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好钢炼成众人喜

作者:怒触不周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钢水包里金红色的铁流余温尚存,归于沉寂。


    破烂的车间里,人人都是一身油污,汗水在黑灰的脸上冲开一道道沟壑。先前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消失了,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和一种力竭后的安宁。


    李明最先绷不住,一屁股坐进地上的烂泥里,也不嫌脏,嘿嘿地傻笑起来。几个学生跟着东倒西歪地瘫下去,累得一根手指头都懒得动弹。


    陆师傅拿着根半人高的铁钎,走到新出炉的钢锭前,小心翼翼地敲了敲。


    铛——


    那声音清脆、绵长,穿透了所有疲惫。


    他扭过头,咧开嘴,冲着同样满脸黑灰的张主任露出一口被烟熏的焦黄的牙。


    “好钢!”


    就这两个字,比任何报告都实在。光听声儿,这炉用航空废料和土办法硬顶出来的钢,就比省钢厂的宝贝疙瘩还要密实。


    陈默靠着一根冰凉的铁柱子,胸口堵着的那股子闷气,总算是顺了。


    接下来的几天,二钢厂这块“飞地”,彻底成了红星厂的秘密基地。钢锭被重新加热、锻打、切割,变成了一块块制造轴承和齿轮的毛坯。张主任带着学生们,把“贝氏体等温淬火”的工艺流程一遍遍地演算、优化。陆师傅则领着几个老师傅,把厂里那几台宝贝机床拆了又装,硬是把加工精度又往上抠了一丝。


    第一批用新钢材、新工艺造出来的二代轴承,终于摆上了实验台。


    那钢珠在灯光下泛着幽幽的蓝光,不像普通钢珠那么晃眼,看着就沉甸甸的。


    “上压力!”陆师傅亲自操作那台老掉牙的压力测试机。


    指针慢悠悠地往上爬。五百公斤……一千公斤……一千五百公斤!这是西玛集团宣传册上,他们同型号轴承的承压极限。


    压力机发出嘎吱嘎吱的呻吟,可实验台上的那颗钢珠,纹丝不动。


    “继续!”陆师傅的嗓子有点哑。


    指针继续向上。一千八百公斤……两千公斤!


    砰!


    一声刺耳的闷响,不是钢珠碎了,是压力机上的一根传动轴,受不住那股反作用力,直接崩断了。


    屋里死一样的安静。


    下一秒,震天的欢呼声几乎要把房顶掀了!


    “成了!咱们的轴承,比德国人的还硬!”李明抱着身边的同学,蹦得老高。


    王洪林闻讯赶来,捧着那颗完好无损的钢珠,手抖得跟筛糠似的,看着陈默,嘴唇哆嗦了半天,才憋出一句:“好……好小子……”


    厂里一片欢腾,陈默却在人群的喧嚣中,感到一丝异样。他转过头,看见一个身影悄无声息地站在废弃车间门口。


    四十多岁的男人,国字脸,一身中山装扣得严丝合缝,脚下的布鞋一尘不染,与周遭的泥泞格格不入。


    是和平路尽头那个神秘单位的对接人,刘阳。


    他没惊动任何人,就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车间里那些又蹦又跳的身影,眼神里看不出情绪。


    陈默从人群里走了出来。“刘同志。”


    “陈厂长。”刘阳点了下头,“看来我来得不是时候。”


    “您是稀客。”陈默把他引到旁边一间临时收拾出来的办公室,“刚出了点小成果,让您见笑了。”


    办公室里就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刘阳坐得笔直,从公文包里拿出几张卷好的图纸,在桌上摊开。


    “陈厂长,这次来,想请你们红星厂,帮我们定制一批设备。”


    陈默的视线落在图纸上。那是一套结构相当复杂的离心分离设备,标注的参数和公差要求,国内没几个厂子能做。他的手指顺着图纸上的线条慢慢移动,可当划到某个核心部件的结构图时,却猛地停住了。


    呼吸也跟着滞了一下。


    这张图……这个结构……


    前世,在701实验室,就是这个该死的设计缺陷,让他亲手检修了无数次失衡的转子。最后,也是它,带走了一切。那股熟悉的,被巨大阴影笼罩的冰冷感觉,从脊椎骨猛地窜上后脑。


    重活一回,就是为了再经历一次那场爆炸吗?


    “陈厂长?”刘阳的声音把他从翻涌的记忆里拽了回来。


    陈默抬起头,端起桌上的搪瓷缸子,指节因为用力有些泛白。他灌下一大口凉水,把那股惊惧和寒意强行压了下去。


    “这套设备,要求很高。”他用手指点了点图纸,“很多部件,我们厂现在的条件,做不了。”


    “我们提供材料,也可以协调特种加工设备。”刘阳的语调没什么起伏,“我们需要的是你们的技术,尤其是热处理工艺和总装调试能力。价格,你们开。”


    陈默没吭声。他盯着图纸,脑子里天人交战。拒绝?拿什么理由?可接了……这是他唯一能提前介入,甚至改变那场悲剧的机会。


    “活,可以接。”


    刘阳一直紧绷的肩膀,似乎微不可察地沉了半分。


    “不过,”陈默拿起铅笔,几乎没有思考,直接在那个他熟悉地印刻在骨子里的结构上,画了个圈。“这个地方的设计,有问题。”


    刘阳的身体瞬间前倾,眼神锐利如刀。


    “转子腔的内壁曲线,在高速旋转时会产生涡流效应,影响分离效率。而且,这个支撑轴承的固定方式,在高频振动下,存在应力疲劳的风险。”陈默没抬头,一边说,一边在旁边的空白处,飞快地徒手画出一个新的结构草图,线条精准得可怕。


    “内壁曲线改成双曲面结构,固定轴承座改成柔性连接,分离效率能提高百分之十五,设备的稳定性至少延长三年。”


    办公室里安静得可怕。


    这份图纸,是国内顶尖专家联合设计的,经过了无数次理论演算。陈默看了几眼,就指出了两个连设计者们都还在争论的潜在问题,还直接给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解决方案。


    这不像一个工厂技术员,甚至不像一个工程师。更像……一个亲手操作过这台机器,并且被它折磨了无数次的人。


    屋里的气氛慢慢变得古怪。


    刘阳缓缓靠回椅背,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用一种审视的姿态,重新打量着陈默。


    “陈默同志,这些东西……你是怎么想到的?”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