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十五章 不翻《刑统》翻菜谱

作者:俺老孙来也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午后的东平府刑场,笼罩在一片沉滞的燥热里。


    苍蝇嗡嗡地盘旋,落在那些暗褐色的痕迹上,贪婪地吮吸着最后一丝残存的气息。


    就在这片凝滞的中心,断头台前,一身缟素的张鸾英,宛如狂风骤雨中即将被摧折的一株素莲。


    她的父亲张文远——那位因不忍黎民受饥,擅自开仓放粮的“犯官”——刚刚身首异处。


    此刻,她正用裙摆裹着父亲的人头,透出一种惊心动魄的清丽与凄美。


    这份凄美,精准地戳中了看台上那颗最龌龊的心。


    “嘿…嘿嘿……”一声极其轻微的、带着颤音的淫笑从高衙内喉咙深处挤出,似乎连骨头都轻了几分。


    他凑到程万里早已僵硬的耳边,压低了声音急促地嘀咕起来。


    “我说……抓住她,送到我那儿去……回头爷慢慢开导开导她……嘿嘿嘿!”他肥硕的脸上挤出一个下流至极的表情,小眼睛闪着迫不及待的光。


    程万里,这位掌管东平府一方的父母官,此刻内心正拨弄着自己的小算盘。


    一边是围观百姓压抑的愤怒和茶社中聚集的众多读书人、考生沉默地注视,那无形的压力像针一样扎在他的后背;另一边,则是身后这个跋扈衙内几乎贴在他耳根灼热的威胁和他那双淫邪贪婪的眼睛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他的眼皮狠狠抽搐了一下,内心盘算着:顺从谁?民意还是权利?


    几乎只是一瞬间,那点可怜的道义感就被现实权力的恐惧压得粉碎:“明白!这等小事,包在哥哥我身上!”


    死一般的寂静中,程万里却心中打定了主意!


    得到了高衙内明确的授意,他仿佛瞬间获得了主心骨,“正气凛然”喝道:“兀那犯妇!张文远忝为朝廷命官,不思报效皇恩,擅动国仓,罪证确凿,已然伏法!你既为其女,血脉相连,身负嫌疑,焉能自证清白?来人啊!速速将此犯妇拿下。”


    “犯妇”二字更是犹如两根钢针,狠狠扎进张鸾英千疮百孔的心房。


    她回身望向监斩台,眼中燃烧起熊熊的怒火。


    程万里话音未落,就在刑场边缘、与之遥遥相对的“清风楼”茶社二楼临窗的位置,一个清晰、有力、带着不容置疑权威的声音骤然响起:


    “慢着——!”


    这声音不高亢,却异常沉稳,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在场每一个人耳中。


    只见一位身着朴素青衫、气质却颇为沉稳的青年士子临窗而立。


    此人正是西门庆——一个在此刻挺身而出的赶考学子。


    他前世对古籍何等熟悉,这一世身为阳谷县押司,更是《宋刑统》了然于胸。


    他朗声驳斥道:“程知府!在下以为此事不妥!按我煌煌《宋刑统》所载:仅有‘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此十类重罪,方为‘十恶’不赦,祸连亲眷!张文远开仓放粮赈济灾民,纵使有违程序,其心可悯,其行可彰,怎能妄断入‘十恶’之列?既非‘十恶’,依律岂能牵连其女张鸾英?望知府大人明鉴!”


    西门庆的话语条理清晰,字字铿锵,直指要害,像一柄精准的法槌。


    茶社中早已是群情激愤!


    从张文远无辜被押赴刑场起,那压抑的怒火和文人的血气就在这些秀才、武生们胸中翻涌。


    “昏聩!”


    “朗朗乾坤,岂容如此颠倒黑白!”


    “非‘十恶’而株连,大宋《刑统》何在?国法何在?”


    叫骂声、质问声瞬间如开了闸的洪水般从茶社各处窗口迸发出来。


    一个个平日温文尔雅的读书人,此刻如同被激怒的狮子,拍案而起,衣冠几乎凌乱!


    就连那些准备应武试的魁梧考生们,也纷纷站起身,抱着臂膀,铜铃般的怒眼齐刷刷地瞪向监斩台上的程万里,肌肉贲张,拳头捏得咯咯作响,整个二楼弥漫开一股肃杀之气。


    更有才子愤怒之余,不忘以文人之法痛斥:


    一位瘦高的蓝衫士子,刷拉一声展开折扇,指着下方厉声斥责:“呜呼哀哉!知府大人断狱论刑,当遵国典,岂可凭一己之好恶,或他人之指使乎?将人命视如儿戏,岂为父母官所为?此乃王道不彰,律法蒙尘,天理难容也!”


    角落里,一个年纪稍轻的才子更是悲愤填膺,气得脸颊通红,干脆摇头晃脑,声音抑扬顿挫地当场吟诵起一首打油诗:


    “仓鼠窃粮烹作膳,


    大旱放赈反成囚。


    知府断案似庖厨,


    不翻《刑统》翻菜谱。”


    这最后一句“知府断案似庖厨,不翻《刑统》翻菜谱”,简直如同平地惊雷,又似一记无比响亮的耳光,带着辛辣的讽刺、赤裸裸的鄙视和精准的概括,狠狠抽在了程万里的脸上!


