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星家十要(一)

作者:陈缘字长青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原文:


    先君子课读之暇,尝以医卜二学授珊。曰:「读书而达,固可身列庙堂,为苍生造福。读书而不达,亦可借一艺以自立。」昔贾谊有云:「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良以卜可决疑,医可疗疾,同为民生日用所必需。


    译文:


    先父在教导我读书的闲暇,曾将医学与卜筮之术传授给我。


    他说:“读书若能通达仕途,固然可以跻身朝堂,为百姓谋福祉;若读书未能显达,也可凭借一门技艺自立于世。”


    从前贾谊曾说:“古代的圣人,不在朝廷任职,必定在卜者或医者之中。”


    确实因为卜筮可以解决疑难,医学能够治疗疾病,两者都是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


    注解:


    “先君子”是袁树珊对已故父亲的尊称,体现家学渊源。


    其父提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理念,将医卜视为安身立命的备选职业。


    贾谊的引语出自《史记·日者列传》,强调卜医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袁树珊通过引用经典,为其将命理与医学并列提供历史依据,暗含对职业价值的自我肯定。


    原文:


    珊资性椎鲁,赋命亦薄,未能读书上达,以慰先人。尚幸于医卜,少役心力。每读陈实功《医家十要》、张路玉《医家十戒》,不禁叹其存心之厚、立论之高,诚为医家宝筏。


    译文:


    我资质愚钝,命运多舛,未能通过读书显达以告慰先人。


    所幸在医卜之术上稍有心得。每


    当阅读陈实功的《医家十要》和张路玉的《医家十戒》,不禁感叹其医德醇厚、见解高远,实为医家的宝贵准则。


    注解:


    “椎鲁”意为愚钝,是袁树珊的自谦之词。


    他将自身命运与职业选择关联,暗示命理对人生的影响。陈实功为明代外科名医,其《医家十要》强调“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理” ;张路玉为清初医家,《医家十戒》主张“贫富移心”“乘危苟取”。


    袁树珊借两位医家的伦理规范,为命理行业树立参照系。


    原文:


    爰不揣谫陋,特仿其例,着《星家十要》。其宗旨不外司马季主「与臣言忠,与子言孝」之意。至于学问、敦品二条,尤为扼要。


    译文:


    于是不自量力,效仿他们的体例,撰写《星家十要》。


    其宗旨不出司马季主“对臣子谈忠诚,对子女谈孝道”的范畴。


    其中“学问”和“敦品”两条,尤为关键。


    注解:


    “谫陋”意为浅薄,再次体现谦逊。司马季主是汉代卜者,《史记·日者列传》记载其主张“与臣言忠,与子言孝”,袁树珊将此作为命理师的核心伦理。


    “学问”强调贯通经史,“敦品”要求言行合礼,呼应儒家“修身齐家”的价值观。


    此段点明《星家十要》的思想渊源与结构重点。


    原文:


    质之同志,其不以余言为河汉乎?乙卯十月初一日自记。


    译文:


    请教于同行,大概不会认为我的话荒诞不经吧?


    乙卯年十月初一自记。


    注解:


    “河汉”意为迂阔不实,体现袁树珊对自身观点的审慎态度。


    “乙卯年”即1915年,时年袁树珊34岁。


    此句以反问收束,既表达对行业认同的期待,又延续了全文的谦逊基调。


    落款时间与《命理探源》成书年代(1916年)接近,可推断此序为该书前期准备阶段所作。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命理探源》中的“星家十要”是袁树珊针对命理从业者提出的职业伦理与社会责任体系,融合儒家思想与实用智慧,形成一套系统的行为准则。


    其核心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十个维度:


