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十章 功过是非与谁说?

作者:九阳离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看江炎的表情,不但没生气,还很开心,“我为什么要生气?一个唯唯诺诺的人,能成事吗?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就需要张敬民这样的人。当然,还有你。”


    朱恩铸疲惫的脸上尽显无奈,“领导谬赞了,现在羊拉乡名声在外,我也是被这家伙推着走。”


    江炎脸色严厉,“你少在我面前装。他,不就是你弄去羊拉乡的吗?你俩就是合谋,你还在我这里一副无辜的样子。”


    朱恩铸故作委屈,“领导,羊拉乡的情况,你比我还清楚,下面的干部不安心,上面的干部派不下去。干部一说羊拉乡,宁愿‘停薪留职’也不去。谁知道这家伙下去,就给我掀起风浪,把我搞得十分被动。”


    江炎伸手抹了一下眉毛上的雪,“这不正是你要的效果吗?你被动?现在被动的是我。就连上泉同志都敲打我了,可我容易吗?全区七县一市,工、农、兵、学、商,啥事不操心?我成天就盯着你们香格里拉?盯着羊拉乡?”


    朱恩铸开始检讨自己,“领导,是我的错,让你分心了。”


    “你哪里有错?都是我的错。像羊拉乡万亩梯田,也该补补课了。得给群众一个交代,否则,寝食难安啊。张敬民的话,就像一把刀子刺进我的心里。”


    雪越下越大,打在他们的脸上,“领导,我们找个地方吃点东西,两位领导大驾光临,到现在还饿着肚子,我紧张得很。”


    江炎故作生气,“我都被你气饱了。”


    “这样吧,到县委机关食堂,我下厨给二们领导弄几个小菜,香格里拉三绝,小炒肉,番茄炒鸡蛋,麻婆豆腐……二位领导边吃边听我汇报工作,咋样?”朱恩铸又看向郑光宗,“你说呢?大主任?”


    郑光宗恳求地劝江炎,“走吧,恩铸同志也不容易,声音都沙哑了,这个班长不好当啊。”


    他们转身往县委大院走,江炎对朱恩铸说了一句,“你活该。不汇报,不打招呼,不通气,你以为你可以拯救地球。”


    “是,是是,从此以后,事事向你报备。”


    “什么事事报备?你少烦我。你这个县委书记是干什么吃的?”


    “领导,我现在十分怀念部队生活,单纯。如果不是父亲固执,我真的还是愿意呆在部队。部队领导向我承诺过,随时欢迎归队。”


    江炎又火了,“不可能。你要敢走,我立马去找上泉同志。搞导弹是报国,在地方工作就不是报国吗?搞导弹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地方的和平发展,这个道理,还用我给你说吗?”


    “领导,我懂。可就是压力太大,太累了。搞导弹,虽然也有失眠,可还有睡着的时候。这地方工作,真的是千头万绪,天天失眠。不下雨,睡不着,怕旱;下雨,睡不着,怕涝;又出太阳又下雨,怕又旱又涝,也睡不着,……”


    江炎怜惜地看了看朱恩铸,伸手捏了捏朱恩铸的肩膀,“所以,做一个称职的县委书记,不比你的导弹研究简单。”


    说着,就到了县委机关食堂,林师傅还等着,八仙桌上摆着三道菜,一道是菜豆花,一道是酸汤猪脚,另一道是撒马坝腊肉。菜豆花的旁边,是一个胡辣椒蘸水。酸汤猪脚的旁边,是一个小米辣椒蘸水。


    热气腾腾,都是江炎做书记的时候喜欢吃的菜,顿时勾起了江炎的食欲。江炎感动地握着林师傅的手,“你还记得我喜欢吃什么,谢谢你。”


    林师傅笑着,懂事地找借口离开。


    江炎忍不住拿着筷子伸向菜豆花,“我看见这三道菜,就感觉我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这幸福多简单。”


    朱恩铸开玩笑,“领导,这可不简单,阿尔巴尼亚人民的解放斗争,也就为了这一个‘吃’字。”


    江炎感慨,“是啊,是啊,民以食为天。这两年忙于沧临卷烟厂,沧临机床厂,沧临重工等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改制,农村工作是有些飘了,好在上泉同志及时提醒。说说‘丰收计划’吧。”


    “好的,领导。这个‘丰收计划’吧,其实也不新鲜,就是把羊拉乡的做法推广到全县,科技措施的核心,是地膜加良种,做法上采取全县三级干部层层挂钩,落实任务,干不好就下台,从我做起,如果不能实现粮食翻番,由地委向我问责,以此类推。”


    “地委没说向你问责啊?”


    “我不是说责任书签订后,向你作专题汇报吗?”


    “你这等于是‘全员军令奖’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江炎放下手中的筷子,看向郑光宗,“你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吗?”


    郑光宗略作思考,“我认为可行,羊拉乡就是成功的例子,再加上全员责任制,更成熟和完善,只要地膜和良种跟上,丰收是大概率。”


    江炎点燃了一支沧临卷烟厂生产的‘三江牌’香烟,“我是这样想的,”


    江炎才说‘我是这样想的,’郑光宗和朱恩铸都从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记着,江炎抖了一下烟灰,“难怪上泉同志批评,我们的工作有点‘灯下黑’了,上泉同志何等的敏锐,上泉同志已经定调,认为香格里拉‘丰收计划’对于全省农村工作的指导意义,可并没有引起地委的足够重视。”


    江炎的脸变得严肃起来,“地委和行署的政策研究室,整天关着门研究什么?不下到底层调查研究,从理论到理论,能搞出什么明堂?叫他们下来,做专题研究。如果香格里拉的经验在全省推广,其他地区比我们做得还好,那不是打我们的脸吗?”


    郑光宗停下手中的笔,“江炎同志的看法很有高度,深度,和远见。弄不好,真会发生这样的事。‘墙内开花墙外香’,经验是我们的,成效是别人的。当然,全省丰收固然好,可会影响省里对沧临地委的看法。”


    江炎敲了敲桌子,“光宗同志,你这也太本位主义了。关键的关键,是要做好我们自己的工作。地区的差异性肯定存在,经济基础比我们好的地区,在支农资金这一块上就比我们有实力,我们拿什么跟人家较量?只要我们实现了全区粮食翻番,再加上‘香格里拉经验’的贡献,我们就是双丰收。”


    朱恩铸附和,“领导就是站得高,看得远。”


    江炎又点燃了一支‘三江牌’香烟,忧虑脸上露出忧虑,“如果我的判断不错,全省‘县书会议’以后,省里形成的决策,仍然是全员责任制。省里将会实施对地区问责,地区会实施向县级问责。”


    江炎递了一支‘三江牌’香烟给朱恩铸,“恭喜你,恩铸同志。还是你有远见,主动要求地委问责,要说你不是预言家都不行。不过嘛,由于我们香格里拉的经验,促成全省性的战略决策,既是我们沧临对全省的精神贡献,也是朱恩铸同志对全省决策的精神贡献。”


    朱恩铸左手拿着香烟,右手举着打火机,“都是在地委的领导下,我能看清自己的位置。”


    江炎打了一个哈欠,“今晚就到这里。会议结束之后,我们羊去拉乡。”


    朱恩铸当即阻拦,“不行,不行,属地管辖,我不同意,太冒险了,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这个时间点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