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7章 考场开门,先睡为敬

作者:景门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那日苏辰在石狮子旁一觉睡到了日上三竿。


    醒来时,巷口围观的百姓非但没散,反而更多了,一个个都用看活神仙的眼神瞅着他。


    魏府的大门不知何时开了条缝,老门房递出一张帖子,说是魏大儒请他三日后乡试结束,过府一叙。


    至于那个玄之又玄的题目,谁也没再提。


    苏辰稀里糊涂地接了帖子,在众人的顶礼膜拜中溜之大吉。他琢磨着,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睡着了,也是一种答案”。


    反正麻烦事能推到考完试再说,就是好事。


    ……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


    南阳府三年一度的乡试,终于拉开了帷幕。


    天还没亮,贡院门前那条宽阔的青石大街,早已被黑压压的人头堵得水泄不通。


    成千上万的考生汇集于此,空气中弥漫着墨香、汗味,以及一种名为紧张的无形压力。


    考场内外,兵丁林立,甲胄鲜明,一双双锐利的眼睛来回扫视,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来警惕的目光。


    当苏辰打着哈欠,慢悠悠地挤过来时,人群像被热刀切开的牛油,自动分开了一条道路。


    “快看!是苏神人!”


    “他来了!他真的来参加乡试了!”


    无数道目光瞬间聚焦过来,其中混杂着敬畏、好奇、嫉妒,还有一丝幸灾乐祸。


    “哼,不过是走了狗屎运,破了个案子,真当自己是文曲星了?”一个穿着体面的富家公子酸溜溜地说道。


    “就是,乡试考的是经义策论,是实打实的学问,可不是说几句梦话就能过的。”旁边立刻有人附和。


    “我倒想看看,他待会儿在号舍里,是不是也要睡大觉!”


    这些议论声不大不小,刚好能传进苏辰的耳朵里。


    他却恍若未闻,只是觉得有点吵,影响他酝酿睡意。


    “苏公子!”周然不知从哪里挤了过来,他这几日消瘦了许多,眼神也沉静了不少,没了往日的傲气。


    他对着苏辰,深深作了一揖。


    “乡试在即,预祝公子,旗开得胜。”


    苏辰瞅了他一眼,点了点头:“你也一样。”


    两人之间,再无针锋相对,只剩下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


    就在这时,人群中忽然起了一阵骚动,几个刚从前面打探消息回来的考生,脸色煞白,像是见了鬼。


    “不得了了!出大事了!”


    “今年的主考官,你们知道是谁吗?”


    “谁啊?不就是按惯例,从翰林院派来的学士吗?”


    那个考生哆嗦着嘴唇,声音都变了调:“不是翰林院!是都察院!都察院的‘铁面判官’,严嵩之!”


    “严嵩之?”


    这个名字一出,周围的考生,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哪个严嵩之?莫非是那个弹劾过安远侯,还当朝怒斥过三皇子的铁疯子?”


    “除了他还有谁!”那考生哭丧着脸,“我听衙门里的亲戚说,这位严大人最是厌恶华而不实、投机取巧之辈!他批阅过的卷子,据说连一个多余的‘之乎者也’都不能有!”


    “完了……”一个以辞藻华丽著称的才子,瞬间面如死灰。


    “我听说,他去年主持京城会试,有个考生引经据典,文采斐然,就因为一个典故用得稍显卖弄,就被他朱笔一批,直接打入了末等!”


    “何止啊!他自己的亲儿子参加科考,文章写得天花乱坠,被他发现有两个字为了对仗工整,略显浮夸,当场就把卷子撕了,还罚他儿子在家禁足三月!”


    一桩桩,一件件关于这位“铁面判官”的传说,像一座座大山,压在了所有考生的心头。


    这哪里是主考官,这分明是阎王爷啊!


    众人下意识地,又将目光投向了苏辰。


    如果说严大人最讨厌的是投机取巧,那这位靠“做梦”出名的苏神人,岂不是正好撞在了刀口上?


    这下有好戏看了。


    不少人眼中,都流露出了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神情。


    “咚——!”


    “咚——!”


    “咚——!”


