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扇升起的石门后面,仿佛一张巨兽的口,幽深、冰冷,散发着令人心悸的气息。
手电光柱投入其中,像被黑暗吞噬了一般,只能照见眼前几步——是一条向下倾斜的甬道,地面、两侧墙壁乃至顶部,都用巨大的青黑色石板砌成,严丝合缝,表面打磨得异常光滑,湿漉漉地反射着我们手电和身后耳室阴火的幽绿光芒,更添几分诡谲。
而那深处隐约闪烁的、引我们进来的绿光,似乎还在更下方,飘忽不定,如同鬼火。
空气中弥漫的那股混合了丹砂、铜锈、陈腐和腥气的味道,在这里变得更加浓重,几乎凝成实质,压得人胸口发闷。
“操他妈的,这地方真够邪乎的。”斌子缩了缩脖子,压低声音,在这寂静的甬道里却显得格外清晰,“感觉像钻进了啥玩意儿的肠子里。”
“少废话,留神脚下和两边!”黄爷低声呵斥,他站在最前,手电光仔细地扫视着近处的甬道墙壁和地面,“这墓道修得讲究,绝不可能只有门口那一道机关。”
我们屏息凝神,跟着黄爷,极其缓慢地向下挪动。
脚踩在光滑潮湿的石板上,必须极力控制才能不发出太大的声响,每一步都走得心惊胆战。
我紧跟在黄爷身后,手电光不敢乱晃,死死盯着前方和两侧。
果然,没走几步,就发现这甬道两旁的青石壁上,并非空无一物。
上面刻满了极其繁复、密集的图案和符号!
靠近了看,那些图案比耳室里的更加精细、宏大。
依旧是大量的日月星辰、奇珍异兽,但更多的是一个个连贯的、仿佛叙述着某种故事的场景:
有帝王装束的人接受朝拜、有庞大的军队征战厮杀、有神秘的祭祀场面......人物栩栩如生,却带着一种古朴而狰狞的韵味,在手电光下明明灭灭,仿佛下一刻就要活过来。
而更引人注目的,是镌刻在这些场景间隙和上方的大量星宿图!
无数星辰用极细的线条连接,构成一个个熟悉的或不熟悉的星座形状:
北斗七星、南斗六星、二十八宿......星罗棋布,几乎覆盖了整个甬道的顶部和两侧上方的壁面。
每一颗“星辰”都是一个浅浅的凹点,有些里面似乎还残留着某种早已干涸的、暗沉的反光物质,使得这些星图在手电掠过时,会产生极其微弱的、不同颜色的光晕。
“我的天爷!”老柴倒吸一口凉气,声音都变了调,“这......这是天人感应!武帝时期最信这个!这墓主把自己升天的路径都刻出来了!这手笔......”
老范更是激动得浑身发抖,凑到墙壁前,几乎把脸贴上去,手指虚抚着那些星图刻痕,嘴唇哆嗦着:“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三垣二十八宿俱全!还有......还有彗星、流萤......这......这是当时某年的天象实录?!这价值......无可估量啊!”
“好了好了!”黄爷拍了拍老范的肩膀,打断了他们的惊叹,“别忘了咱们是来干啥的,这些玩意儿带不走,看了也白搭!留神机关!”
这话像一盆冷水,浇熄了老范眼里的狂热。
他讪讪地退后一步,但眼睛还是忍不住往墙壁上瞟。
我们继续小心翼翼地下行。
甬道很长,而且坡度不小。
越往下走,那股阴冷潮湿的感觉越重,墙壁上的水珠也越多,汇聚成细流,缓缓向下流淌。
走了约莫二三十步,前方出现了一个转弯。
黄爷停下脚步,示意我们噤声,然后极其缓慢地探出头,用手电朝转弯后照去。
光线所及,似乎还是一段向下的甬道,但格局略有不同。
“黄爷,咋样?”斌子低声问。
黄爷没立刻回答,凝神听了片刻,又仔细观察了转弯处的墙壁和地面,才缓缓道:“前面这段,墙壁上的星图变了。”
我们凑过去一看,果然。
转弯之后的甬道两侧,虽然依旧刻满星宿,但图案的风格似乎更加抽象和符号化,而且,在星图之间,出现了大量用古篆书写的文字,密密麻麻,如同天书。
而更奇特的是,这段甬道的地面石板,颜色发生了变化。
不再是之前统一的青黑色,而是变成了五种不同的颜色区域。
虽然蒙着灰尘和水渍,但仍能依稀分辨出:中间一条是淡淡的黄色,两侧紧挨着的是白色和青色,再往外是红色和黑色。
五色石板并列铺开,每一色大约一尺来宽,向前延伸,没入黑暗。
“五行路!”老柴脸色一变,“这他妈是让你选路走!踩错了,怕是立刻就有飞蝗石(暗弩)或者千斤闸伺候!”
