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1章【完结】

作者:年糕粉丝汤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131章


    1.婚前。


    打纳征礼后,宋娇娘那是红光满面,没少出门寻街坊唠嗑唠嗑。


    林芝起初还不晓得,还是宋娇娘后头告诉她,说得眉飞色舞,得意非常:“哎呀,瞧瞧他们酸溜溜的样子,别提多通气了!”


    宋娇娘专挑那几个平日里爱碎嘴,没少八卦自家的婆子妇人,开口自家女儿如何如何,闭口未来女婿如何如何的话,最后再关心关心对方儿女的学业婚事,看着他们的脸涨得通红,那感觉简直爽歪歪!


    林芝手里揉着面团,哭笑不得地抬眸望向宋娇娘:“娘!您啊,都连着出去炫耀半个月了,后头就别去了!”


    “嗐,那是我想炫耀嘛。”宋娇娘双手叉腰,嘟着嘴与女儿抱怨:“你那天在屋里,不知道这几人嘴贱得很,说得老难听了。”


    林芝一家人从未向外人透露过自家的来历,而林森和陶应策乃至吕三等人亦都是口风紧的,以至于街坊只知他们从外乡来,口音也不是汴京周遭人,却不晓得他们具体来自何地。


    打从林芝一家搬来起,便有不少街坊碎嘴,宋娇娘一贯不当回事,只当没听到罢。


    可没成想自己的不在意,倒是成了他们眼中的懦弱,在女儿纳定的好日子,他们的猜测也愈发低俗恶劣,那些连掩饰都掩饰不住的恶意,让宋娇娘无法咽下这口气。


    林芝也听大妞等人提到一些,一边揉搓着手里的面皮,一边温声道:“我没不让您去,就是让您当心些,免得说过了头,惹得他们急眼,倒是遭人怨恨。”


    林森听到这里,亦是深以为然:“芝姐儿说的是。兔子急了还咬人呢,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宋娇娘心想也是,自家日子眼看是越过越红火,还用得着搭理那些人。


    故而她一口应下,随即目光落在翠绿的外皮上,面露好奇:“芝姐儿,你莫非是在做青团?”


    “是啊。”林芝点了点头,回道:“后头便是清明节了,今年我想咱们铺里应当会有不少人来定青团。”


    她与沈砚的成亲之日尚未定下,林家、沈家和陶家就日子挑挑拣拣,非要选出个十全十美的。


    眼瞅着三户人家争论不休,林芝也懒得再管,索性先准备起后续节日要用的吃食:“我想先准备好样式和口味,到时候大妞几人亦好来得及制作。”


    当下的青团并非单指用艾草所制作的糯米团子,而是用春季各种野菜制作而成,除去用艾草的,还有用薄荷、橘叶、荷叶、鼠鞠草和浆麦草等物,做法大体相同,便是切碎并搅拌出汁,再与糯米面团糅合,裹上或甜或咸,或荤或素的内馅。


