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山太保?”苏箬在我身边小声念叨了一遍,眼睛里写满了问号,“那是什么?听起来好厉害的样子。”
我摇摇头,视线还钉在墙上那个不起眼的符号上。
“我也不知道。”我收回手,指尖上那股滚烫的感觉慢慢退去,“但能让宝戒都解析失败的东西,绝对不简单。”
苏箬的脸色也跟着严肃起来,她掏出手机,“我马上给我爸打电话,让他找国内最好的文物修复专家过来。这东西露在外面,万一坏了就糟了。”
我点点头,这是最稳妥的办法。
苏箬走到一边去打电话,声音压得很低,但还是能听出她语气里的激动和紧张。
我没管她,独自一人又走近了那面壁画。
《祭江图》。
建文帝。
观山太保。
这几个词在我脑子里盘旋,串联起一个远比“捡漏古玩”要庞大得多的故事。
这间铺子,之前的老板到底是什么人?他知不知道这墙里藏着这样的惊天秘密?
不到半小时,苏文山的效率就体现了出来。
三辆挂着特殊牌照的黑色商务车停在了店门口。车上下来七八个人,领头的是一位头发花白、戴着金丝眼镜的老者。
“王教授,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中心的首席专家。”苏箬在我耳边介绍道。
王教授一进门,视线就被墙上的壁画牢牢吸住。他三步并作两步冲到跟前,掏出一个放大镜,身体几乎要贴在墙面上。
“天……天哪……”他身后的几个助手也都围了过来,惊叹声此起彼伏。
“永乐宫廷画师的手笔,错不了!”王教授激动得声音都在发颤,“这种矿物颜料,这种画工,尤其是这种宫廷特制的墙灰,我在故宫的资料库里见过档案!”
他猛地转过头,看着我和苏箬,“这……这是你们发现的?”
苏箬点点头,“王教授,这壁画能修复吗?”
“能!当然能!”王教授立刻指挥他的团队,“快,工具都拿过来!现场进行初步的固化处理!把温湿度检测仪架起来,这里的空气环境必须严格控制!”
一群人立刻忙碌起来,各种我见都没见过的专业仪器被搬了进来。
我和苏箬被“请”到了一边,生怕我们呼吸重了都会对壁画造成影响。
修复工作进行得极其缓慢。
王教授带着他的团队,先是用特制的软毛刷,一点点地清理掉表面的浮尘。每一下都小心翼翼,如同在给初生的婴儿洗澡。
随着灰尘被清理掉,壁画原本的色彩彻底暴露出来,整个店铺仿佛都被点亮了。
那奔流的江水好像真的在流动,画中人物的眼神,隔着六百年的时光,依旧能传递出复杂的情绪。
“子庚,你看!”苏箬忽然拽了拽我的袖子,指向画面的右下角。
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
那个隐藏在礁石阴影里的符号,经过清理,变得清晰无比。
它不是一个单一的图案,而是由好几个更小的、类似篆文的符号组合而成,构成了一个外圆内方的复杂图形,看起来玄奥又神秘。
王教授也注意到了那个符号。
他拿着放大镜研究了半天,眉头紧紧地锁了起来。
“奇怪,太奇怪了。”他自言自语,“这符号的笔触和画风,跟整幅壁画完全不搭。倒像是……后人加上去的一个印记。”
他说着,又拿出手机拍了张照片,“我得把这个发回院里,让古文字专家们看看,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到他这个反应,我心里就有数了。
连王教授这种级别的专家都不认识,说明这个符号的来源极其隐秘。
我的机会来了。
我再次将注意力集中在食指的玉戒上,对着那个清晰起来的符号,在心中默念。
“解析。”
玉戒猛地一热,脑海中的数据流再次涌现。
【“观山指谜”符印解析中……】
【解析进度:10%……20%……】
【能量屏蔽过强,解析失败。】
【启动备用方案:关联信息检索。】
【检索到关键词:《燕都秘史》。】
就这么一行字。
《燕都秘史》?
