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章 遗失的长孙

作者:小小珍珠米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就在此时,一个压抑着极度激动的人声,从人群后方传来。


    “此物……此物当真能省力一半,增产三成?”


    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道路。


    一个身穿便服,气质儒雅的中年人快步走出,他死死盯着地上被抹掉的痕迹,仿佛要看出一朵花来。


    “赵……赵知府!”


    有人认出了来者,惊呼一声,全场哗然,士子们呼啦啦跪倒一片。


    “拜见知府大人!”


    来人正是微服私访的沧州知府,赵元德!


    赵元德却根本没理会跪了一地的人,他几步冲到陆渊面前,一把抓住他的手臂。


    “本官问你,那曲辕犁,可是真的?”


    面对一州长官的失态,陆渊依旧保持着平静。


    他挣开对方的手,后退一步,不卑不亢地躬身一揖。


    “回禀大人。”


    “此物乃学生偶得之奇想,尚未有实物。但其原理符合力学之道,学生愿以人头担保,若依法制作,必能福泽万千农户。”


    “至于新作物,若能寻得,更是可以彻底解决百姓饥馑之患。”


    “经世致用,不在纸上空谈,而在田间地头,能让百姓多收一斗米,多吃一顿饭。”


    这番话掷地有声。


    赵元德怔怔地看着陆渊,许久,才长长吐出一口气。


    他转过身,看向脸色煞白,摇摇欲坠的钱文柏。


    “钱文柏,你可服气?”


    钱文柏身体剧烈地一颤。


    他看着陆渊,原本的嫉妒、不甘,此刻尽数化为了深深的敬佩与苦涩。


    他输了。


    输得体无完肤。


    他引以为傲的才学,在对方那心怀天下、脚踏实地的经世之学面前,渺小得可笑。


    他深吸一口气,走到陆渊面前,推金山倒玉柱般,郑重下拜。


    “文柏心服口服。”


    “今日方知何为坐井观天。陆兄之才,经天纬地,文柏自愧不如,甘愿认输,从此封笔,永不再踏足文坛!”


    说完,他竟真的从怀中取出毛笔,当众折断。


    陆渊伸手去拦,却已经晚了。


    雅集不欢而散。


    当晚,陆渊被一顶小轿,秘密请入了知府官邸。


    书房内,赵元德屏退了所有下人。


    他没有再提曲辕犁之事,而是从一个上锁的柜子中,取出一份发黄的旧案卷宗,推到陆渊面前。


    卷宗的封面上,赫然写着四个墨迹斑驳的大字。


    “京城,陆府。”


    赵元德凝视着陆渊,缓缓开口。


    “十六年前,京城永定侯府,遗失一名长孙。”


    “与你的年纪,恰好相符……”


    检测到宿主以经世致用之学,引发巨大轰动,声望达到顶峰。


    【恭喜宿主获得才气值500点。】


    【当前总才气值:2010点。】


    赵元德没有说话,只是端起茶杯,用杯盖缓缓撇去浮沫,动作从容不迫。


    他在观察。


    他在等待陆渊的反应。


    是震惊,是狂喜,还是迷茫。


    任何一个正常人,在得知自己可能与京城侯府有牵连时,都该有的反应。


    陆渊的手本已伸向茶杯,此刻却停在了半空。


    他没有去看赵元德,也没有去看那份案卷。


    片刻的停顿后,他的手收了回来,平稳地放在膝上。


    房内陷入一种奇异的寂静,只有烛火偶尔发出的噼啪声。


    赵元德终于放下了茶杯。


    陆渊的平静,超出了他的预料。


    “你不好奇吗。”


    赵元德开口,打破了沉默。


    陆渊缓缓抬起头,向着赵元德,郑重地行了一礼。


    “多谢大人告知。”


    “但学生乃王家村王大山之子,生于斯,长于斯。”


    “至于京城陆府,于我而言,不过是史书上一个冰冷的名字罢了。”


    他的回答清晰而沉稳,将赵元德抛出的惊天诱饵,轻描淡写地推了回去。


    赵元德的动作僵住了。


    他设想过无数种可能,唯独没有想到这一种。


    眼前这个年轻人,面对足以改变一生的身世线索,竟选择了不动如山。


    这已经不是城府深深,这是一种发自骨子里的强大心志。


    “好。”


    赵元德吐出一个字。


    “好一个‘冰冷的名字’。”


    他再次打量陆渊,这次的审视中,试探进去,多了几分真正的欣赏。


    “永定侯府,如今在京中,也称镇北侯府。”


    赵元德没有再卖关子,而是直接讲述起来。


    “十六年前,侯府嫡长子外出巡查封地产业,其妻于府中诞下一子,便是嫡长孙。然则,侯府内部派系林立,嫡庶之争从未停歇。”


    “长孙满月不久,便传出失踪的消息。侯府震怒,彻查无果,最终只成了一桩悬案。”


    赵元德的话语很平淡,却勾勒出一幅侯门深宅之内,不见血的凶险画面。


    失踪,多么巧妙的词。


    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被掩盖在了这两个字之下。


    陆渊安静地听着,脑海中却迅速拼凑着信息。


    若自己真是那个所谓的“嫡长孙”,那么回归侯府,便意味着要一头扎进一个看不见的漩涡里。


    那里有夺嫡的叔伯,有虎视眈眈地庶出兄弟,还有当年害死自己的幕后黑手。


    回去认祖归宗?


    那不是衣锦还乡,那是自投罗网。


    赵元德看到陆渊依旧沉默,继续加重了筹码。


    “本官与镇北侯,政见不合。”


    他终于说出了关键。


    “侯爷乃是朝中保守一派的中坚,主张重农抑商,固守成规,于国于民,皆非长久之计。”


    “而本官,与朝中一些同道,皆认为大夏亟需变革。”


    “告知你此事,一是让你心中有数,早做准备。二是……”


    赵元德停顿了一下。


    “本官爱才。”


    “只要你在接下来的府试中,依旧能有兰亭雅集那般的惊才绝艳,本官,愿意做你的靠山。”


    “助你在科举之路上走得更远,也为我等将来在朝堂之上,多添一分力量。”


    这番话,无异于一场政治上的豪赌。


    他坦诚地将自己的派系,自己的野心,都摆在了陆渊面前。


    这是一份招揽。


    一份来自一州知府,伸向一个尚未及第的士子的招揽。


    赵元德将那份尘封的案卷,轻轻推到陆渊面前。


    “这东西,你拿着。”


    “如何处置,何时动用,皆由你自己决定。”


    “这,算是本官的诚意。”


    一份足以证明陆渊身世的卷宗,此刻成了一份投名状。


    陆渊终于伸出手,拿起了那份略显沉重的案卷。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