    同时作为方便食用的户外点心,不止是清明节,凡是春季踏青时也会随身携带,汴京城里便有不少果子铺四季都会售卖。


    林芝想趁着清明时节推出,要是能拉拢食客的心,说不得又能为自家铺子新添一员大将。


    对于面皮,除去艾草以外她还选择了薄荷与橘叶。这两种叶子都带有特别的香味,制作以后会给青团带去不同的风味。


    当然,林芝也没有忽视士大夫层的需求,除去以上三种外还选用了茶叶,分别是此前送来的龙凤团茶与日铸茶。


    前者不用说,乃是当下最顶尖的团茶,其制作工艺极其复杂精细,一斤团茶的价值高达数万钱,乃是专供内廷乃至官宦人家使用的茶叶,平民百姓甚至连见着的机会都没有。


    而后者则是当下尚且罕见的炒青绿茶,只限于很小的范围内,是戚娘子得知林芝比起点茶更喜泡茶以后,特意从杭州府托人送来的。


    五种用不同野菜与茶叶所制成的面团,色泽也略有差异。


    林芝将揉好的面团分割成大小均匀的剂子,再逐一塞入内馅,或是做成青梅或是花朵叶子模样,或是做成圆润团型,又或是用模具印出花纹,便可以上锅蒸制。


    待上片刻,便可取出。


    林芝掀开锅盖,宋娇娘便凑上前来,因着林芝使用的是不同的野草汁和茶叶,故而做出来的青团亦是绿得不同,瞧着竟是渐变色的,甚是好看。


    “小心烫。”林芝看宋娇娘伸手去拿,赶忙提醒。


    只可惜她慢了一步,宋娇娘呼呼地吹着气,一边嚷嚷着‘好痛好烫’,一边左右手捣腾着青团,直到外皮的温度到人手可以接受的程度,才渐渐安静下来。


    林森则小心得多,捏着垫在下面的荷叶将青团捧在手心里,嗅着淡淡的清香,眼前一亮:“我的这颗是艾草的。”


    “我的……唔,好浓的茶香。”宋娇娘嗅了嗅,顿时双眼放光。


    林芝擦了擦手,也捡起一颗,笑道:“我这颗是薄荷香的,嗅着也不错。”


    说着,三人分别咬下一口。


    宋娇娘眼前一亮,垂首看向咬了一口的青团,里面绿的白的交错:“唔,我这个是马兰头豆干炒春笋?”


    马兰头是春季的野菜之一,口感清脆鲜甜,配上春笋与豆干,一口下去真真是满嘴鲜甜滋味。


    “我的是菌菇肉馅的?”林森挑了挑眉,露出惊讶来。只见他手里的青团塞满了馅料,剁碎的肉沫配上剁碎的各种菇类,一口下去咸香鲜甜尽数在口中绽放。


    林芝吃的则是后世经典,时下却颇为罕见的肉松咸蛋黄口味。


    “怎么都是咸的?”


    “也有甜的,你们再试试。”林芝笑道。


    果然,后头夫妇二人又吃到了豆沙馅和椰香薯蓉馅。


    林芝除去让铺里的帮厨学徒来尝了尝,还装了匣子,使人送去陶府和沈府。


    陶府里,诸人夸上几句便罢,倒是沈砚那边瞧着匣子里的糕点,那是泪眼汪汪的,迫不及待捡起一颗放入口中。


    嚼嚼嚼——


    嚼嚼嚼——


    嚼嚼嚼——


    江管事看着吧嗒吧嗒直落泪的沈砚,再看了看那瞧着精致非常的青团,沉默一瞬:“郎君?”


    沈砚:T-T


    他特别委屈:“成亲的日子还没有定下来吗?”


    “这……”江管事迟疑了一下,回答道:“姑爷说五月、六月和七月都有不错的日子……”


    沈砚瞠目结舌:“五月?六月?甚至可能要到七月!?”


    江管事无奈:“郎君,姑太太与姑爷也是想选个十全十美的日子……”


    沈砚幽幽道:“有没有可能,拖到那时候日子是十全十美,而我已经直接没了?”


    江管事:“……”


    2.大婚。


    原本林家、沈家和陶家尚对着时间挑挑拣拣,没成想沈砚日日使人来询问进展,话里话外就是嫌日子太久。


    且不说林森夫妇是怎么想的,反而陶官人已很嫌弃这个侄子了,不敢在娘子跟前说,就去寻屋里的养娘碎嘴。


    养娘心里苦,她附和吧,陶官人不满意,她不附和吧,陶官人还是不满意。


    到最后连养娘都合上大门,声称自己病了,方才把陶官人打发走。


    陶官人没法,捏着鼻子继续和娘子商讨,然后就得知林芝家里四月便要开始筹备端午节各色吃食的预定,到时候还要入宫以及至饮食行筹备活动,到时想抽个时间成亲……难度实在有点大。


    林芝却表示若是三月不行,那就得拖到端午以后,又或是七夕过后。


    这话一出,沈砚登时急了。


    自打从他去年备考开始,碍着时下订婚的诸多规矩,沈砚已是数月未见林芝,人都整整瘦了两圈!


