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明澜和祝晚凝带着唐灵拜别徐太后,在引路宫女的带领下,转向了叶贤妃居住的永和宫。
空气弥漫着淡淡兰草清气,博古架上陈设着古籍和瓷器,一架古琴临窗放置。
到了永和宫中,姐妹三人都觉得神清气爽,难得在皇宫之中也有家常温馨之感。
叶贤妃一身秋香色宫装,未戴繁复头饰,只簪了一支碧玉步摇。
见到祝氏姐妹进来,她脸上浅浅微笑,“县主,晚凝,快坐。”
原本冷若冰霜的美人,此刻却温和如春风,“在我这里,不必拘束。”
祝明澜与祝晚凝依礼谢过,在下首落座。
宫女很快奉上花草茶。
“悠云那孩子,如今在尚仪局担着‘司籍女尚书’的职司,专管内廷文书的编撰、誊录与库藏,做得极好,连太后娘娘都夸她心思缜密,文风严谨。”
叶贤妃提起侄女儿,多了些欣慰,“多亏了县主当初的帮衬,悠云和离之后,若不是你向太后进言。她纵有才华,也难有身份考女官。如今她能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得此一职。这份情,本宫记在心里。”
祝明澜欠身,落落大方,“娘娘言重了。叶小姐在闺阁时,明澜就对其才学有所耳闻。明澜不过是陈述心中所想。能得娘娘和太后信任,是叶小姐自己的本事。”
祝明澜微微点头,“司籍女尚书掌文书图籍,叶小姐之才如此正好匹配,两下相宜。”
叶贤妃含笑点头,端起茶盏,轻轻撇去浮沫,目光似乎透过氤氲的热气,望向了更悠远的时光。
殿内一时安静下来。
“看到悠云如今能凭自己的才学立足宫廷,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本宫……常常会想起一个人。”
叶贤妃的声音很轻很柔,她渐渐陷在怀念之中,眸色染上怅惘。
祝明澜和祝晚凝都安静地听着,她们知道叶贤妃要提到谁……
“先皇后……上官清姐姐。”
叶贤妃缓缓吐出这个名字,仿佛还着悠远而来的温度。
“她若还在,看到如今有和离女子能堂堂正正地以才学入仕,哪怕只是内廷女官,也必定会十分欣慰。”
她放下茶盏,目光凝向祝明澜,似轻柔的风。
“明澜,你即将成为太子妃,也就是未来的皇后。有些关于先皇后的事,本宫觉得,你应该知晓。”
祝明澜与祝晚凝不由神色一肃,坐直了身体,祝明澜温和回应,“请娘娘赐教。”
“上官姐姐她……是一位真正的奇女子。”
叶贤妃的语调带着浓浓追忆,“上官家世袭国公,族中文臣武将英雄辈出,比现在几个恩赐的国公府,多了历代的底蕴……”
“姐姐她,性情疏阔,胸襟见识远胜许多男子。她从不认为女子生来就该困于后宅,只知相夫教子。”
“我刚入宫时,心如死灰,是姐姐……她常对我们这些妃嫔说,‘天地生人,赋予才智,不分男女。女子亦可读书明理,亦可经世致用,只是囿于礼教,明珠蒙尘罢了。’”
“她在时,曾力主在宫中学堂增设女史课程,不仅教习宫规礼仪,也讲授经史子集,甚至鼓励我们学习算学、律法。姐姐说我……说玉暖之才,更胜男儿!她要我去做女博士……”
叶贤妃的眼泪慢慢在眼眶中蓄集,似点点星光。
“姐姐她身边的几位女官,都是她亲自挑选培养,才华横溢,处理宫务、整理典籍、甚至协理一些外朝文书,都井井有条。她常说,‘后宫非牢笼,女子亦可为栋梁。’”
叶贤妃的声音里充满钦佩,“后宫许多姐妹,包括本宫在内,都深受她影响。她待我们,从不以尊卑压人,而是如同姐妹师长,真心希望我们能有所进益。”
祝明澜听得心潮起伏。
她虽隐约听闻过先皇后的一些事迹,但从未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她那超越时代的思想和人格魅力。这样一位皇后,难怪能在后宫留下如此深刻的影响。
然而,叶贤妃的神色随即黯淡下来,语气也低沉了几分。
“可是……陛下……却极其厌恶她这些举动。”
祝明澜与祝晚凝对视一眼——当然,成乾帝的心胸、学识根本配不上上官皇后!
