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雅看着堆积的铃铛,很心疼:“老板,要不……咱们降价?或者,先停了生产线?”
何雨柱靠在椅子上,手指在桌面上敲击。他没有看林晓雅,目光落在仓库的方向,好像能穿透墙壁,看到那堆铃铛。
许久,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厂里那些惶恐的工人,他的脸上没有气馁,反而很平静。
市场的偏见,比他想的还要顽固。既然常规的路走不通,那就只能用奇招,把这个局面砸开。
他转过身,拿起桌上的一个铃铛,用拇指轻轻一拨。
“叮铃铃——”
声音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回响。
“东西是好东西。”何雨柱看着手里的铃铛,嘴角动了一下。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市供销社马主任的号码。
“马主任,我是何雨柱。又要麻烦您一件事了……”
马主任听完何雨柱的电话,停顿了一下。
“你要全京城最大、人流量最多的五十家自行车修理铺的名单?”
“对,现在就要。”
马主任不清楚何雨柱要做什么,但他相信何雨柱。
“好!”
半小时后,一份名单通过供销社的渠道传到何雨柱手上。
他挂了电话,拿着名单走进办公室。
办公室里没人说话。林晓雅和几个销售员坐在那里,看着地面。
何雨柱进来,林晓雅站起来,想说什么,又没说出口。
何雨柱把名单放在桌上。
“都起来。”
屋里的人都站直了身体。
一个年轻销售员开口:“老板,铃铛卖不出去。那些店主一听是私人工厂,就不收我们的货。”
“谁说我们要卖了?”何雨柱问。
所有人都看着他。
不卖了?老板要放弃?
何雨柱看着他们,说出了一个决定。
“从今天起,铃铛不卖,我们送!”
“什么?”
林晓雅第一个出声,她以为自己听错了。
“老板,你没搞错吧?送?一个铃铛成本五毛钱,仓库里一万个,送出去就是五千块钱没了!我们现在账上……”
“我知道。”何雨柱打断她,“正因为卖不出去,所以才要送!”
他指着桌上的名单。
“晓雅,你带人,按照名单上的地址,一家一家地去。这五十家修理铺,每家免费送一百个铃铛。”
“白送给他们?”林晓雅不理解,“他们凭什么帮我们?”
“就凭我们不要他们一分钱。”何雨柱拿起笔,在一张白纸上写字,“你再去印一批宣传单,贴在店里最显眼的地方。”
纸上写着:
“免费试用一个月!好用再给钱,不好用算我的!”
他又在下面加了一句。
“三个月内用坏,凭旧铃铛免费换新!”
办公室里一点声音都没有。
林晓雅和几个销售员看着纸上的字,都愣住了。
免费试用一个月?
坏了还给换新的?
这不是做生意,这是往外扔钱。国营大厂都没这么干过。
“老板,这个风险……”林晓雅开口,“万一他们用了不给钱,或者故意弄坏了来换,那我们……”
“他们不会。”何雨柱说,“他们不信我们个体户的质量。那就让全京城的人都来用。东西好不好,他们自己说了算!”
林晓雅看着何雨柱,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
她拿起那张纸和名单,点了点头。
“好!老板,我马上去办!”
一场营销活动在京城展开了。
起初,那些修理铺的老板看着何氏五金厂的人送来一箱箱铃铛,都很警惕。
“免费送?你们有什么目的?”
销售员把何雨柱定的规矩一说,老板们都愣了。
不要押金,卖出去了再分钱,卖不出去就算厂里的。
这种好事,不要白不要。
很快,写着“免费试用”的宣传单,贴满了京城五十家最大的自行车修理铺。
一个工人推着车走进一家修理铺:“师傅,铃铛不响了,换个永久牌的。”
“永久的一块钱一个。”老师傅回答。
“有点贵……”
“那你看看这个。”老师傅指着柜台上的一排新铃铛,“何氏的,先不用给钱,装上用一个月。觉得好使,再回来给八毛。”
“不要钱?”工人来了兴趣,“真的?”
“宣传单上写着呢,坏了还给换。”
“行,给我来一个!”
反正不要钱,试试也不亏。
就这样,一个个何氏铃铛,被装在了京城大街小巷的自行车上。
一开始,没人注意这个叫“何氏”的牌子。
几天后,情况变了。
胡同口,几个下班的工人聊天。
“叮铃铃——”
一阵铃声传来,一个年轻人骑车经过。
“小李,你换铃铛了?声音挺响。”
“是啊!”小李停下车,拨了一下车铃,“修车铺白送的,叫何氏。比我那个永久的还好用,声音又清脆又响!”
“白送?在哪儿?”
“西单路口那家,去晚了可就没了!”
消息传得很快。
人们发现,这个免费的铃铛,不仅声音好听,做工也好,外壳在太阳下一照,很亮。
质量就是最好的广告。
口碑传播得最快。
一个星期后,那些修理铺老板发现,来他们店里的人,第一句话变了。
“老板,有那个何氏的铃铛吗?”
“老板,给我来个那个免费试用的铃铛!”
免费送的一百个铃铛,不到十天,就全没了。
来问的人却越来越多。
终于,有人坐不住了。
之前那个把何雨柱销售员赶出门的五金店老板,这天一早,亲自跑到红星公社的五金厂门口。
他看着厂门口“何氏便民五金厂”的牌子,脸有些热。
他搓着手走进办公室,看见林晓雅在打电话。
“对,我们是何氏五金厂……要五百个?不行,张老板,现在订单太多,最多先给您两百个……”
五金店老板听得心里着急,他凑上去,对着林晓雅笑。
“林经理!您还记得我吗?我是和平里那家五金店的……”
林晓雅放下电话,看了他一眼。
“是你啊。我记得,你说我们个体户的货,质量信不过,你店里不卖。”
老板的脸红了,手都不知道往哪放。
“哎哟,林经理,那都是误会!是我眼光短浅!”他弯着腰,“现在我店里,天天有人来问你们的铃铛!您行行好,批给我五百个!不,一千个!我马上给钱,不赊账!”
林晓雅看着他着急的样子,想起了前几天的委屈。
这只是个开始。
接下来的几天,何氏五金厂的门槛快被踩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