    若是拖到端午以后,又或是七夕以后!?沈砚光是想想,就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


    故而,在双方强烈提议中,三家人不得不调整时间,最后将婚事定在三月中下旬。


    提前数日,林芝记门口便张贴公告,确定闭店日子。往后进来的顾客,十有八九都知道林芝的喜事,都不忘恭贺一声。


    待大婚前三日,沈家按例请媒人孙妈妈携催妆礼往林家去了。


    等到了大理寺前街,果然早有不少人在旁张望。只是上回那些个嘴碎的,早就被宋娇娘说的不敢出门,留下的都是来蹭蹭喜气,见着孙妈妈一行人来,说的都是吉利话。


    仆佣接过催妆礼,将孙妈妈一行人引入屋里坐。


    宋娇娘打开鎏金铜箱,便见箱里铺着苏锦衬布,上面搁着蹙金绣霞帔、花髻与花扇、另有描金漆盒,内里放着乳香没药,另外还有螺钿妆奁,装着上好的螺子黛和蔷薇胭脂等物。


    看罢礼,宋娇娘赶忙将林芝备好的回礼也端了上来,请孙妈妈送到沈府去。


    再来便是成婚那日,柳娘子特意往宫里告了假,亲自领着林家仆佣将嫁妆送到沈府里。


    沈府里早已围满了陶家人,除去清楚知道林家嫁妆的陶官人和沈夫人,其他两房陶家人还是头回知道林芝家里送来的嫁妆。


    眼瞅着一箱接着一箱的嫁妆抬进来,里面绫罗绸缎样样精致,样样都是上好物件后,他们也面露诧异。


    “不是说是商贾女子吗?”


    “我听说是当厨娘的……怎嫁妆倒是,倒是置办得甚是,甚是……得体?”


    能让陶家人说句得体,便是颇为上等的嫁妆——这些东西还是林森和宋娇娘出了大力,林森往日在席家也曾置办过嫁妆物件,又是绸缎庄子的管事,而宋娇娘不仅是出了名的绣娘,而且打小就跟着老太太,见过不少伯府的上等物件。


    这不,他们筹备的嫁妆样样贵重精致,都不是样子货,直让小看林芝的另外两房陶家人也改了态度。


    “瞧瞧这嫁妆的事儿,且不说陪嫁的房产,剩下的物件恐怕也价值不菲,许是有一千贯……”


    “啧啧,不得了啊。”陶二郎的夫人都有些眼热了,“这么算下来,这嫁妆岂不是都超出五千贯!”


    “许是落难的官家后人?”


    “怪不得厨方能接连惊动御膳房呢,听说原本还有意请她做女官。”


    沈夫人听到这里,忍不住插话道:“说起女官,你们有没有觉得这位押嫁妆的娘子有些眼熟?”


    诸人目光落向柳娘子,片刻后便有人惊呼出声:“这位瞧着,瞧着像是太后娘娘跟前的女官?”


    曾进宫赴宴,又或是到太后跟前拜访的官家娘子接二连三认出人来,至于其他娘子更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诸人不知柳娘子过往经历,只以为林家人许是有什么来路,方能与女官搭上关系。


    都能来押嫁妆了!


    不少人朝着沈夫人投来又嫉又羡的目光,上回陶大郎娶了戚氏,这回沈家郎又娶了这么一位颇有能耐的娘子,真真是教人称羡。


    沈夫人记得柳娘子后,倒是恍然大悟。不过面对诸人投来的欣羡目光,她自然闭口不语对方的来历,只是抿嘴一笑。魔.蝎`小`说 M`o`x`i`e`x`s. c`o`m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