我们都停在了转弯处,不敢贸然踏上那五色路面。
“看上面!”泥鳅眼尖,指着五色路起始位置的上方甬道顶。
我们抬头望去,只见顶部的星宿图中,有几个特定的星官图案似乎格外突出,它们对应的“星辰”凹点里残留的发光物质也似乎更多一些,微微闪烁着不同色泽的光晕。
分别是:散发着土黄色微光的“北斗七星”、散发着白色金属光泽的“昴宿”、散发着青绿色微光的“角宿”、散发着赤红色微光的“心宿”、以及散发着幽黑色微光的“危宿”。
五个星官,对应下方五条颜色的路径!
“这......这是要咱们根据星象,选择对应的属性之路?”老范推了推眼镜,声音发紧,“可......可这对应关系......古籍记载各有不同,而且星象属性随时间流转也会变化,这......”
难题摆在了面前。
选哪条路?
直接硬闯?
谁敢?
五选一,赌错的概率太大。
“黄爷,咋办?”斌子看向黄爷。
黄爷眉头紧锁,盯着那五条路和顶上的星官,手里的核桃转得飞快,显然也在急速思考。
就在这时,我忽然注意到一个细节。
在五色路起始位置的正前方,那块黑色的石板边缘,似乎有一个极不起眼的、小小的刻痕。
那刻痕的形状......很熟悉!
我蹲下身,用手抹开上面的浮尘和水渍。
一个清晰的“坎”卦符号(?)露了出来。
虽然很小,但绝不会有错。
坎卦属水!
对应黑色的水路!
而之前耳室的机关,正是用“水匜”和“坎”卦破解的。
这难道是布阵者留下的暗示?
或者......是某种一以贯之的规律?
“黄爷!看这里!”我立刻指着那个刻痕,“坎卦!中阴上下阳!黑色水路!”
所有人都看向我指的地方。
“又是坎卦?”泥鳅疑惑道,“会不会是巧合?”
“不像。”老柴仔细看了看那刻痕,摇头,“刻痕虽然小,但很规整,像是故意留的标记。”
黄爷抬头,再次看向顶部那散发着幽黑色微光的“危宿”。
危宿属水,正对应北方玄武七宿之一,与“坎”卦属性相合。
“危月燕,主水,性阴......”老范喃喃道,“倒是契合这墓室的阴寒之气......或许......生路真的是水路?”
“妈的,赌了!”黄爷眼神一厉,下了决心,“就走黑色这条路!都跟紧了,脚尖踩着我落脚的地方,一步别错!霍娃子,你眼神好,盯着点前面还有没有标记!”
“是!”我紧张地应道。
黄爷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踏上了那条蒙着灰尘的黑色石板。
脚落上去,似乎并无异样。
他停顿了几秒,确认安全,才继续迈出第二步,第三步......始终沿着黑色石板的中央前行。
我们后面几人屏住呼吸,一个接一个,踩着黄爷的脚印,小心翼翼地步上这条可能通往生路,也可能通往地狱的“水路”。
甬道里静得可怕,只剩下我们轻微到极致的脚步声和粗重的呼吸声。
手电光集中在脚下,生怕照到不该照的东西。
我死死盯着前方黑暗中的黑色石板,努力寻找着可能存在的下一个“坎”卦标记。
走了大概十几米,果然!
在前方另一块黑色石板的边缘,又发现了一个小小的“坎”卦刻痕!
“有!还有标记!”我压低声音激动地报告。
黄爷脚步未停,只是更加谨慎。
就这样,我们依靠着这断断续续、极其隐蔽的“坎”卦标记指引,在五色迷宫中一步步向下深入。
两旁的星图壁画飞速向后掠去,那些古老的篆文和狰狞的图案在手电余光中显得光怪陆离。
又拐过一个弯道,前方的景象让我们再次停下了脚步。
五色路到了尽头。
取而代之的,是一扇巨大的、双开的青铜门!
