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章 引爆舆论焦点

作者:小小珍珠米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那些本是来找茬的士子,不知不觉间都伸长了脖子,看得入了神。


    当剧情进入高潮,东风大起,黄盖的火船冲向曹军水寨。


    “轰!”


    一声模拟的巨响,伴随着急促的鼓点。


    整个幕布瞬间被一片赤红的光芒笼罩。那光不是静止的,而是跳跃的,流动的,将幕布上的曹军船只一艘艘“吞没”。


    火光映红了室内每一个人的脸,所有人都看得目瞪口呆,心神俱夺。


    直到幕布暗下,灯火重新亮起,场内依旧一片死寂。


    许久,才有人长出了一口气。


    “这……这真是皮影戏?”


    “匪夷所思,匪夷所失!”


    陆渊站到台前,环视全场。


    “戏,演完了。现在,到了诸位前辈指教的时刻。凡能指出其中‘不合史实、不合情理’之处,言之成理者,赏银百两。”


    陆明从震惊中回过神,他给王老夫子递了个眼色。


    王老夫子清了清嗓子,站了出来。


    “哗众取宠的奇技淫巧罢了!老夫只问你一点,那‘连环船’,将船只首尾相连,老夫遍览史书,从未见过如此记载!船行于水上,风浪一来,岂不自相碰撞,船毁人亡?此乃最大的不合情理!”


    众人一听,纷纷点头。这个问题确实尖锐。


    陆渊笑了。


    “王老夫子博览群书,学生佩服。您说《后汉书》《三国志》中未载,确是事实。但不知您可曾读过荆州地方的《襄阳记》与东吴的江表传?”


    王老夫子一愣,这两本属于偏门的地方志和野史,他确实没怎么读过。


    陆渊继续说道:“《江表传载:‘北军不习水战,乃将船舰,首尾相连。’至于夫子所言风浪之忧,更是多虑。此计用在长江之上,而非大洋。且不说船只连接并非刚性,留有余地,单说船体受力,连为一体,反而能增强整体的抗风浪能力,此为格物之理,与治学同道,不可想当然。”


    他没有用任何现代词汇,只用最朴素的道理,将流体力学和工程学的原理讲了出来。


    王老夫子额头开始冒汗,他想反驳,却发现对方引经据典,言之有物,自己竟找不到一句话来回应。


    陆渊没有停下,他的视线越过众人,直接落在了角落里的陆明身上。


    “诸位前辈考据严谨,陆渊佩服。但艺术创作,神韵为上,考据为辅。若一味拘泥于细节,失了英雄气概,岂非买椟还珠?”


    他提高了声量,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遍全场。


    “就好比,有的人,生于侯门,锦衣玉食,看似尊贵,内里却早已腐朽,连‘人’字都忘了如何写,空有一副皮囊,与行尸走肉何异?这,才是世间最大的‘不合情理’!”


    此言一出,全场死寂。


    所有人的视线,都从陆渊身上,齐刷刷地汇聚到了脸色瞬间铁青的陆明身上。


    这句话,骂的是谁,不言而喻。


    陆明浑身发抖,他想发作,却发现自己在一个“理”字上,已经被彻底击败。在这里动手,只会更丢人。


    陆渊却在这时,对着众人再次拱手,仿佛刚才那番诛心之言与他无关。


    “今日之辩,无关对错,只为交流。凡今日发言者,无论褒贬,皆为文宝斋之友,皆可得百两赠银。”


    他转向早已看傻的徐文远。


    “徐兄,给王老夫子和方才几位前辈,发钱。”


    徐文远一个激灵,连忙捧着早已备好的银子,走到那几个面红耳赤的“大儒”面前。


    那几人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窘迫到了极点。


    这一手,彻底征服了在场的所有士子。


    赢了辩论,还要给对手送钱。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格局!


    “‘卧龙先生’,高才!”


    “我等服了!”


    在一片赞叹声中,陆明再也待不下去,在一片若有若无的窃笑声中,他拨开人群,狼狈地逃离了文宝斋。


    二楼的雅间内,一名锦衣青年放下茶杯,对身边的随从说道:“这个陆渊,有意思。去查查他。”


    当晚,镇北侯府。


    陆明跪在书房冰冷的地面上。


    书案后,一个身材魁梧,不怒自威的中年男人,正看着一份密报。正是镇北侯,陆战。


    他看完了密报,没有发火,只是平静地将其放在一边。


    “会试之前,你禁足吧。”


    陆战站起身,走到陆明面前,俯视着这个不成器的儿子。


    “这个孽种,我亲自来对付。”


    【叮!恭喜宿主赢得京城文化圈话语权,引爆舆论焦点!】


    【获得争鸣点:12000点】


    【解锁系统新功能:知识库—艺术史


    【获得新称号:卧龙在京】


    【宿主当前争鸣点余额:20000点】


    文宝斋的风波平息后,陆渊便深居简出,仿佛京城之中从未有过“卧龙先生”这号人物。


    他回绝了京城大小所有借着“品鉴皮影”名义送来的请柬,这些请柬背后或是真心仰慕,或是别有图谋,他一概不理。他将文宝斋的日常事务交给了徐文远,自己则带着钱文柏与林铮,在第三日午后,抵达了张居正的府邸。


    张府位于一条幽静的巷陌深处,没有镇北侯府那样的巍峨门庭与石狮镇守,青砖灰瓦,木门铜环,只有一种历经岁月淘洗,由书卷与风骨沉淀下来的肃穆与庄重。门前的老槐树枝叶繁茂,在午后阳光下投射出斑驳的光影,仿佛一位沉默的智者,静观世事。


    递上名帖后,门房恭敬地将三人迎入。钱文柏与林铮踏入府门的瞬间,便不自觉地放轻了脚步,这里的气场与他们去过的任何地方都不同,无形的威严弥漫在空气里,让人心生敬畏。一位管家模样的中年人将二人请去偏厅用茶,言语客气却不容置喙。二人担忧地望了陆渊一眼,陆渊只是给了他们一个安心的眼神。


    陆渊则在管家的引领下,独自一人,穿过几重庭院,被引入了那间他曾在信中见过的书房。


    书房的陈设一如陆渊想象般简朴,满墙的书架上塞满了经史子集的卷宗,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墨香与旧纸张的味道。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