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章 逻辑与爱的协奏曲

作者:子燕居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秋意渐浓,梧桐叶在微风中打着旋儿,落在T大干净的路面上。王小河抱着一摞厚重的书籍,步履轻快地穿过校园。


    研究生一年级对其他人来说课业繁重,但她的头脑如同高速运转的精密仪器,高效地吸收、整合着信息,可以说是游刃有余也不为过。


    因此,一个念头,一个在她看来逻辑自洽、时机成熟的念头,在昨晚通读一份关于城市人口结构与公共资源配置的文献时,如同电路接通般清晰地亮起——也许是时候见缝插针地再生一个。


    这个决定在她脑中迅速成型,并被她反复验证:星星已经两岁,托儿所适应良好;她的学业进入相对稳定的研究阶段,时间弹性增大;双方父母身体硬朗,且对育儿充满热情;孟燕臣的职业生涯稳步上升,经济基础稳固,可以托底;最重要的是,她和孟燕臣经过这两年相处的磨合,已能高效处理家庭事务,配合默契。


    最重要的是,小河很希望在这个世界上多一个亲人,由自己亲自带来的那种。既然是迟早要完成的指标,何不早早搞定。


    于是,当晚,在孟燕臣结束一台复杂手术,带着一身消毒水味和疲惫回到家,刚解开一丝不苟的领带时,王小河在手机视频通话的另一端,顶着一头因为思考而抓得乱糟糟的短发,眼神晶亮,开门见山:


    “燕臣哥,我们生个二胎吧。”


    孟燕臣镜片后的目光瞬间从疲惫切换到高度警戒的审视模式,如同精密雷达扫描着眼前的提案人。


    “理由?”他的声音低沉平稳,听不出情绪,他面对重大提议时的标准防御姿态。


    小河早已打好腹稿,语速飞快,条理清晰:“第一,人口结构优化角度,间隔两年左右是较优选择,利于手足互动及父母精力分配。第二,我学业方面,核心课程已完成,现阶段以研究和论文为主,时间相对自主可控。第三,家庭支持系统完善,父母意愿强烈且具备能力。第四,经济基础稳固,抗风险能力强。第五,”她顿了顿,眼神里掠过一丝罕见的、属于她钝感力之外的柔软,“我们……也可以再拥有一次那样的体验。”她指的是共同孕育新生命的独特联结。


    孟燕臣沉默地听着,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按压着眉心。他没有立刻反驳,这是对小河逻辑论证能力的尊重。但风险规避本能开始高速运转。


    “小河,”他开口,声音依旧冷静,“你的论证基于理想模型。现实变量考虑不足。”


    “你的学业压力。 研究阶段看似弹性,实则对专注力和时间投入要求更高。怀孕后期的身体负担、产后的恢复期,会严重挤压你的研究时间和精力质量,你也不想延期毕业吧。”


    “时机也不成熟。 我们结婚以来一直分居京沪两地,聚少离多,缺少磨合,我们仍在适应夫妻、父母的新角色。增加新变量,我觉得对系统稳定性是一种挑战。”


    他没有指责,只有基于事实和概率的冷静分析。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锐利,仿佛能穿透小河的乐观模型,看到其下潜藏的暗礁。


    小河烦躁地抓了抓头发,开始寻找新的突破口。


    “燕臣哥,风险存在但可控。学业上,我的导师理解并支持家庭计划,我可以远程参与。健康风险,你是专家,有你在,预防和监测可以做到极致。精力分配,我们可以优化流程,引入更多家庭支持。至于稳定……”


    她带着一种近乎天真的坦诚,“我们不是一直在不稳定性中打怪升级吗?以前那么难都过来了,缺少磨合的问题,多磨合磨合不就得了?我快生的时候回沪,我们一起生活,好吗?冲突是熵增,我们有能力做功减熵。”她用了物理学的比喻,这是他们之间独有的语言。


    孟燕臣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里那份纯粹的信任和跃跃欲试,心底最深处被触动了一下。但理性堡垒依然坚固。“小河,有能力不等于有必要在此时承受。最优解是等你拿到学位,职业方向更稳定后,再考虑。”


