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十三章 集体反水

作者:九阳离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也就在这个晚上,严伟明坐立不安,这个偏僻的古典民居,是他和王桂香见面的地方。


    他思考着江炎此行的目的,细想着江炎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江炎说‘明年拿丰收来敬’是什么意思?从表象上看,江炎并不满意朱恩铸,如果满意,就不会冒雪而来。再加上张敬民的乱说乱讲,更是激怒了江炎。


    张敬民提及羊拉乡红旗渠的事,更是江炎的痛处,等于是把江炎逼到了绝处。


    他正想着,听见了敲门声,严伟明开了门,是曾志辉的妻子王桂香,迤萨乡的书记,手里提着两条红山茶香烟,一瓶茅台酒,严伟明说道,“来了,这是干嘛?走的时候记着带走。”


    王桂香的脸上挂着忧虑,勉强地笑着,“比起你给我们的命运,这算得了什么?曾志辉已经被采取了措施,听说省调查组的人已经来了。这个事情。”咋办呀?”


    王桂香进里屋换了裙子出来,伸手关了灯。


    黑的夜飘浮着一种特别的气味。


    严伟明是一张马脸,脸型很有线条,不苟言笑,脸上除了严肃,很少有其他表情。


    声音像是从深邃的水底飘浮起来,“什么我给你们的命运?出了这个门可不许乱讲,会让别人误会。曾志辉的事情可能玄了,他的运气也太差了,恰好碰见朱恩铸在洛桑乡,并且这事被省里的领导批示了。凡事就怕被撞在枪口上,恐怕很难办。”


    灯亮了,王桂香伸手理了一下杂乱的头发,扯了一下裙子。


    王桂香媚笑着,“我不管,你无论如何得保他。”


    王桂香将两封举报信递给严伟明,“你看看有没有说服力。”


    严伟明接过举报信,一封举报信写着,“关于县委书记大搞‘一言堂’,以‘浮夸风’强行乱搞责任制的情况反映。”另一封是“关于羊拉乡副乡长乱搞男女关系作风败坏的情况反映。”


    严伟明说道,“要实事求是。捕风捉影的东西就不要写了,写了也没用。”


    王桂香眉毛一挑,“顾不了那么多了,先把水搞浑再说。他让我们没有日子过,我也要让他不得安宁。我联系了二十个乡镇,明天的责任书没那么好签。”


    “这两封信如果今晚出现在江炎和郑光宗的手里,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决策和判断。”


    “这个你放心,我会办好。”


    王桂香换上了裤子,裹了一件军大衣,戴着一个只露出眼睛的口罩,开门离开,走进了雪夜。


    王桂香走后,严伟明也离开了这个古典的民居。


    半夜,郑光宗看到了从门缝塞进来的两封举报信,点燃了一支香烟,思考着,是否报告江炎。


    江炎也收到了两封同样的举报信,读完举报信,每件事似乎都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可以江炎的判断,基本上都会查无实处。


    凭江炎的经验,要搞倒一个人,举报信就是一个最好的借口,可以把一个干部先闲置起来,不论查得结果怎样,都很容易废了一个人,即使查不出什么问题,也会摧毁被查人的心。再说,人无完人,有多少人经得住查呢?


    或许被举报的事情是空穴来风,但可能被查人的其它缺陷被查了出来。所以,举报信常常是搞倒对手一种最恶毒的暗招。


    基于对香格里拉的熟悉和判断,江炎想到了严伟明,严伟明不是那种干实事的人,当然更说不上什么惊天伟业。但往向上的台阶走,朱恩铸这种只顾往前冲的人,未必强于严伟明。


    江炎点燃了一支‘三江牌’香烟。陷入了沉思,当年用严伟明这样的干部,是对了还是错了,都不好评判。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的存在是朱恩铸做事最大的障碍。


    如今香格里拉这个典型,不但是沧临地区的,也是南省的。如果查朱恩铸和张敬明,就等于把自己站到了梁上泉的对面,这不是自己找难受吗?


    最重要的是被举报的这两个人刚好又是不怕查的人,要查朱恩铸,最坏的结果,就是把他逼回部队。同时,会给梁上泉留下一个很糟糕的印象。再说张敬民,他本来就不想干,最坏的结果,就是调离。反而是成全了他去过舒适的生活。


    况且,这举报信的来路就不正。往门缝里塞,这算什么?至少应该按正常程序呈送。


    想到此处,江炎有些愤怒了,把他当什么了?阴谋想把他变成一把杀人的刀,借刀杀人,江炎有一种被侮辱的感觉。


    江炎打燃了火机,将举报信点燃,化为灰烬。


    江炎估计责任书的签订,或许不会那么顺利,那么,是什么人会跳出来呢?


    就在江炎焚烧举报信的时候,郑光宗也把举报信烧了,香格里拉的事,应该由江炎决断,对他来说,沉默是最好的策略。


    第二天,三干会照常举行,由于地委领导的来到,改为由朱恩铸主持会议。


    朱恩铸对着话筒讲道,“在会议开始之前,有请省里来的领导陈乾同志到主席台就座。”


    陈乾只是梁上泉的秘书,但论级别,他是处级秘书,这些都是其次。重要的是他是梁上泉的秘书,而且是从省里下来的,即使他什么级别都没有,其称呼也是‘省里来的领导’。这是一种起码的尊重。


    讲话的秩序也得由上而下,没有人要求这样做,但这都是惯例。


    陈乾想推辞,又不敢推辞,这是对梁上泉同志的尊重,他得受着。陈乾走到了安排好的位子,坐到郑光宗的旁边。


    陈乾坐定,朱恩铸接着讲道,“现在请地委领导江炎同志,给我们作重要讲话。”


    江炎对着话筒,“我看这样,下级服从上级,还是先请省里来的领导陈乾同志作指示。”


    这就把陈乾逼到了风口,他没有办法,只能沉着应对,谦虚地说道,“在座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我没有什么指示。受梁上泉同志的指派,到香格里拉调查催粮事件,走得急,还没有来得及向江炎同志和恩铸同志汇报。按照属地管辖,我应该先向江炎同志和恩铸同志汇报才是。我旁听,预祝明年丰收。”


    朱恩铸接过话,“既然这样,我们就以热烈的掌声,请江炎同志给我们作重要讲话。”


    江炎清了清嗓子,“同志们,羊拉乡的粮食翻番,让我们看到了粮食丰收的希望,香格里拉在等一个丰收,我们整个沧临地区也在等一个丰收。如果有什么重要讲话,我也得放到明年丰收了,再讲。那样才有底气。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把责任书签了。”


    这时,二十个乡的书记齐刷刷地站了起来,齐声说道,“我们不想签这个责任书。”


    二十人齐声说道,“第一,全员责任制,就是全员推责制,把责任都推给我们基层。第二,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浮夸风,在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逼着公牛下儿。第三,这是强迫命令,违背民意,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是长官意识。”


    江炎预料到有人跳出来,没料还这样猛,就把问题交给朱恩铸,看他如何处理,“恩铸,这事,你怎么看?”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