叶贤妃微微叹息,“在陛下眼中,上官姐姐的这些言行,是离经叛道,是不守妇道,是……挑战了纲常礼教的根本。”
“他认为女子就该恪守本分,相夫教子,安于内室。皇后鼓励妃嫔宫人读书明理,甚至让女官参与文书事务,在陛下看来,是‘牝鸡司晨’,是‘乱了宫闱’,是‘不服礼教’的大逆不道。”
叶贤妃毫不掩饰脸上的鄙夷,就连唐灵都看的出来。
“为此,帝后之间……争执不断。”叶贤妃冷哼一声,“陛下认为皇后是在故意与他作对,是在利用后宫培植势力。而姐姐……她性情刚烈,认定是对的事情,绝不会轻易低头。两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从最初的政见不合,到后来……几乎形同陌路。”
殿内的气氛变得有些凝重。
祝晚凝垂眸听着,心中了然。前世她也隐约知道成乾帝和先皇后不和,但没想到根源竟在于此。
成乾帝的刻板守旧和对权力的绝对掌控欲,与上官清开明进取的思想,如同冰炭,根本无法相容。
“更令陛下难以容忍的是……”
叶贤妃下意识环顾了四周,“上官姐姐在朝野内外,尤其是在那些有识之士和开明官员心中,威望极高。”
“上官家本就在朝堂与军中威望甚隆。姐姐在后宫的作为,以及她所展现出的那份不同于寻常女子的胸襟气度,让许多人都看好姐姐所育子嗣……下一任皇储如果是上官家的血脉,那未来大夏必将盛世百年!”
她嘲讽的笑容挂在脸上,一双美眸却望着祝明澜的眼睛,“这让陛下……对上官家的势力,越来越忌惮了。”
祝晚凝瞬间明白了叶贤妃话中未尽的深意。帝后失和,不仅仅是因为理念冲突,更深层的原因,是皇权对后族势力的猜忌和打压!
上官清的“离经叛道”和开明之举,恰恰给了成乾帝一个绝佳的、可以放在台面上指责她的理由,而掩盖了背后更深的政治博弈和权力倾轧。
叶贤妃看着祝明澜变得凝重的脸色,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温言道:“本宫告诉你这些,并非是要吓唬你。只是想让你知道,你未来的路,不会平坦。”
“上官姐姐……她走得很艰难,也未能善终。但她的心志,她的追求,本宫一直铭记于心。明澜,你聪慧坚韧又懂得进退。”
“太子殿下……性情与陛下不同,他是姐姐的血脉,是大夏的希望。这条路如何走,你要心中有数。”
祝明澜呼吸略略加重,却也压下了心头所起的波澜。
她站起身来,向着叶贤妃福礼:“多谢娘娘坦诚相告,明澜……定当谨记于心。”
姐妹俩心情复杂地辞别叶贤妃,沿着宫道向宫门方向走去。
行至御花园一处假山林立的区域时,祝晚凝的脚步微微一顿,对引路的宫女道:“有劳姐姐稍候片刻,我与长姐想在此处略歇歇脚,赏赏这几株晚开的金桂。”
宫女自然应允,退开几步垂手侍立。
祝明澜会意,自然地走向另一侧,似乎被一丛开得正盛的秋菊吸引。
唐灵像只轻盈的小鹿,蹿到高大的银杏树下,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周围几条小径的入口。
祝晚凝缓步走向假山深处半遮掩的石洞旁。
刚站定,一个身着素雅宫装的身影从假山另一侧闪了出来,正是甄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