    “可时间不等人!”小河有些急了,她的思维是跳跃的、抓住灵感就要行动的,“最优解是相对的!现在有现在的优势,以后我会更忙,压力只会越来越大!而且……”她声音低了下去,带着一丝她自己都未察觉的依赖,“我现在就想要。感觉……时机对了。”


    最后那句近乎任性的话,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孟燕臣理性筑起的高墙下激起一圈微澜。


    他看着她难得流露出的、近乎孩子气的渴望,想起她怀星星时那种惊人的韧性和初为人母时笨拙却动人的柔软。


    他沉默了很久,久到小河以为这扬谈判要无疾而终。


    他终于开口,语气没有松动,但给出了一个程序性的出口,“这不是一个可以凭感觉立刻决定的事情,小河。让我再想想。”


    “成交!”小河立刻应下,像赢得了阶段性胜利。她知道,对于孟燕臣来说,再想想就意味着他动摇了,开始认真考虑可能性,而不仅仅是拒绝。


    孟燕臣书房的灯亮到深夜。


    第二天晚上,他主动给小河拨了个视频电话。


    “所以……”小河眼睛亮得惊人,“孟医生,你开绿灯啦?”


    孟燕臣摘下眼镜,揉了揉疲惫的眉心,看着眼前这个即将再次把他精密生活搅得天翻地覆的小祖宗。他叹了口气,那叹息里没有无奈,只有一种认命般的、混杂着纵容与责任的沉重。


    “有条件绿灯。”他强调,随即又补充了一句,声音低沉而郑重,“小河,这条路会很难。比我们想象的,可能还要难一点。”


    “我知道,但我们是战友,对吧?再难,拆解掉,一步步解决就是了。” 小河仍然乐观。


    孟燕臣心里涌动着对未来的不确定、对责任的沉重,但更多的,是对这个麻烦制造者无法言喻的承诺与守护。他低声肯定,“嗯,战友。”


    说服的战役,以王小河的逻辑奇袭开始,以孟燕臣的精密防御和最终妥协告终。


    一个新的项目,代号“新成员”,正式立项。


    备孕过程在孟燕臣的严格监控下进行。小河像个配合度极高的实验对象,按时吃叶酸,规律作息,接受各种孕前检查。孟燕臣则像一个项目经理,确保每个环节按计划推进,在每个月约定好的几天里,往返于京沪之间。当验孕棒上清晰浮现出两道杠时,小河兴奋地拍照片发给还在上班的孟燕臣。


    孟燕臣立刻仔细审视了验孕棒,确认无误后,拿出手机:“帮你预约明天早上的血HCG和孕酮检查,确认宫内孕。今天的叶酸吃了吗?” 平稳得像在安排明天的工作日程。完全没有表达出他镜片后一闪而过的、极其明亮的光芒,和嘴角那抹几乎看不见的、迅速被压下的弧度。他打字的指尖,有一丝几不可察的颤抖。


    孕早期的日子相对平静,除了小河那惊人的孕吐。她的身体似乎对激素变化异常敏感,对任何精心计算过营养配比的食物都兴致缺缺,甚至闻到味道就反胃,只想吃冰镇酸黄瓜、辣味薯片和速冻馄饨。


    “小河,这些食物营养价值低,添加剂多,不利于胚胎早期发育。”孟燕臣在视频里看着小河桌上摆着酸黄瓜和薯片,眉头拧成了疙瘩。


    “孟医生……”小河有气无力地趴着,脸色苍白,“你的逻辑是对的。但我的胃……它现在只认这个。它说,不吃这些,就让我把胆汁吐出来。你说,是让胚胎暂时缺乏一点营养风险大,还是我脱水电解质紊乱进医院风险大?”她抬起湿漉漉的眼睛,用诡辩逻辑反击。


    孟燕臣看着她惨兮兮的样子,沉默了。精英完美主义在妻子的生理性不适面前败下阵来。


    孕吐稍缓,小河度过了相对舒适的、按部就班的孕中期。满32周后,在孟燕臣的强烈要求下,收拾了手头的项目,把自己打包回沪,开始远程工作。


    婚姻磨合这才算是刚刚开始。


    孕晚期的某个深夜,小河被耻骨联合处尖锐的疼痛惊醒。沉重的肚子让她翻身困难,腰背也酸痛不已。身体的极度不适加上激素作用,一股莫名的委屈涌上心头。


    她推了推身边熟睡的孟燕臣,声音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哽咽:“燕臣哥……我难受。”


    孟燕臣几乎是瞬间惊醒,职业本能让他立刻进入状态:“哪里痛?几级?持续多久?胎动正常吗?” 他迅速打开床头灯,伸手去拿放在床头的胎心监护仪。


    一连串专业的、冰冷的问询像一盆冷水浇在小河心头那点委屈的小火苗上。她瞬间泄了气,像个被戳破的气球,背过身去,把被子拉过头顶,闷闷地说:“算了,你睡吧。没事了。”


    她需要的是医生问诊吗?