    沉闷的鼓声响起,贡院那两扇沉重的朱漆大门,在“嘎吱”声中,缓缓打开。


    一条通往命运的道路,展现在了所有考生面前。


    “开考门——!考生入场——!”


    随着一声悠长的唱喏,考生们开始排队,依次接受检查。


    检查之严格,堪称苛刻。


    从头发到脚底,从衣襟到袖口,任何可能藏匿纸条的地方,都会被兵丁用手仔细捏过一遍。


    轮到苏辰时,那两个负责检查的兵丁,对视一眼,手上的劲儿明显加重了几分。


    他们几乎是把苏辰的衣服从里到外都摸了个遍,连发髻都拆开来仔细搜查。


    苏辰全程配合,只是那哈欠就没停过。


    检查完毕,兵丁没发现任何问题,只能不甘心地放行。


    苏辰提着考篮,走过龙门,踏入了贡院。


    就在此时,他感觉一道冰冷的目光从高处落下,犹如实质般落在了他的身上。


    他抬起头,只见远处的望楼上,站着一个身穿绯色官袍的老者。


    老者身形清瘦,面容枯槁,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仿佛能洞穿人心。


    他只是淡淡地扫了苏辰一眼,便移开了目光。


    但苏辰知道,那人,就是严嵩之。


    “朝廷要的是栋梁之材,不是雕花枕头。”


    一个清晰而冷硬的声音,仿佛不是从望楼传来,而是直接在每个考生的耳边响起。


    “笔下若无干货,休想在本官这里蒙混过关。”


    说完,那身影便消失在了望楼之后。


    整个贡院,鸦雀无声。


    所有考生的心,都沉到了谷底。


    考生们鱼贯而入,根据自己的考号,找到了那一个个狭窄的号舍。


    号舍空间极小,仅能容纳一人转身,一块木板是桌,放下是床。


    苏辰找到自己的“天字九十五号”号舍,把考篮放下,第一件事就是用袖子擦了擦那块木板,然后伸手敲了敲。


    嗯,够硬,睡起来可能硌得慌。


    他正琢磨着是把衣服脱下来垫着睡,还是直接枕着胳膊睡,外面响起了发放考卷的脚步声。


    一张张密封的试卷,从号舍的小窗递了进来。


    整个考场,只剩下纸张摩擦的“沙沙”声。


    苏辰拿起试卷,撕开封条,展开。


    与此同时,数千名考生,也做着同样的动作。


    下一刻。


    “嘶——!”


    一声声倒吸凉气的声音,如同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每一个号舍里响起,汇成了一股绝望的交响。


    考场内,瞬间死寂。


    有考生手中的毛笔,“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


    有考生双眼发直,额头上瞬间布满了冷汗。


    更有心理脆弱的,已经开始用头轻轻撞着墙壁,发出“咚咚”的闷响。


    第一场的考题,并非众人预想中的经义或诗赋。


    卷面上,只有孤零零的一行字。


    “《南渠注》有云:‘夫禹疏九河,非欲其利,乃避其害。今官以税计工,民以役计利,是利非害,何以处之?’——试策论之。”


    《南渠注》是什么鬼?


    这是绝大多数考生脑子里的第一个念头。


    别说读过,他们连听都没听说过!


    这题目出自极其生僻的典籍,角度更是刁钻到了极点,根本不是在考圣人文章,而是在考为官的实务!


    这哪里是乡试!这分明是殿试的难度!


    绝望的情绪,如同瘟疫,在整个贡院里蔓延。


    苏辰眨了眨眼,也看着这道题。


    他当然也不知道什么《南渠注》。


    不过,这题目本身的意思他倒是看懂了,无非就是讨论古代修水利,官方和民间的利益冲突问题。


    他看着题目,沉思了片刻。


    然后,他把试卷整整齐齐地叠好,放在了桌角。


    接着,他脱下外衫,仔细叠成一个方块,当作枕头。


    最后,他在无数考生抓耳挠腮、捶胸顿足的绝望氛围中,将木板床放下,躺平,闭上了眼睛。


    先睡一觉再说。


    天塌下来,也得等睡醒了再顶。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