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儿,毛骧满是担忧的目光,又悄悄投向朱元璋。
朱元璋表情严肃,盯着陈安的眼睛里,满是深不可测的意味。
这可能吗?
他看向帅位上的陈安,这小子从头到脚都带着文人的儒雅气,哪有一丝武将该有的凌厉?
就算他一年以前确实上过前线,也没染上半点武将的铁血味儿。
可转念一想,他又觉得有可能。
他想起了孙膑。
孙膑被挖去膝盖骨,看起来跟武将更是八竿子打不着,不照样能指挥千军万马?
冲锋陷阵的先锋必须有一身好武艺,就像号称常十万的无敌大将常遇春那样,但坐镇中军、出谋划策的元帅,未必需要武力高强。
这么一想,朱元璋心里又矛盾起来。
从眼下的情况来看,陈安没有造反的心思,还是个能做到让百姓富裕、让军队强大、自己也能捞点好处的县令。
这么一个三者兼顾的奇才,难道打完仗不管输赢,都得获罚?
况且,这等奇才,还是自己那流落在外多年的儿子!
说实在的,他是真舍不得,心里还莫名生出一丝愧疚。
就算陈安真有什么逾矩的想法,追根究底,也是自己没尽到教导的责任。
在朱元璋看来,要是能好好利用陈安的才华,就能让大明的百姓变富裕、军队变强大、朝廷变充实,这是多么好的事情!
可陈安就像一把双刃剑,再这么发展下去,说不定会学安禄山那样造反。
安禄山的本事远不如陈安,可即便如此,大唐平定安史之乱还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想到安史之乱,朱元璋忍不住问自己。
要是让陈安身居高位,他真的搞出一场陈安之乱,自己能平定得了吗?
他不敢深入去想,因为不管怎么想,答案都让他心慌。
在他眼里,陈安要想在战后暂时保住身家,眼下只有一条路可走。
从帅位上下来,安安分分干好战时军需官的工作。
就在朱元璋心里忐忑不安的时候,门外突然传来了马皇后的声音。
“四位将军都这般认可,想来陈大人在带兵打仗上,必有超出常人之处。”
“眼下大敌压境,正是用人之际,让陈大人统领军队也没什么不妥,规矩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凡事都得顺着局势灵活调整嘛!”
马皇后进来后,径直走向朱元璋,并笑问道。
“老爷,你觉得我说得对不对?”
众人的目光齐齐望去。
黄盼儿则带着丫鬟们,挨个给身披铠甲的将领奉茶,随后便悄悄退了出去。
四位将军看着眼前这位风韵犹存的中年女子,心里竟然没有把女人轰出去的念头。
若是换作别的女子,他们早就赶人了。
军营里连端茶倒水都不能有女人,就算这里是县衙的作战指挥室,也没道理端完茶还不离开,甚至还掺和军国大事!
可面对马皇后,他们不仅没有赶人的想法,还跟着附和起来,甚至小声嘀咕。
“这郭将军也太墨守成规了,比这位夫人差远了,人家多开明!”
还有人偷偷吐槽。
“陈大人怎么会找这么个参将?要不是碍着陈大人的面子,早就有人忍不住怼他了!”
听到这话,朱元璋心里明白,要是再反对下去,他这个临时参将的身份可能都保不住了。
按说被赶出去正好,他能顺理成章地回应天府,可现在他偏不想回去了。
他倒要看看,陈安在军事上究竟有多厉害,是不是真能让他都心生畏惧。
要是真有那么厉害,就算再舍不得,也只能对陈安动手了!
“嗯。”
他重重应了一声,算是同意了。
马皇后见他答应,又笑着走向了陈安。
可陈安看着她那张让人讨厌不起来的笑脸,心里却有点气鼓鼓的,只能严肃地问道。
“郭夫人,您不是在账房帮着盼儿忙活吗?咋过来了?”
“这天气热得很,给将军们沏壶凉茶润润口,不过是顺手的事儿。”
马皇后笑着回答。
陈安点了点头,这话没什么问题,确实没理由批评她。
可他哪里知道,马皇后这壶茶,根本不是顺手而为。
她就是想借着送茶的机会,瞧瞧自家重八再次披上战甲、变回当年那位朱大帅后,能不能让陈安和一众将领打心底里佩服。
重八这些天受了不少气,也该扬眉吐气一回了!
可她万万没有料到,见到的竟是这样一副场景。
将军们对朱元璋的抱怨,她在门外听得一清二楚,进来之前还跟黄盼儿求证过。
可黄盼儿也说不清楚细节,只说四位将军对陈大人特别尊重,一有空就会来向陈大人请教问题。
马皇后多聪明啊,一听这话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也正因为如此,她才进门说了那番话。
而且她没打算只说这一句,还想给陈安提个建议,既能让他继续统领军队,又不触碰朱元璋的底线。
“陈大人,我倒有个主意,既能让您安坐此处统领军队,又不用破了文官不能掌兵的先例。”
马皇后面带笑意,语气既客气又诚恳。
“方才在门外,我恰巧听到了一些话,您说得对,文官统兵虽也有千古流传的佳话,但说到底,还是祸国殃民的情况更多些,文官掌兵这个名头,确实万万不能开。”
她顿了顿,说出了自己的建议。
“您不妨效仿诸葛孔明,以军师的身份行事。”
“说到底,就是换个名头,论实际权力,和主将并没有差别。”
马皇后这番话说得八面玲珑,毛骧等人听了不停点头,就连跟陈安站在一边的四位将军也跟着点头。
甚至连朱元璋,也觉得这话有三分道理。
既然两边的人都觉得这个提议可行,陈安也就答应了。
其实他不是被马皇后说服的,而是看到朱元璋也点头了。
目标人物都同意了,他还计较那么多做什么?
只要不耽误统领军队抵御敌人,只要能让这位朱元璋的耳目亲眼看到他的本事,只要不耽误坐实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罪名,叫什么称呼都无所谓!
片刻之后,担任战时文书的汪江拿起笔,在纸上记录。
【洪武十五年江浦防守战,主将俞盛,军师陈安,临时参将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