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24章以一国供养朱家孙子,陛下是真蠢

作者:南国的红豆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话让三人瞬间变得凝重起来,看向陈安的眼神里多了一丝怀疑。


    朱元璋这个想法还没下旨颁布,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


    陈安远在边关,是怎么会知晓的?


    难道他在皇帝身边安插了眼线?


    可转念又想,真要是那样,陈安也不会还叫他郭老爷了。


    陈安背着手,依旧望着应天府的方向,继续说道。


    “想必你们都很好奇,本官是如何会知道还没颁布的事情的吧?”


    “其实不难,看眼下的局面,圣上生出这心思是理所当然的。”


    “给各王爷分授土地,让每人统领三护卫的兵力,就能名正言顺从淮西勋贵那儿夺回大半的地盘和兵权。”


    “靠亲儿子来收拢权力,这是他现在最有效的法子!”


    朱元璋看着陈安,眼里的欣赏又多了几分。


    这小子能猜到自己的心思,真是块好料。


    当地方官能为百姓办实事,进京城能替自己谋划国事。


    可惜,就是这张嘴越来越毒了!


    若真回了京,说不定哪天自己就忍不住办了他!


    他压下杂念,又追问道。


    “既然你也觉得这招管用,那为什么说不好呢?”


    “圣上眼下已有二十四个儿子,待他们皆成年之后,尽数封王、给予封地、配置护卫,那将来又该如何处置?”


    陈安随即反问。


    朱元璋想都不想就回答。


    “那还用说?一代接一代封下去便是!”


    “朱家皇帝执掌江山,朱家子孙既能下马安抚百姓,又能上马浴血杀敌,天下就能稳如泰山!”


    “用自家亲信之人,才最是放心!”


    陈安转过身,毫不客气地道。


    “愚蠢!”


    朱元璋气得脚趾都抠紧了,但为了得到最终的答案,还是强忍着怒火。


    只要陈安能说出让他信服的道理,骂就骂了,要是说不出,再带兵来算账也不迟!


    陈安继续上课。


    “一辈亲,二辈表,三辈四辈找不到,姑死舅埋表兄弟不来!”


    “老话诚不欺人,不出一百年,圣上的那些朱家子孙,就只会记得有个老祖宗叫朱元璋。”


    “因为老祖宗让他们衣食无忧,只要不造反就不会被处死,还能圈占土地、抢夺民女而不用坐牢。”


    “而对于当朝皇帝,他们也只会惦记着年末的年俸钱粮。”


    他顿了顿,掰着手指头算起来。


    “圣上子嗣繁盛,后代想必也差不了,即便每人仅生五子,二十子便衍出百子,百子再衍五百,五百再衍两千五!”


    “二十年便翻五倍,两三百年后,朱家藩王恐成天文数字,朝廷能养得起?”


    “即便他们不反,仅凭圈地夺女,亦会逼得百姓造反!”


    陈安就用这种通俗易懂的大白话,把明末崇祯年间发生的乱象,提前剧透给了这位兼职钦差郭老爷。


    至于对方听不听得进去,或者说他听进去之后再讲给朱元璋听,朱元璋会不会以“诋毁咱的后世子孙”为由治他的罪,就不关陈安的事了。


    说完这些,陈安猛灌了几口茶。


    讲了这么久,他早就口渴了。


    而朱元璋三人却陷入了沉思,特别是朱元璋。


    他不得不承认,亲情确实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淡,到最后形同陌路。


    他按照陈安说的计算方式,掰着手指头认真算了算,两三百年后,他朱元璋的子孙最少也得有上百万!


    如果到那时候还要让朝廷供养他们,国库迟早得被吃空!


    想到这里,他立马皱起了眉头。


    他必须想办法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绝对不能把这么大的负担留给后世的君主。


    但他一时之间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他只有通过分封制才能快速集中权力。


    因为想不出办法,他又看向了陈安。


    但这一回,他的语气和态度变得更像是一个虚心求教的学生。


    朱元璋笑着说道。


    “陈大人,您说得确实在理,真要是这么发展下去,朝廷确实养不起。”


    紧接着,朱元璋又看向马皇后,说道。


    “等回去之后,你找个机会跟娘娘说说这个问题,一定要旁敲侧击地说。”


    马皇后笑着点了点头,看向陈安的眼里满是希望。


    朱元璋能说这话,就说明他听进去陈安的话了!


    朱元璋又继续问道。


    “可他们都是圣上的子孙,而且还有祖训约束着,会干出圈占土地、抢夺民女这样的事情吗?”


    其实,朱元璋也想过后世子孙不听话的问题,所以他老早就开始起草《皇明祖训》了。


    在他看来,有祖训约束着,子孙们应该不会做坏事才对。


    朱元璋正想起尚未颁布的《皇明祖训》,陈安便再次开口赐教。


    “圣上在世时,祖训才是真祖训,一旦圣上驾崩,祖训不过是本写着字的册子罢了!”


    朱元璋当即眉头紧锁,全然不认可这话!


    因为陈安这话,无异于是在说他朱元璋的后代全都是些不孝子孙!


    “你这话究竟是何用意?居然敢断言圣上的后世子孙全是不孝之人?”


    朱元璋目光如炬,紧紧锁定陈安,即便拼命压制着翻涌的怒火,眼底还是掠过一丝藏不住的愠怒。


    不过,这细微的情绪变化,压根逃不过陈安的眼睛。


    陈安非但没生气,反而在心里偷着乐。


    他一屁股坐下,连人带椅子一起挪到郭老爷跟前,直视着对方的双眼道。


    “龙生九子,各不相同,天子自比真龙,道理自然也一样,哪能盼着每个后代都像老七狴犴那般正直?”


    “保不齐啊,往后大半子孙都会变得像睚眦一般,心眼比针尖还小,但凡受了点委屈,定要揪着不放,加倍讨还!”


    “你……”


    朱元璋被噎得说不出话,胸口像堵着一团烈火,烧得他浑身不自在,就差一点就要爆发出来。


    就在这时,马皇后连忙打圆场。


    “陈大人说得在理,哪有家家户户的儿女都争气的?总会有几个不成器的,不管是寻常百姓家,还是帝王家,都逃不过这个规律。”


    其实马皇后听到这话时,心里也憋着一股火。


    哪个做父母的,听人说自家孩子全是些心胸狭隘、睚眦必报的人会开心?


    可再不高兴也没办法,这都是被历史反复印证过的事实!


    龙生九子的故事之所以能流传下来,不就是为了说明同胞兄弟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吗?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