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清妍穿着一条米白色高腰长裙,肩披浅咖色羊绒披肩,一只手自然搭在薛成炎臂弯处。
而薛成炎虽年近六十,精神矍铄,正频频点头。
薛念云装作没看见,睫毛轻颤了一下。
随即低下头,像是一心整理包带。
她脚步未停,低头跟着江展宏往里走。
进了博物院的一个房间,屋里光线经过特殊调制。
中央一张宽大的修复台静静摆放着。
桌上铺着洁净无尘的白布。
而布上,则是昨天刚处理完的画轴。
那幅《汉宫春晓图》主打青绿、朱红和墨黑三种颜色。
画面以矿物颜料勾勒为主,青绿色调用的是石青、石绿这类珍贵材料。
色泽鲜亮,覆盖力极强,能彻底压住底色。
层层叠加之后,山川起伏如凝固的波涛,河流蜿蜒似天外飞练。
色彩层次分明,远近错落有致,恰好呼应了画中洛神凌波微步的神话意境。
可这两种颜色最经不起折腾,极易因氧化或潮湿而掉色、发灰。
如今整幅画表面蒙着一层岁月沉积的污渍,原本的明艳早已黯淡,整卷画看上去沉闷压抑,灰扑扑的。
薛念云不动声色,戴上薄如蝉翼的乳胶手套,取出一把极细软的羊毫刷。
她缓缓俯身,动手刷上一层特制的胶矾水。
那液体透明微黏,均匀地渗透进绢丝之间。
这一步至关重要。
它能牢牢固定住松动的颜料颗粒,防止在后续清洗中进一步剥落。
重新清洗后的画面一下子鲜活起来。
随着温水棉签轻柔擦拭,尘垢一点点褪去。
青翠的山峦、碧绿的林木、朱红的宫阙轮廓逐渐显现。
青山绿水清晰可见,气势恢宏壮丽。
跟之前脏兮兮、黑乎乎的样子比,完全像换了幅新画。
清洗这步顺利完成,接下来就是修补,也就是补画芯。
这是整个修复过程中最难、最考验功力的一环。
因为《汉宫春晓图》原本是画在绢上的老物件,距今已有七百余年。
时间久了,绢布纤维早已老化,变得又脆又薄,稍一用力便可能撕裂。
若贸然施力,不仅会损伤原画,甚至可能导致局部崩解。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先铺一层水油纸,质地极薄却韧性十足。
薛念云小心翼翼地将纸平铺于画作背面,再以极低温度熨烫定型。
这层纸既能起到支撑作用,又能隔绝外部湿度影响。
做完这步,才算真正为下一步全色、接笔打下了安全基础。
薛念云仔仔细细查看了破损的位置。
她蹲下身,目光一寸一寸地扫过画芯上的裂口与虫蛀痕迹。
小洞密集的地方用整块绢补,大洞则拆成小片来拼。
她心中早有计较。
小洞若零散分布,直接用质地相近的整块旧绢填补最为稳妥。
而那些横贯画心的大裂口,则需将补绢裁成极细的碎片,一片一片嵌入缝隙。
第一步,先把破口边上的毛边清理干净,让边缘平滑,方便贴补。
她取出一把薄如蝉翼的竹刮刀,轻轻拨开那些丝线。
随后,她又用一枚细软的羊毫笔蘸取微量蒸馏水,润湿破损边缘。
使干枯僵硬的绢丝重新变得柔软,便于后续贴合。
接着再以极小的镊子夹去浮尘和杂质。
她虽然看着年轻,但动作干脆利索。
不到半个小时,就把一块命纸完整揭了下来,连带着的绢丝都几乎没有扯坏!
揭命纸时,她先用温湿度适中的热毛巾敷在画背,软化老化的浆糊。
然后用特制的揭纸刀沿着接缝缓缓推进。
围观者只觉她手指微动,整张命纸竟已完整脱落。
背面附着的原始绢层丝毫无损,连最细的经纬线都没有一根断裂。
这等手法,简直堪称鬼斧神工。
周围人盯着她的手看,眼睁睁见她刀起手落。
片刻工夫就完成了这一环节,而且干净得不得了。
众人屏息凝神,连脚步都不敢挪动半分。
几位年长的修复师更是不由自主地凑上前,想看清那刀是如何行进的。
可他们只看见她的手腕轻轻一挑。
一张命纸便已被完整揭起,平稳地移至一旁的衬纸上。
“这手艺,恐怕干了三十年的老匠人都未必有!”
津派来的专家忍不住感叹。
他原本是抱着审视的态度来的,可眼前这一幕彻底颠覆了他的预期。
他声音微微发颤,语气里满是难以置信。
“我从业四十年,见过不少高手,可像这样能在半小时内无损揭命纸的……真是闻所未闻!”
“三十年?我说起码得四十年经验才行!”
另一位来自西北的老修复师立刻接话。
“你没看到她那手腕的定力吗?没有几十年日复一日的练习,根本做不到这种程度!尤其是那最后一刀收尾,稳得像尺子画出来的一样!”
“可这小姑娘才多大啊?”
他们纷纷打量着薛念云清秀的侧脸。
眉目间还带着少女的稚气,最多不过二十出头的模样。
怎可能拥有如此恐怖的技艺?
“真是后生可畏,青出于蓝啊!”
这句话响起时,不少人连连点头。
薛成炎静静看着薛念云的背影,听着四周议论,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
这个被家族弃如敝履的女孩,此刻竟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而他,北薛家的当家人,却被晾在一旁无人问津。
其实今天他叫薛清妍过来,目的就是冲着补画芯这一步来的。
他原本打算借由这次国家级项目,展示北薛家在古画修复。
特别是补画芯这一环节,素来被视为基础中的基础,看似简单,实则极考验功力。
他特意安排薛清妍随行,正是打算让她在这一步上大放异彩。
哪怕技术平平,也能借机博个“勤勉踏实”的名声。
他们北薛家的技术强项在清洗、修复和接笔。
至于补破洞这种活儿,大家都觉得太基础,不屑花心思练,通常都交给入门弟子去做。
族中长辈一贯认为,真正体现水准的是画面的整体复原、色彩的精准接续以及笔意的无缝衔接。
而补洞这种“粗活”,不过是体力劳动,无需名师亲授。
于是多年来,这项技艺在北薛家日渐式微,年轻一辈几乎无人精通。
所以薛成炎认定,薛念云在这方面肯定不行。
这才特意让薛清妍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