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
一个汉子眼睛猛地瞪圆,嘴里塞满了肉,含糊不清地嚷嚷:
“香!真他娘的香!肥而不腻,烂乎又不失嚼头,这肉绝了!”
“这肉皮,一抿就化了,满嘴黏糊糊的都是胶质,舒坦!”
“这玩意下酒,给个神仙都不换啊!
青山,这猪头肉以后单卖不?我晚上买点回去给我老爹下酒!”
反应之热烈,远超预期。
李青山心里有底了,这将是餐车上最吸引眼球、最能打的主力。
卤豆干和海带扣他也做了升级。
豆干改用更厚实有韧劲的那种,打了花刀,更容易吸汁。
海带扣泡发得恰到好处,去除多余咸味,投入卤锅时间不长,保留了一点脆感,吃起来咯吱咯吱的,既入味又清爽,是绝佳的解腻小菜。
他还试做了鸡汤豆腐串。
这玩意儿在东北后来火遍大街小巷,但在96年的源城,还是个新鲜物事。
他特意用鸡架子和猪筒骨熬了一锅底汤,小火慢吊,撇净浮沫,最后得了一锅清澈见底、却鲜香扑鼻的高汤。
白生生的豆腐皮串成串,沉入这清亮的鲜汤里,随着咕嘟咕嘟的小泡,渐渐吸饱了汤汁,变得饱满而温润。
拎出一串热气腾腾的豆腐串,刷上一层精心调稀的、香多于辣的蒜蓉辣酱,最后快刀切上一撮香菜末往上一撒——
齐活。
第一锅出炉,李青山召来了家里的两位“试吃官”——
妹妹青禾和伙计胡小宝。
两人也毫不客气,接过串就吹着气开吃,烫得舌尖直打卷也舍不得撒嘴,只能一边吸溜一边含糊地竖起大拇指。
“哥!”青禾眼睛瞪得溜圆,像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秘密,“这豆腐皮……咋吃起来有肉味儿?香得很!”
这段日子李青山时常带零嘴儿回来,小丫头早已不怕他,说话也大胆了许多。
“噗——”旁边的显眼包胡小宝没忍住笑,优越感十足地抢答:
“傻丫头,你哥用的是肉汤煨的,能没肉味儿吗?这叫鸡汤豆腐串!”
青禾被抢白,小脸一皱,下意识地就往李青山身边缩了缩。
她偷偷瞥了胡小宝一眼,虽然小嘴不服气地微微嘟起,到底还是没敢还嘴,只闷闷地埋下头,小口小口地吃着豆腐串,那带着肉香的汤汁此刻仿佛也减了几分滋味。
胡小宝见她这般模样,得意地扬了扬下巴,还想再说点什么,却被李青山笑着用一串豆腐堵了回去。
“吃还堵不上你的嘴?”
胡小宝被噎了一下,瞪了瞪眼,见李青山发话,这才悻悻然地埋头猛吃,化“嘚瑟”为食量,哈赤哈赤的声音更响了。
李青山看着这活宝俩,一个怯怯委屈,一个嘚瑟吃瘪,嘴角不由地扬了起来。
行,这新品,稳了。
等新品准备妥当,招牌也取回来了。
一块长方形的铁皮牌子,刷了白漆,用红色的油漆刷了四个硕大醒目的字——“青山热卤”。
下面用稍小一号的黑字,列着主打品类:
香辣黑鸭·卤猪头肉·浓香鸡腿
卤猪肘饭·热汤卤面·秘制豆干
海带扣·鸡汤豆腐串·卤蛋
名字直白,卖什么一目了然。
李青山还让师傅在招牌上下各钻了一排孔,接上电线和小灯泡,通了电就是最简单的灯箱,即便置身密密麻麻的摊位中也格外扎眼。
开业前一天,他把餐车彻底收拾出来,卤味分门别类码在干净的不锈钢盘里,老卤汤、鸡汤分别在两个灶眼上温着,葱花、香菜、辣油等调料用小碗装好,一切井然有序。
第一天出餐车,他选在了罐头厂下班的人流高峰点。
李青山主掌切配和浇汁,胡小宝跟着打下手。
崭新的餐车,“青山热卤”的招牌一挂,灯一开,在这略显灰暗的街道上,简直像个发光体。
下班的工人们远远就被这阵仗吸引了。
“咦?这啥时候多了个餐车?看着挺干净啊!”
“青山热卤?这不是之前摆摊那小伙子吗?鸟枪换炮了啊!”
“嚯,卖的种类还不少,猪头肉都有!”
有老主顾直接围了上来:
“小李老板,升级了啊!给我来份猪头肉,带走!哟,这还有豆腐串?来两串尝尝!”
鸡汤豆腐串的锅盖一掀,那股不同于浓油赤酱的、清鲜的鸡汤味飘出来,立刻吸引了不少女工和口味清淡的人。
“这豆腐串怎么卖?看着挺清淡,给我来一串。”
李青山刀工飞快,切肉、称重、浇汁,行云流水。
胡小宝忙着把面条下到翻滚的鸡汤里,准备做汤面。
餐车前很快排起了小队。
猪头肉按斤称,豆干、海带扣、豆腐串按串卖,鸡腿、黑鸭论个,也可以搭配米饭或面条做成套餐。
选择多样,价格从几毛钱到几块钱不等,丰俭由人。
“这猪头肉真不错!比副食店买的好吃多了!”
“豆腐串好吃,汤都让我喝光了!”
“老板,明天还来吗?给我留半斤猪头肉!”
李青山笑着回应,心里美得开了花。
餐车成了,口碑将很快打开,到时候门市的生意,应该是不愁的。
入了秋,天一日比一日高,风一阵比一阵凉。
天气越冷,生意越火。
李青山忙得满头是汗,手里的钱却像流水一样往兜里灌。
他笑得合不拢嘴,连夜数钱时手指都有些僵,却舍不得停。
第一笔大钱,他花得很干脆——
直接把青禾送进了区里的小学。
按年龄,青禾该读四年级,可小丫头一年级没念完就停了学。
虽说李青山有空就逮着她补课,但底子太薄,进度总是磕磕绊绊。
李青山看着妹妹咬着笔头、急得眼圈发红的模样,心里一软,直接拍板:
“不上四年级了,咱从三年级开始读,稳扎稳打,哥以后天天晚上陪你学。”
开学那天,小姑娘缩着脖子站在校门口,紧张得手心冒汗。
“哥,我……真能行吗?”
李青山拍了拍她的肩,笑声里透着笃定:
“你有我呢,怕什么?学不会,我天天给你补。”
青禾眼眶微红,泪光打转,却闪着从未有过的希望。
哥哥说到做到,真的把她送进了学校。
那一刻,她心里像点亮了一盏灯——
她终于有一个能依靠的哥哥了。
第二笔大钱,便是家里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