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11章九族名单已经备好,陛下看着办

作者:南国的红豆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朱元璋真想一刀砍了这小官,可理智告诉他,杀了人,自己就得落下暴君的名声。


    可让他以郭老爷的名义写欠条,他也不情愿。


    毕竟郭老爷就是他朱元璋啊!


    皇帝给国库写欠条,多丢人!


    于是,朱元璋眯起眼睛,声音低沉地问。


    “你叫什么名字?你儿子叫什么名字?”


    他觉得,自己这眼神、这语气,只要不是傻子,都该明白这是威胁。


    再不走,就满门抄斩!


    可那小官竟直接掏出一张纸。


    “臣的满门名单,来之前就写好了,上面有每个人的姓名、亲属关系和住址!”


    朱元璋看着名单,彻底懵了,却也记住了这小官的名字,夏时敏。


    还有他七岁的儿子夏原吉。


    最后,他不情不愿地写下欠条。


    【约定年利率两成,还款当日结算利息,借款人郭峰,担保人朱元璋】


    还在担保人的名字上盖了自己的私章。


    御书房里,马皇后听得直笑。


    朱元璋见她笑自己,气得咬牙。


    “那夏时敏比咱还狠!临走时把满门名单放咱龙案上,说咱要是气不过,随时能照着名单杀人!”


    马皇后笑着向朱元璋行礼。


    “恭喜圣上得到两位忠臣!”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夏时敏帮您管钱,您信得过;将来夏原吉帮标儿管钱,标儿也信得过!”


    朱元璋听了,也转怒为笑。


    “他那名单,咱当晚就烧了。”


    马皇后一听这话,又想起了陈安。


    多亏了安儿,朱元璋的忍耐力都强了不少!


    就在马皇后思念陈安的时候,朱元璋也提起了他。


    “咱决定了,今晚好好过中秋,明天就去江浦!”


    “路上走一个月,到地方差不多是九月中旬,那时候插秧的稻田,也该是一片金黄了。”


    “咱要去查验,那稻种是不是真能亩产六百斤以上,还要看他是怎么交税的!”


    说到怎么交税时,朱元璋的声音明显沉了下去,还拖长了语调。


    马皇后自然明白。


    陈安是能升官入朝,还是会被押赴大牢,就看这次交税的结果了!


    “圣上,这次我也跟你一起去。”


    马皇后立刻说道。


    “一起去?你这身子骨,能受得了旅途折腾吗?”


    朱元璋本想劝她留下,可看着马皇后满是期待的眼神,还是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他望向江浦县的方向,心里暗暗道。


    臭小子,你可别对不起你娘!


    要是让她失望,老子非活剐了你不可!


    就在这时,云奇敲门禀报道。


    “圣上,右相李善长求见。”


    朱元璋本来就不喜欢李善长,平时见他也是碍于他旧日宰相的身份,可今天是中秋节,他实在不想见,便随口打发道。


    “让他有事明日再说,先回家陪妻儿过节去。”


    云奇转达了皇帝的话,李善长却又客气地说。


    “烦劳公公再通报一声,江浦县知县陈安有八百里加急奏报!要是圣上还不愿见,臣便明日再奏!”


    云奇一听是边关八百里加急,哪敢耽误。


    别说过中秋,就算是马皇后生孩子,他也得把朱元璋从屋里拽出来处理军国大事!


    “圣上,李相说这是边关八百里加急奏报!”


    云奇回到御书房,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


    朱元璋和马皇后一听这话,立刻从刚才随意的家常坐姿直起身,端端正正地坐好。


    “让他进来!”


    朱元璋沉声道。


    云奇刚转身离开,马皇后就起身行礼。


    “圣上,既然是国家大事,臣妾就先告退,去安排中秋晚宴的事宜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目送马皇后转身离开,才调整好神情,等候李善长进来。


    很快,李善长撩着衣袍跨过御书房门槛,跪地行礼。


    “臣李善长,拜见陛下。”


    “咱安好,起来说话。”


    朱元璋语气严肃。


    他早就知晓李善长的小动作,这不过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的暗中较量。


    只要李善长还能尽到本分,明面上的君臣和睦总得维持下去。


    李善长站起身,立刻掏出奏折,故意把写着,臣江浦县知县陈安拜上的封面朝上,却一本正经地说。


    “圣上,臣今日斗胆越职呈递一份文书,此乃边关八百里加急奏报。”


    “原是信使投递有误,竟送到臣府,臣虑及此事恐涉边关要务,耽误不得,遂不敢假手他人,亲自前来面呈。”


    朱元璋看见封面上的字,眼睛下意识亮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了公事公办的模样。


    陈安对他和李善长而言都不一般,可两人却默契地不显露半分特殊。


    “这蜡封还没拆,你没看过?”


    朱元璋盯着奏折上的蜡封问道。


    李善长拱手回禀。


    “此乃边关加急奏报,看这阵仗,十有八九是军务要事。”


    “按例军务归魏国公徐达管辖,可如今魏公正在玄武湖大营督办防务,一时联系不上。”


    “臣本就不懂军务,加之早已半退朝堂,实在不敢擅自处置耽误大事,只能赶紧将奏折呈给圣上定夺。”


    这番话在明面上说得天衣无缝,可朱元璋早就知道李善长私下琢磨过如何对付陈安,自然明白李善长不看的真正原因。


    他这是在演无视陈安给自个儿看呢!


    朱元璋猜得没错。


    李善长哪能不好奇这奏折里的内容?


    其实收到奏报时,他的指尖都已经碰到奏折封口,就差一点便要拆开,最后还是强忍着这份冲动,急匆匆跑了过来。


    他心里打着小算盘,等朱元璋看完奏折,肯定会让他提建议,这样既能知道奏折内容,又不会落下格外关注陈安的嫌疑。


    怎料朱元璋偏要打乱他的盘算,反而带着笑意说道。


    “善长,八百里加急固然紧急,却也犯不着急在这一时。”


    “你赶紧回府,陪妻儿共度佳节,奏折的事,咱稍后亲自批阅便好。”


    李善长愣了一下,虽然有些不甘心,但还是躬身退了出去。


    确认李善长已经走远后,朱元璋才急急忙忙地拆开了奏折。


    各地奏折的蜡封都有专属图案,拆开后很难复原;而且所有奏折都要经过中书省,李善长本就有先看的权利,他也没必要冒险造假。


    所以,朱元璋可以确信,这封信李善长的确没有拆开过。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