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1章 乡试考完

作者:弄潮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到了下午时分,李钰将所有试卷检查完后,便交卷了。


    号舍内实在闷热,还是早点回去比较好。


    等李钰交完卷到了龙门的时候,这里已经有数名士子在这里等待着。


    李钰眉头一挑,看来第二场的考试对这些士子并不是很难。


    居然还有这么多比他先交卷的。


    这些士子脸上带着如释重负却又意犹未尽的兴奋。


    李钰走过去,便听到他们在低声讨论最后一个案件。


    “岂有此理!那陈员外分明是欺人太甚!绝卖契必是伪造!”


    “正是!区区四十两便想绝卖十亩水田?于市价不合,于情理不通!”


    “依我看,就该撕了那假契,直接将田产判还赵阿氏,再打那奸诈乡绅几十大板!”


    “对!对!还要罚他银子,补偿那寡妇!”


    “我辈读书人,当为民请命,锄强扶弱!此题正该如此判!”


    李钰默默站在一旁,听着这些慷慨激昂的议论,心中了然。


    大多数同考都选择了毫不犹豫地站在赵阿氏一边。


    直接否定了绝卖契的效力。


    这时,有望川县认识他的士子看到了他,开口道:


    “李兄,最后那道判题,你是如何决断的?定是也判了将田地归还赵阿氏吧。”


    众人目光都聚焦在李钰身上,期待听到同样的答案。


    李钰微微摇头,平静地说:“我判的是让赵阿氏再给陈员外五两银子才能赎回。”


    此言一出,周围瞬间安静了下来。


    众士子都用一种难以置信、甚至带着些许鄙夷的目光看着李钰。


    那望川县士子更是痛心疾首,“你……你怎么能这么判?”


    “赵阿氏一介寡妇,攒足四十两已是呕心沥血,何其不易!


    你不同情其孤苦便罢,竟还让她多出五两?


    这……这简直是助纣为虐,帮着那为富不仁的乡绅盘剥百姓啊!”


    那士子指着李钰“当初你喊出那句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时,我孙邵元还以为你真能不惧权贵。”


    “没有想到你居然这么判罚,你……你太让我失望了。”


    其余士子也都纷纷指责。


    “你这判法,岂是仁者所为?”


    “莫非是惧怕乡绅权势,笔下便软了三分?”


    “如此判法,岂不让天下百姓寒心?”


    “……”


    李钰没有想到他实话实说,竟然被群起攻之,那他也就不客气了。


    “我等判案,凭的是律法、证据,还是满腔义愤?”


    这句话,让嘈杂的场面稍稍安静。


    “尔等皆同情赵阿氏,此乃人之常情。然,同情能否代替证据?”


    李钰缓缓道:“陈员外手握绝卖契,白纸黑字,画押中人俱全。


    赵阿氏空言活卖,却无任何凭据。


    我等于卷上断案,并非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岂能仅因一方是寡妇,一方是乡绅,便径直认定强者必奸,弱者必诚?


    若日后为官,皆凭好恶断案,置律法书证于何地?”


    众人闻言,神色微变。


    随后李钰一番分析,让众人心里拔凉拔凉的。


    他们只想到了同情,想到了锄强扶弱。


    却未站在公正的位置去判断,就算那绝地契是假的,但也要拿出证据才行。


    不少士子脸色有些发白。


    虽然科举考试看重的是第一场,但第二场,第三场也并非无用。


    有的时候,考官会综合三场的成绩来评判。


    如果第一场大家的文章写得差不多,让考官难以取舍,那么就要看第二场,第三场的发挥了。


    刚才这些士子一番讨论,发现五道判题,大家居然都判罚一样。


    顿时生出英雄所见略同的感受。


    想着这第二场也难分胜负,那就只有看第三场了。


    结果李钰说了他的判词后,众人都要抑郁了。


    刚才的兴高采烈瞬间没了。


    这和现代高考一样,考完你非要对答案,结果发现自己是错的。


    绝对会影响下一场的考试心情。


    原本讨论的士子也不讨论了,气氛有些沉闷。


    等到龙门一开,众士子匆匆离去。


    李钰也出了龙门,在外面没等多久,林澈,马致远,高登云等人也都相继出来。


    几人脸色也算轻松,并没有交流考试的题,便坐车回了客栈。


    到了客栈,饭菜早已备好。


    吃过饭后,众人便各自回屋休息,养精蓄锐准备第三场考试。


    八月十五。


    第三场乡试开始。


    今年的中秋要在考场内度过,让李钰也颇为感慨。


    偶尔脑海中会出现柳如烟的相貌,倒不是李钰想她。


    而是柳如烟是他现如今见过的最漂亮的女人。


    每到中秋的时候便会情不自禁出现在他的脑海中,让他也没有办法。


    第三场考的是策论。


    一共是五道策论题,从经史应用到时政实务,或者是典制礼仪都有涉及。


    李钰看了一下,五道策论,有三道都是时政实务。


    对于寒门学子来说,他们可以购买书籍苦读,来让自身的四书五经有所进步。


    但对于政治方面就没有办法通过读书获得。


    因此写关于时政实务的策论,对于这些寒门士子是有些难度的。


    但李钰不一样,苏家办的报房可以让他了解朝廷和地方的动向。


    更重要的是他有杨远这样的座师。


    杨远是很喜欢写策论的,李钰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加上杨远还会给他说一些外面不知道的事情,就让李钰对时政这一块更加了解。


    五道策论几乎是一气呵成。


    李钰写得是酣畅淋漓。


    写完后,检查一遍,没有犯忌讳的地方后,便誊抄到了试卷上,然后交卷。


    此时中午刚过,他又成了第一个交卷的。


    回来后李钰倒头就睡。


    说实话,他虽然交卷早,但其实并不轻松。


    三场乡试可是耗费了他不少心血,现在终于考完可以好好休息了。


    这一觉睡到了傍晚。


    醒来时,只觉连日的疲惫被一扫而空,神清气爽,仿佛重获新生。


    林澈,高登云等人也都纷纷醒来。


    “总算活过来了!”高登云伸着懒腰大叫。


    “走走走,快出去!今日可是中秋,咱们还没好生领略过这成都府的中秋夜景呢!”


    众人一拍即合,简单洗漱后便兴冲冲地出了客栈。


    便见家家户户门前都挂起了各式灯笼。


    更有富户商贾扎起巨大的灯牌楼阁,其上人物走马灯般旋转,引得路人阵阵喝彩。


    街上人潮如织,热闹非凡。


    各种小吃让人目不暇接,当然今晚最受欢迎的还是月饼。


    高登云笑道:“这里的中秋比起苏州的中秋如何?”


    马致远接口道:“各有各的好。”


    李钰和林澈也点了点头,确实两边的中秋都各有特色。


    苏州中秋是诗意,而成都中秋是烟火。


    “总算是考完了,可以好好放松放松。”


    “听说成都府的青楼姑娘很不错,要不咱们去瞧瞧。”


    郑仁厚提议。


    顿时高登云,孙书怀,马致远同意。


    他们都是血气方刚的小伙,最喜欢的就是这种事。


    李钰和林澈没有发表意见。


    主要是也不敢发表,林溪和李芸一左一右盯着他们呢。


    敢去青楼,打断他们的腿!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