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瑞玉阁的大门从清晨就敞开着,门楣上悬了块新换的鎏金匾,“瑞玉阁”三个大字被工匠连夜描了金粉,日头刚爬上来,光往匾上一落,金粉簌簌地闪,晃得人眼都不敢直视。
门廊下的两尊石狮子也披了红绸,绸子边角坠着银铃,风一吹“丁铃丁铃”响,倒比寺庙里的钟声还脆生。
往里走更瞧得人心里发颤。
前堂的旧柜台全撤了,换了圈雕花的酸枝木长桌,桌沿嵌着圈翡翠片,绿莹莹的跟长桌的暗红衬在一起,俗得又贵气。
天花板上悬了四盏琉璃灯,比先前那盏又大了两圈,灯穗是南珠串的,垂下来足有三尺长,有人从灯底下过,珠穗扫着肩,凉丝丝的,却没人敢碰。
谁都知道这一串珠子够在腊戍买个小院了。
后院的天井也改了模样。
菩提树周围铺了青石板,石板缝里嵌着碎玛瑙,踩上去硌脚,却亮得晃眼。
石桌石凳全换了新的,是整块的汉白玉雕的,凳面上还刻了缠枝莲纹,沐娜允让人在石桌上摆了瓜果点心,盘子是银的,筷子是象牙的,连插水果的签子都是鎏金的。
段景宏站在正房的廊下,低头理了理身上的袍子。
是沐娜允让人连夜做的,月白色杭绸,领口袖边绣了暗纹的玉琮纹,针脚细得看不见线。
他头发也被梳得整整齐齐,沐娜允的丫鬟给他抹了点桂花油,头发顺得滑下来,沾在耳后。
他往石桌上的铜镜瞥了眼,镜里的人眉眼亮堂,可嘴角怎么也扬不起来。
这阵仗太大了,大得让他心里发慌。
“别愣着了。”寸文山从屋里出来,拍了拍他的肩。
段景宏这才抬头,见寸文山也换了衣裳,穿件绛紫色的团花马褂,外头套着件黑绒坎肩,坎肩的扣子里嵌着翡翠,手里捏着串紫檀木的佛珠,每颗珠子都磨得油亮。
先前那副随意的样子全没了,往廊下一站,不用说话,就透着股压人的气派。
“师傅。”段景宏往旁边站了站,给寸文山让地方。
“等会儿人来了,别怯场。”寸文山往天井里瞥了眼,已经有宾客往这边来了,“该叫人叫人,该接礼接礼,你是我寸文山的关门弟子,不能输了气势。”
段景宏点头,指尖却在袖口里攥紧了。
他昨晚在床板下塞了张纸条,写了瑞玉阁的布局和寸文山带的人手,可到现在还没找到机会递出去。
或许,短时间内他也没机会递出去了。
因为直到现在,他都没有发现警方的人。
正想着,院门口传来动静。
沐孟莲领着人往里引,嗓门亮得很:“张老板来了!快请进!”
进来的是个胖老头,手里拎着个红木匣子,见了寸文山就拱手:“六爷!恭喜恭喜!收了这么个好徒弟!”
他把匣子往石桌上一放,“一点小意思,给令徒添件玩意儿。”
寸文山摆摆手,示意段景宏接礼:“客气啥。”
段景宏走上前,接过匣子打开,里头是块玉佩,羊脂白的,雕的是个童子拜观音,玉质润得象要化了。
他心里咯噔一下。
这玉少说也值上千大洋,这老头出手也太阔了。
“多谢张老板。”他把匣子合上,递还给旁边的丫鬟,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
“哎,好!懂规矩!”张老板笑得眼睛眯成条缝,又跟寸文山唠了几句,才被沐娜允领到前堂坐了。
紧接着,宾客就跟流水似的往里来。
有穿西装的商人,有戴瓜皮帽的文人,还有几个穿军装的,听沐孟莲低声说是腊戍当地的小官。
每人手里都拎着礼,有送字画的,有送原石的,还有个送了对玉如意的,玉色是帝王绿,看得龙楚雄直咽口水。
龙楚雄站在院门口帮着迎客,穿了件新做的蓝布褂子,笑得合不拢嘴。
见人就拍胸脯:“我兄弟咋样?六爷的眼光错不了!”有人夸段景宏一表人才,他比自己被夸还高兴,扯着嗓子往院里喊:“小龙!王老板给你送了块老坑翡翠!快瞧瞧!”
沐孟莲也没闲着,端着茶盘在宾客中间穿梭,她换了件水红色的旗袍,头发梳成了发髻,插了支银簪,比平时少了点煞气,多了点利落。
谁要问起段景宏,她就笑着说:“小龙兄弟本事大,六爷教啥会啥,昨天还仿了个宋瓷呢,看着跟真的一样。”
沐娜允则跟寸文山站在正房门口,迎来送往。
她穿件藕荷色的旗袍,领口别了个翡翠别针,跟寸文山站在一起,倒真象对父女。
有宾客问起收徒的缘由,她就笑着说:“干爹瞧中小龙兄弟的灵气,说这孩子心细,能成大事。”
这时沐孟莲又引着几人进来,打头的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头,手里拎着个旧木箱,正是叶南诏,身后跟着小张和小李,小张怀里抱着块用红布裹着的原石,小李手里拎着个锦盒,三人都换上了体面的衣裳,看着像来道贺的玉商。
“这位是叶老先生,从仰光来的,懂玉。”沐孟莲笑着介绍,“这两位是叶老先生的徒弟。”
叶南诏拱手笑了笑:“六爷,恭喜收得高徒。”
他把木箱往石桌上一放,“一点薄礼,是块刚从帕敢收来的原石,听说令徒懂行,或许能瞧出点门道。”
小张也赶紧把怀里的原石递过去:“六爷,这是我们师傅特意挑的,说祝六爷收徒大吉。”
寸文山瞥了眼那木箱,又看了看叶南诏,见他眉眼平和,不象生面孔,就摆了摆手:“客气了,里面请。”
段景宏站在旁边,瞥见叶南诏时心里愣了愣,这是他跟此人初次照面。
这老头咋那么眼熟呢?
再看小张和小李,两人正偷偷往他这边瞥,眼神里藏着点急,他心里忽然亮了亮,却没敢露半点声色,只低着头站在原地。
沐娜允引着三人往堂屋坐,路过段景宏身边时,叶南诏脚步顿了顿,低声说了句:“令徒气度不凡,六爷好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