    “好!!”


    “妙!妙绝!”


    “哈哈哈!翻菜谱?哈哈,恰如其分!恰如其分!”


    整个茶社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笑声和叫好声。一众平时讲究矜持的秀才们此刻毫无形象,笑得前仰后合,有人笑得直拍桌子,上气不接下气;有人笑得弯下腰,眼泪都飚了出来;有人干脆捂着肚子滑倒在地上。


    监斩台上的程万里,被这突如其来、铺天盖地的讽刺浪潮彻底打懵了。


    他嘴唇哆嗦着,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只觉得一股邪火在五脏六腑里乱窜,烧得他眼前阵阵发黑,却偏偏哑口无言!


    “噗!”就在这死寂与喧闹尴尬交织的刹那,高衙内懒洋洋地靠回太师椅,将嘴里一粒蜜饯核极其无礼地朝着茶社方向用力吐出,怪叫起来:“嘁!闹腾个什么劲儿?磨磨唧唧!这都磨叽半天了!程知府!他们这是要聚众闹事,胁官犯上!你还在等什么?”


    程万里被高衙内这一声点醒,手指向喧闹的清风楼二楼,咆哮道:


    “大胆刁民!竟敢公然诽谤朝廷命官!来人啊——揪出那个作诗反官的狂徒!拿下!重重治罪!”


    “是!”十几个等候已久的衙役齐声应诺,纷纷抄起手中的水火无情棍,呐喊着朝茶社方向猛冲过去。


    然而,当这群平日欺压惯了百姓的衙役真正冲到茶社门前,面对着楼上那无数双冷然讥诮、或是怒目而视的眼睛时,那股虚张声势的气焰不由得滞了一滞。


    为首的一个班头,眼神里明显闪过一丝犹豫和忌惮。


    这些可都是有功名在身的秀才、武生,不是平日里那些可以随意呵斥打骂的平头百姓!


    大宋朝立国之本就在一个等级森严。


    即便秀才真犯了罪,州县也需上报提刑司核准,方可动用刑罚。


    此刻他们在众目睽睽之下若真敢对这些读书人动手?怕是要捅破天!回头知府大人自然没事,他们这些小卒子绝对要吃不了兜着走!


    一时间,十几根高高举起的水火棍僵硬在了半空,进退维谷。


    茶社中那百余名读书人和武试考生们将下面衙役的色厉内荏看得清清楚楚,再次爆发出一阵更为响亮的、带着胜利意味的哄堂大笑:


    “哈哈,来啊来啊!”


    “怎么着,几位差爷,想请小生去府衙叙话?”


    “哎呀,差爷请客,茶饭自理否?”


    “就是!今日就要看看,是谁敢动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


    笑声中充满了自信、无畏和对官府爪牙的极大蔑视。


    上百名秀才、武生聚集一堂,背后牵动着多少同年、同窗、老师甚至地方士绅的力量?


    这股力量绝非一个新上任的地方知府可以轻易撼动!


    若真要闹大了,传到汴京,传到御史台,传到清流士大夫耳中,他程万里头顶这顶乌纱怕也得晃一晃,甚至换一换!


    程万里站在监斩台上,眼睁睁看着自己派去的衙役像一群傻狍子似的杵在茶社楼下,进退维谷,楼上嘲笑声反而更盛。


    “哼!”看着程万里那张憋屈的老脸,高衙内从鼻孔里发出一声满是不屑的冷哼。


    他慢悠悠地站起身来,取过旁边小厮递上的冰丝雪白绢帕,仔仔细细、慢条斯理地擦着自己刚捏过蜜饯、沾着糖渍的手指,双手叉腰,对着茶社二楼阴阳怪气地叫道:


    “哎——我说!你们这帮穷酸!不让程知府带人走……”他故意拖长了声音,那双金鱼眼邪光一闪,嘴角咧出一个极其下贱的笑容,声音陡然拔高,“…可是也看上这小娘子了?”


    这句话如同在滚油锅里撒下了一把盐!


    “放屁!”


    “无耻小人!”


    “腌臜泼才!敢污我等清名!”


    “砸死这狗养的东西!”


    一个盛满滚烫茶水、还冒着热气青瓷茶盏,带着破空之声,被人狠狠掷出,目标直取高衙内!


    “衙内小心!”一直沉默站在高衙内身后不远处的血头陀那双凶光毕露的眼睛骤然一眯,精光暴闪!只听“呛啷”一声龙吟般的脆响!两道匹练似的、耀人眼目的刺骨寒光瞬间从他腰间暴起!


    刀光之快,仿佛撕裂了空气!正是他赖以成名的“断魂戒刀”!


    匹练般的刀光精准无比地迎上了飞来的茶盏!


    “咔嚓——!”一声令人牙酸的碎裂声响起!青瓷茶盏被这凌厉绝伦的一刀当空劈得粉碎!


    “怎的,都找死吗?”血头陀挺着双刀,傲立当场!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