门高约一丈,古朴厚重,上面布满了斑驳的铜绿和氧化后的黑斑,但依旧能看出门上雕刻着极其繁复的图案:
左边一扇刻着一条腾云驾雾的青龙,右边一扇刻着一只振翅欲飞的朱雀,周围环绕着星辰云纹,气象森严。
而在这扇巨大的青铜门中央,严丝合缝的地方,并没有传统的门环或铺首,而是镶嵌着一个圆盘状的青铜机关。
圆盘分为内外三圈,每一圈都可以独立转动。
外圈刻着八卦符号(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中圈刻着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内圈刻着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而在圆盘中心,是一个小小的、凹陷的太极图图案。
“八卦干支锁!”老范失声叫道,“这......这是最高级的机关锁之一!三者需对应特定的组合才能开启!错一次,可能就万劫不复!”
我们站在青铜巨门前,看着这复杂无比的机关,刚刚走过五行路的些许轻松瞬间荡然无存。
这锁,怎么开?
八卦、天干、地支......可能的组合成千上万!
黄爷的脸色也变得极其难看。
他用手电仔细照着那青铜圆盘,试图找出任何蛛丝马迹。
圆盘上古旧无比,似乎没有任何提示。
“妈的,难道要一个个试?”斌子烦躁地低吼。
“试?你试到猴年马月?弄错一次,这门可能就彻底锁死,或者直接触发绝杀机关!”老柴斥道。
黄爷立在原地,摸索着颔下的胡子,像是在思考什么。
“坎......水......”他嘟囔着,忽然把目光投向老范,“老范,我记得壬、癸和子、亥好像对应着水。”
被黄爷这么一提醒,老范声音猛地一颤,两眼放光,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
“对对对!壬为阳,象征着江河湖海这类大面积的水域,而癸属阴,代表着雨露泉水这些小型水源。至于子和亥,同样有阴阳之分,与水相关!”
开锁的密码极有可能就是——坎卦、壬/癸、子/亥!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那巨大的八卦干支锁上!
可是坎卦可以确认,但壬/癸、子/亥该怎么确定呢?
黄爷没有丝毫焦急,仍旧和老范进行着商量。
我和斌子,泥鳅我们仨凑在一起,只恨自己知识太浅薄,看不透2000年前的难题。
过了一会儿后,老范接过话茬:“我应该想到答案了。”
“先瞧这壬,阳水属性,代表江河湖海这类浩大水域,力量汹涌且具有主动性。此地位于柞(zhà)水县,毗邻秦岭,河湖众多,水汽繁茂,更有地下暗河一路奔腾,恰似壬水的特性,所以选‘壬’再合适不过。”
老范推了推眼镜,继续解释:“子水同样属阳,虽不像壬水那般浩浩荡荡,却也灵动非常。从方位上看,子位在正北方,坎卦也定位于北。古人讲究天地方位与阴阳五行契合,坎卦既在北,又属水,子水在方位与属性上,都和坎卦完美呼应。因此‘子’就是最后一个答案。”
我们一听,瞬间恍然大悟,目光再次聚焦在八卦干支锁上。
此刻,那看似复杂无解的锁,仿佛在这些解释下,逐渐显露出被破解的曙光。
黄爷点点头,先是小心翼翼地将外圈转动,将“坎”卦符号对准了圆盘上方的某个基准刻度。
接着,转动中圈,将“壬”字对准基准点。
最后,转动内圈,将“子”字对准!
当“坎”、“壬”、“子”三个符号全部对准基准点的瞬间——
咔。
一声极其轻微、却清晰无比的机括契合声从青铜门内部传来。
紧接着,那中心凹陷的太极图图案,竟然缓缓凸了起来,并且从中间裂开,向两侧旋转!
轰隆隆隆——
沉重无比的青铜门内部发出了巨大的、仿佛积压了千年的机括运转声。
整扇门微微震动起来,上面的铜锈簌簌落下。
在两股巨大力量的牵引下,那扇沉重的、刻画着青龙朱雀的青铜巨门,缓缓地、向着内部打开了。
一股更加古老、更加阴冷、更加浓郁的奇异气息,伴随着门内深处那越来越清晰的、绿莹莹的光芒,扑面而来。
门后,又会是什么?
我们几人站在洞开的青铜门前,手电光柱迫不及待地射入其中。
光影摇曳间,似乎照见了一个更加广阔、更加骇人的空间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