    一、学问:贯通古今,博涉多闻


    命理师需以“学术精则信者众”为目标,不仅精通命理典籍,更要广泛涉猎经史子集 。


    袁树珊强调,唯有深入研究命理原理,结合地理环境、家族背景等“常变”因素,才能准确推断吉凶,避免沦为“江湖术士”。


    例如,通过分析“山川风土”对命运的影响,可解释为何相同八字在不同地域会呈现差异。


    二、常变:灵活辩证,不拘古法


    命理并非绝对,需考虑“常变”之道。袁树珊指出,禄命之说虽“验者常十之七八”,但“一行之善恶、一时之殃祥”可能改变既定轨迹。


    例如,通过鉴别求测者的“心术善恶”,可判断其行为是否会突破命局限制,实现“逆天改命”。


    三、言语:忠实雅驯,轻重得当


    命理师的言辞需遵循“敏于事而慎于言”的原则。


    一方面要避免阿谀奉承或粗鄙之语,保持“忠实雅驯”;另一方面需根据求测者的身份调整表达方式,如对富贵者劝其“学宽”,对贫困者鼓励“小康由勤”。


    这种“因人施言”的智慧,体现了儒家“因材施教”的思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四、敦品:修身为本,非礼勿行


    以孔子“非礼勿视、听、言、动”为准则,强调命理师的品德修养需从日常言行做起。


    袁树珊认为,“敦品”不仅关乎个人声誉,更直接影响职业信用——“信用远孚,则声名振大”。


    例如,拒绝为“重财轻道”者服务,正是“敦品”的具体实践。


    五、廉洁:顺取为义,逆取为贪


    袁树珊将“廉洁”视为职业底线,区分“顺取”与“逆取”:凭借专业能力获取报酬为“顺取”,伪言欺人、苟且塞责则为“逆取”。


    他尖锐指出,“逆取者,数虽少亦不免为贪污”,并引用《论语》“见利思义”作为理论支撑。


    这种对“义利之辨”的强调,与儒家“君子喻于义”的价值观一脉相承。


    六、勤勉:因势利导,尽忠职守


    命理师需以“以便国家、利众为务”为宗旨,针对不同身份的求测者给予针对性劝诫:如劝政客“忠君爱民”,劝武员“身先士卒”,劝商者“诚信无欺”。


    这种“职业劝勉”不仅是社会责任,更是对司马季主“与臣言忠、与子言孝”精神的继承 。


    七、警匡(警励):警示困境,激励自强


    面对失业或贫困者,命理师需以“求人不如求己”“能屈始可能伸”等格言激励其自立。


    例如,对“年复一年因循坐误”者,需提醒其“弃大就小”,通过务实行动改善生活。


    这种“心理干预”体现了儒家“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八、治生:未雨绸缪,合理理财


    袁树珊主张命理师应具备经济智慧,劝人“得意时撙节用度,多置恒产”,避免“失意时一无凭借”。


    他引用《管子》“仓廪实而知礼节”,强调物质基础对道德修养的影响,并以“孟母三迁”为例,说明环境对命运的塑造作用。


    九、济贫:体恤疾苦,婉言慰心


    对贫困难堪者,即使其命局无好运,也需委婉表达希望——“大富由命,小康由勤”。


    袁树珊认为,这种“善意谎言”并非虚伪,而是“保其生命”的必要手段。


    例如,通过建议“节省消费”“勤勉职业”,帮助求测者建立生活信心,体现儒家“恻隐之心”。


    十、节义:维护风化,成人之美


    在家庭伦理领域,命理师需劝人“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对于纳妾、改嫁等问题,需结合具体情况给出符合传统道德的建议:如劝孀妇“茹苦含辛,抚孤守节”,劝富贵者“早立承嗣,固守节操”。


    这种对“节义”的维护,与儒家“齐家治国”的理想高度契合。


    总结:儒家思想的命理实践


    袁树珊的“星家十要”以儒家“仁礼合一”为内核,将命理从单纯的预测术升华为“明道救世”的工具。


    其核心逻辑在于:通过“学问”与“常变”提升专业能力,以“言语”与“敦品”建立职业信用,用“廉洁”与“勤勉”坚守道德底线,最终通过“警匡”“治生”“济贫”“节义”实现社会价值。


    这种将个人修养、职业 伦理与社会责任融为一体的思想体系,不仅为命理从业者提供了行为指南,更为现代人应对功利社会的道德困境提供了传统智慧参考。


    正如袁树珊在《星家十要》自序中所言:“虽为小道,而所系大焉” ,命理的终极意义在于“劝善止恶”,而非单纯追求吉凶祸福的预测。


    喜欢命理探源【译注】请大家收藏:()命理探源【译注】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