括那些披着合资外衣的买办集团。“


    “我要吸引全世界的良心工厂在汉东生根发芽,我要半导体为驱动,让整个汉东这个小齿轮带动着国家往前转。”


    “如果富裕一定有先后,那么汉东省当仁不让。”


    最后一句话像颗炸弹,震得满座鸦雀无声。


    会议室内,空气仿佛凝固了三秒。


    赵峰的话音刚落,李老突然“啪“地一拍桌子,震得茶杯里的水都溅了出来:“好!说得好!“


    这声喝彩如同惊雷,瞬间引爆了整个会场。


    “哗——“


    掌声如潮水般涌来。


    小组成员们不约而同的起身,有几个年纪大的专家激动地喷翻了保温杯,茶水洒了一桌也顾不上擦。


    这小子提的方案,简直是要把天捅个窟窿!


    真叫日月换新天了,他不只是要改革,还要大刀阔斧的改。


    一切以半导体的事业为中心,吸引文化经济注入。


    形成一定规模之后再向外输出。


    这个提案完全可行,唯一的难点在于这个赵峰的年轻人虽然在国外有着颇具盛名的研究成果,但谁也没有真正的见过。


    他真的能促进我国半导体事业的发展吗?


    他有这个本事让半导体转起来吗?


    大家在震惊之余,却也不知道这个方案究竟能不能实施。


    目光从李峰回收到李老身上。


    李老缓缓起身,苍老的手指轻轻叩了叩桌面:


    “诸位稍候,我去去就回。“


    随着那扇厚重的红木门关上,会议室里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议论声。


    此秘书长薛刚不停地擦拭着近视眼镜,几位白发院士交头接耳,时不时撇向经历一旁的赵峰。


    等待的时间一分一秒都是煎熬的,赵峰难得心底也有些些许的忐忑。


    自己的表现究竟征服李老了吗?


    大约半个小时之后。


    当那扇红木门再次开启,所有人都下意识挺直了脊背。


    李老负手而立,身后也出现了一名赵峰没有见过的秘书,其他人则都是向着这位秘书点头问好,看来这位秘书地位也不浅。


    老人目光如电,缓缓扫过在座众人,最后定格在赵峰身上。


    "汉东省,即日起作为半导体改革试点。钟正国同志主政一方,赵峰同志..."


    “作为技术人员,主攻半导体芯片方向的研究。”


    “任技术部主任。”


    办公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掌声。


    这个任命是理所应当的,也在这些人的预料当中。


    赵峰虽然年轻,可赵峰在科研界的资历确实在不浅,听说他的专利证书都能塞满一个书柜了,当这个技术部主任那是绰绰有余的。


    也就在此时,李老突然抬手轻轻咳嗽一声。


    “小组和我的意思呢,是采用赵峰同志的建议。”


    “由汉东的省委书记牵头,责任落实到个人,成立专门的督导小组,负责汉东的所有改革发展经济一切事宜。”


    “由钟正国同志担任省委书记兼任督导组的组长。”


    “由赵峰同志担任副组长,协同钟正国同志的工作,并且做监督职责。”


    “不过这个身份的对外要进行保密。”


    “一切工作围绕着赵峰同志攻坚半导体研究开展!”


    会议室内,空气仿佛凝固成了实体。


    半数与会者的表情如出一辙——瞳孔微张,嘴角僵硬,像是被同一只无形的手捏住了面颊。


    这些历经宦海沉浮的老江湖们,此刻却连最基本的表情管理都忘了。


    督导组副组长还有监督督导组长钟正国的权力?


    这不就是相当于钦差大臣。


    虽然没有品级,但是有先斩后奏之权。


    薛岳刚的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血色,苍白得如同宣纸。


    他颤巍巍举起右手:


    "李老,赵峰同志毕竟才二十七岁,这...这似乎有违组织程序..."