我睁开眼,对着还在惊叹的苏箬说道:“我们得去个地方。”
“去哪儿?”
“京城古籍图书馆。”
苏箬愣了一下,但看我认真的表情,什么也没问,立刻就拉着我往外走。
“王教授,这里就交给你们了!”她回头喊了一声。
坐在前往图书馆的车上,苏箬才忍不住问道:“我们去图书馆干什么?你是不是又发现了什么线“索?”
我把玉戒给出的提示告诉了她。
“《燕都秘史》?”苏箬在手机上快速搜索起来,很快就抬起头,“找到了,是明末清初的一本野史杂谈,记录了很多明朝的宫廷秘闻和民间传说。但是……评价说这本书的内容荒诞不经,可信度不高。”
“越是这种书,越有可能记录一些正史不敢写的东西。”我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
到了图书馆,苏箬再次展现了她的人脉。一个电话打出去,没过五分钟,一位图书馆的副馆长就亲自下来迎接,直接把我们带进了不对外开放的特藏书库。
书库里弥漫着一股纸张和岁月混合的味道。
副馆长很快就从一个落满灰尘的书架上,抽出一本线装的、封面已经泛黄发黑的古书。
“就是这本了。”
我和苏箬找了个阅览桌坐下,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翻开了这本《燕都秘史》。
书里的字都是繁体竖排,读起来有些费劲。苏箬看得眉头紧锁,我则一目十行,快速地在书页间寻找着与壁画和符号有关的蛛丝马迹。
“找到了!”
翻到全书大概三分之二的位置,我看到了一幅手绘的插图。
那图案,赫然就是壁画上的那个神秘符号!
“你看这里。”我指给苏箬看。
插图旁边,有一段注解文字。
“永乐年间,有国师,号‘观山道人’,掌阴阳术数,善寻龙点穴,为建文余党。帝怒,下令追捕。道人以‘五行法阵’遁形,不知所踪。传闻,其人将建文帝宝藏藏于京城某处,以‘观山指谜’为钥,待有缘人开启……”
苏箬凑过来,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了出来,念到最后,她的眼睛瞪得溜圆。
“国师?五行法阵?建文帝宝藏?”她倒吸一口凉气,“子庚,这……这不是小说里的情节吗?”
我的心跳也快了几分。
壁画、建文帝、观山太保、宝藏……所有的线索,都通过这本不起眼的野史,串联起来了!
那个“观山指谜”符印,就是所谓的“五行法阵”,它是一把钥匙,一把开启建文帝宝藏的钥匙!
“快,接着往下看!”苏箬比我还激动,催促着我。
我按捺住心里的波澜,继续往下翻。
在这一章节的末尾,我们又发现了一段用朱笔批注的小字,字迹潦草,像是后来的人加上去的。
那是一首四句短诗。
“日落西山,金乌归巢。”
“方见玉门,灵光初现。”
苏箬念完,托着下巴,陷入了沉思。
“日落西山,金乌归巢……这是指时间,傍晚的时候。玉门……难道是地名?京城有叫玉门的地方吗?”她抬头看我。
我没有回答。
我的目光,透过图书馆古朴的雕花窗棂,望向了窗外。
天边,太阳正在缓缓沉入远处的西山,将整片天空染成了绚烂的橘红色。
金乌归巢……
日落西山……
这不就是现在吗?
我心头猛地一跳,一个疯狂的念头涌了上来。
这诗句,难道不只是暗示地点,更是在指定一个精确到“此时此刻”的时间?
我猛地掏出手机,手指在屏幕上飞快地敲击,打开了地图应用。
在搜索框里,我输入了两个字。
“玉门。”
搜索结果跳出来的那一刻,我的呼吸停住了。
京城,西郊,真的有一处古建筑遗址,就叫“玉门”。
那是一座早已废弃的明代道观的山门。
我看着地图上的那个红点,又抬头看了看窗外即将彻底沉没的夕阳,全身的血液都开始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