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沉冤昭雪

作者:怒触不周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红纸黑字,贴在厂门口的公告栏上,分外扎眼。


    “关于开除赵建国、刘涛等人厂籍的处分决定。”


    下班的工人没急着走,全围在那儿,伸着脖子看。


    “真的假的?赵副厂长就这么……完了?”


    “你没听食堂老李说?王厂长亲自带着保卫科的人,从长城饭店把人抓回来的!人赃并获!”


    “那陈师傅的案子……”


    “那还有假?肯定是赵建国那孙子栽赃陷害!”


    议论声嗡嗡响,一辆破吉普车颠簸着停在了办公楼前。


    王洪林跳下车,没理会人群,直接对跟在后头的冯全交代。


    “你去把陈国富同志请回来。就说我王洪林说的,红星厂欠他一个公道。”


    他转过身,对着陈默招了招手。


    “小陈,你跟我来。”


    王洪林的办公室里,茶缸里的茶叶沫子早就没了味儿。


    他给陈默倒了杯热水,热水冲进杯底,卷起几片干枯的茶叶。


    “赵建国的事,市里会有调查组下来,你不用管了。”


    王洪林坐回椅子里,整个后背都陷了进去。


    “现在,厂里人心惶惶。西玛那一刀,捅得太狠了。你那个二代轴承,到底有几分成算?”


    “王厂长,东西能造出来,而且只会比西玛的好。”


    “可造出来,卖给谁?”


    王洪林的手指在桌上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


    “西玛能用降价堵死咱们一次,就能堵死第二次、第三次。咱们耗不起。”


    “所以,不能总跟在别人后头跑。”


    陈默把杯子往前推了推。


    “光做钢珠,咱们永远是给别人做嫁衣。咱们得有自己的东西,一个从里到外,都刻着咱们红星厂名字的东西!”


    王洪林敲桌子的手指停了下来。


    他瞧着眼前这个年轻人。


    “你小子……心不小。”


    “厂子都快饿死了,心再不大点,就真没救了。”


    冯全领着一个男人走了进来,那人背有些驼,身上没什么肉,一看就是常年劳累落下的病根。


    是陈国富。


    他一进门,就那么看着陈默。


    陈默也站了起来。


    办公室里一下安静下来,父子俩隔着几步路对望着,千言万语都堵在喉咙里,反而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还是王洪林站起来,握住了陈国富的手。


    王洪林握住陈国富的手:“老陈,我对不住你。”


    陈国富摇了摇头,反手拍了拍王洪林的手背。那只手很干,全是老茧。


    回家的路,父子俩的脚步踩得比哪一次都实。


    到了家,陈国富倒了两杯白开水,递给陈默一杯,自己点上一支烟。“说说吧。”


    陈默没瞒着,从自己回厂的第一天起,怎么用土法子炼钢,怎么揪出赵建国,怎么跟西玛集团周旋,都掰开了揉碎了讲给父亲听。


    陈国富安静地听着,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屋子里很快就呛得人睁不开眼。


    等陈默说完,他才把烟头摁灭。


    “长大了。”


    陈默看着他:“爸,厂里要成立技术攻关小组,王厂长让我带头,我想请您当副手。”


    陈国富自嘲地笑了笑:“我都是老黄历了,别给你拖后腿。”


    “我懂图纸,您懂机器和人心。离了您,我就是空中楼阁。”


    陈默把话说得很直白,“我闯前头,您稳后方。咱们爷俩,把这厂子盘活了!”


    陈国富看着儿子,眼眶有些发红。


    他低下头,拿起那杯已经凉透了的水,一口气喝了下去。


    “行。”


    第二天一早,王洪林召集了全厂的中层干部和工人代表开会。


    先是通报了赵建国的案子,然后当众宣读了为陈国富恢复名誉和工作的决定。


    底下的人群里,陆师傅带头鼓起了掌,掌声从稀稀拉拉到响成一片。


    最后,王洪林清了清嗓子。


    “经厂委会研究决定,为了攻克技术难关,振兴我厂生产,即日起,成立红星厂技术攻关生产小组!”


    “小组专门负责二代轴承及后续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厂里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


    他环视一圈,声音提了起来。


    “这个小组的组长,由陈默同志担任!副组长,由陈国富同志担任!”


    话一出口,底下安静下来。


    让陈国富当副组长,没人有意见。


    可让陈默这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当组长,管着陆师傅那群老资格,很多人心里都犯嘀咕。


    “王厂长,我没意见!”陆师傅洪亮的声音打破了安静,“小陈有能耐,我陆某人服气!这组长,他当,我第一个听指挥!”


    有他带头,其他几个老师傅也跟着表了态。


    会议一散,新的生产小组就算正式成立了。


    办公室就设在仓库旁边一间空工具房里,打扫干净,搬进去两张桌子,就算齐活了。


    当天晚上,父子俩就在这间简陋的办公室里,摊开了一张白纸。


    “爸,光有轴承,咱们还是被动。”


    陈默用铅笔在纸上画了个圈。


    “西玛能卡我们原料,就能卡我们销路。咱们必须造一个他们没有,国内又急需的整机产品出来。”


    “整机?”陈国富皱起了眉,“哪有那么容易。一台机器,成百上千个零件,设计、加工、装配,哪个环节出了错,就是一堆废铁。”


    “难,所以才得找个巧的切入口。”


    陈默的铅笔在纸上移动,慢慢勾勒出一个轮廓。


    “这是……齿轮箱?”陈国富凑近了看。


    “对,农用拖拉机的高效减速齿轮箱。”


    陈默的笔尖在图上点了点。


    “现在国内的拖拉机,齿轮箱传动效率低,噪声大,还爱坏。要是咱们能搞出一款体积小、重量轻、传动比大、还耐用的齿轮箱,不愁没市场。”


    陈国富看着图纸,没说话。


    他干了一辈子农机,当然清楚这东西的分量。


    “想法是好,可这图上的‘渐开线行星齿轮’,对加工精度的要求太高了。别说咱们厂,就是省城的大厂,也未必有能加工这种齿轮的机床。”


    “机床可以想办法。”


    “怎么想?”


    “买不到,就自己造。”


    陈默放下铅笔,从随身的包里,又拿出了一沓新的图纸,铺在了桌上。


    “高精度滚齿机?”


    陈国富只看了一眼,整个人都像被钉住了。


    图纸上标注的每一个结构,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都远远超出了他毕生的认知。


    这不是改造,这是从无到有的创造。


    陈默没解释图纸的来源,只是指着图纸的一个角落。


    “爸,您看这里,这台滚齿机的核心,是母机蜗杆,它的精度,决定了所有齿轮的精度。”


    “要加工出这种蜗杆,咱们现在还缺一台高精度的螺纹磨床。”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