    这句话像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激起阵阵涟漪。


    在座不少人暗自点头——他们哪个不是熬了二十年资历才坐到这个位置?即便是当年那位"火箭干部",也是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上来的。


    而眼前这个年轻人,竟要一步登天?


    李老的目光如古井无波,缓缓扫过众人。


    老人忽然伸手,"啪"地一声将方案拍在黄花梨案几上,惊得几个茶杯齐齐一跳。


    改革不是请客吃饭!"李老"啪"地一声把赵峰的方案拍在桌上,文件四散飞开,"谁规定的年轻人就不能挑大梁?"


    "1905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时,不过二十四岁。"


    李老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字字千钧,"钱学森执掌五院时,刚过而立之年。"


    他忽然提高声调,"在座诸位,谁能在二十七岁时写出这样的方案?"


    “年轻从来都不是否定一个人的借口。”


    “我倒是天天和你们开会,开了三四个月了,谁提出过这样的建议,谁有这样的本事敢拍着胸脯对我李老头子说,今天他也能担下这个责任?


    谁?我问谁?”


    老人突然指向窗外。


    "汉东三千万百姓等着半导体产业破局,你们却在这里跟我谈资历?"


    薛岳刚的背脊已经贴在了椅背上,仿佛要把自己嵌进去。


    他忽然想起三十年前,自己还是个科员时,曾见过李老在抗洪一线怒斥官僚主义的场景——那眼神,与今日如出一辙。


    至此。


    赵峰的任命基本算是敲定,虽然在体制内没有正式的职位。


    但却是真真实实拥有实权。


    赵峰也明白李老的意图,能不能把这个督导组长真正踏实的做下来,要看他去汉东能不能做出成绩。


    做得出来,这个督导组长明天就有可能是市委书记,有可能是省长省委书记。


    做不出来,恐怕这个组长也就是个虚名了。


    看再也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李老对这一次的任命彻底敲定拍了拍桌子。


    “天公不拘一格降人才,那是老天有眼。”


    “能不能破釜沉舟用人才,那是靠你我的眼睛。”


    “就这样散会。”


    李老将任命文件轻轻一放,起身离席。


    秘书们立即如影随形,会议室的门"吱呀"一声关上,仿佛按下了某个开关,原本肃穆的空间瞬间活了过来。


    "赵组长!恭喜恭喜!"某职位王主任第一个冲上前,脸上的褶子堆成了菊花。


    "我家闺女在汉东政法大学读书,您去了可得多关照啊!"


    "老王你要点脸!"财政厅的李厅长一把拽开他,"你家闺女才十七岁吧?"


    转头就变脸似的堆起笑容,


    "赵组长,我外甥女今年二十四,在剑桥读博士..."


    “你们都是留学生,有共同语言。”


    "老李你更不要脸!"科技局的张局长挤进人群,"你外甥女不是去年就结婚了吗?"


    他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


    "赵组长,我有个表妹在汉东电视台..."


    赵峰被围在中央,嘴角挂着恰到好处的微笑。


    "各位领导太客气了,我刚到,还要多向各位请教。"


    窗外,暮色渐沉。这场闹剧般的"庆功宴"持续到深夜。


    当最后一位领导依依不舍地离开时,赵峰的手机里已经新增了28个联系人。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


    一辆黑色红旗轿车就停在了赵峰住处楼下。


    他知道。


    属于自己的时代,就要开始了。


    汉东的改革工作是试点当中的试点,所以时间紧迫,任务繁重。


    仅仅休息了一个晚上,赵峰就已经接到了即将走马上任的通知。


    今天早上大约是最后一次座谈会。


    收拾好仪容,赵峰走下楼去。


    司机恭敬地拉开车门:


    "赵组长,李老在车上等您。"


    车内,李老正在翻阅文件,头也不抬地说:"昨晚收了多少张名片?"


    赵峰微微一笑:"二十八张。"


    "嗯,"李老终于抬头,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比我当年少两张。"


    “来吧,跟你讲讲汉东的情况,顺便也告诉你一下,你那个原生家庭的事儿。”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