    当然不是,她只是需要丈夫的拥抱和一句“辛苦了”。


    孟燕臣拿着胎心仪的手顿在半空。灯光下,他看到她蜷缩的背影和拉高的被子,瞬间明白了什么。他沉默地放下仪器,关掉刺眼的床头灯。然后,他靠过去,从后面轻轻环抱住她隆起的腹部,温热的手掌小心翼翼地覆在她疼痛的耻骨位置,用一种缓慢、笨拙却异常温柔的力道轻轻揉按。他的下巴抵着她的发顶,声音带着刚睡醒的低哑和一种努力放软的语调:“我知道……很辛苦。忍一忍,我在。”


    没有解决方案,没有风险评估,只有最朴素的陪伴和认同。


    被子里,小河僵硬的身体慢慢放松下来。那点委屈被身后传来的温热和笨拙的安抚奇异地抚平了。她转过身,把脸埋进他带着干净皂香味的睡衣里,闷闷地“嗯”了一声。


    随着预产期的临近,孟燕臣的“应急预案”升级到了最高级别。他的车里常备着无菌接生包;小河的包夹层里放着详细的紧急联络卡和基础医疗信息;他甚至给星星做了多次“妈妈去医院生小宝宝”的情景预演。


    某个周末午后,星星在垫子上玩积木。小河靠在躺椅上,巨大的肚子像揣着一个圆球。孟燕臣坐在旁边,拿着一份最新的杂志仔细看着。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暖洋洋的。


    小河看着孟燕臣专注的侧脸,金丝眼镜反射着微光,忽然想起一年前自己那个莽撞的提议。她轻轻踢了踢他的小腿。


    “嗯?”孟燕臣目光没离开杂志。


    “现在想想,当初我提再生一个……是不是挺任性的?给你添了好多麻烦。” 她难得地反思。


    孟燕臣终于从报告上抬起眼,看向她。阳光勾勒着她圆润的脸庞和乱翘的短发。他放下杂志,伸手将她一缕不听话的头发别到耳后,动作自然。


    “麻烦,是预期内的。”他语气平静,带着一种尘埃落定后的沉稳,“你提供了初始构想和核心驱动力,我负责风险控制和执行路径。我们各自发挥了……比较优势。”


    他用了一个经济学词汇。“结果,目前看,符合预期,风险可控。”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她高高隆起的腹部,镜片后的眼神深邃而柔和,“至于任性……这从来不是一扬纯理性的投资决策,小河。它从一开始,就包含了非理性的情感变量。你的想要,就是最重要的变量。”


    小河愣住了,随即,一个巨大的、带着暖意的笑容在她脸上绽开。这是她听过最“孟燕臣式”的、也是最动人的情话。


    他用逻辑包裹着爱意,承认了她的冲动在他精密世界里的合法性和价值。


    “所以,”她狡黠地眨眨眼,拍了拍肚子,“这个项目,目前运行良好,预计很快进入关键交付阶段了?”


    孟燕臣的嘴角终于扬起一个清晰可见的、带着纵容和期待的弧度。


    “嗯。运行良好。”他低声回应,目光落回到她的肚子上,那份专注,如同守护着最重要的工程,“准备迎接新版本上线吧,小祖宗。这次,我们的服务器和防火墙,都升级了。”


    阳光里,尘埃浮动。他精密堡垒与她的灵感花园,在爱意、责任和无数次微小磨合的基石上,共同构建起一座足以容纳两个小生命和彼此梦想的家园。


    迎接新生命的序曲,在理性与感性的协奏中,即将进入最高潮。而属于他们的协奏曲,也将迎来新的、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的乐章。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