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太白金星献策,国运镇压
殿内死寂一片,落针可闻。众仙噤若寒蝉,无人敢抬头。
杨戬立于帝威风暴的中心,身形挺拔如故,唯有紧握着天垣御极幡的手,指节捏得发白。他清晰地感受到玉帝那几乎化为实质的怒火。他沉默着,没有辩解,只是将腰杆挺得更直。
玉帝发泄了一通,看着下方沉默不语、却依旧倔强挺立的杨戬,看着他眉宇间那难以掩饰的疲惫和那道若隐若现的灰败道痕,胸中的怒火如同被浇了一盆冷水,化作了更深的烦躁与无力。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情绪,声音恢复了帝王的威严,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冰冷:
“罢了!事已至此,责罚无益!司法天神杨戬,捣毁魔窟,诛杀首恶,亦有微功。然追剿血魔、修复神幡,此事,依旧系于汝身!望汝戴罪立功,莫要…再让朕失望!”
“至于万魂幡…”玉帝目光复杂地看了一眼那带着裂痕的幡体,“暂存真君神殿,待寻得修复之法,再行定夺。退下吧!”
“臣…遵旨。”杨戬的声音依旧平静,听不出丝毫波澜。他再次躬身一礼,动作标准得无可挑剔。
他缓缓转身,玄色的背影在众仙复杂的目光注视下,一步步走出那金碧辉煌却冰冷压抑的凌霄宝殿。
走出南天门,穿过缭绕的仙云。当彻底远离了凌霄殿那令人窒息的威压与无数窥探的目光后,杨戬一直紧绷如弓弦的脊背,微不可察地晃动了一下。
“噗!”
一口压抑已久的金红色神血,终于不受控制地从他紧抿的唇边溢出,滴落在脚下洁白的云朵上,晕开一小片刺目的红。
他抬手,用指腹缓缓擦去嘴角的血迹,动作带着一种近乎麻木的疲惫。冰冷的竖瞳望向下方云雾缭绕,却妖魔隐现的浩瀚人间,又转向那血神子与沉香消失的混乱时空深处。
手中天垣御极幡的裂痕,在指尖传来微弱的悸动。
---
天庭,凌霄宝殿。
玉帝端坐于九重云台之上,冕旒珠玉微垂。下方仙班肃立,气氛沉凝。万魂幡虽成,但其内蕴含的百花仙子执念,虽被浩瀚英魂意志暂时压制,却如同附骨之疽,时刻侵蚀着幡体本源,更隐隐与杨戬眉间那道日益狰狞的道痕遥相呼应,形成不祥的勾连。若置于人间气运节点,长此以往,恐生异变,反成祸端。
“陛下,”太白金星手持玉笏,出班奏道,“天垣御极幡关乎下界苍生福祉,然其瑕疵,终是隐患。老臣苦思冥想,或有一法,可暂解燃眉之急。”
“哦?爱卿速速道来!”玉帝精神一振。
“凡间帝王,乃天命所归,承万民气运,聚一国之龙气于一身。其帝王之气,堂皇正大,蕴含社稷之重,万民之愿,最是能镇压邪祟,稳固根基。”太白金星捋须道,“若将此幡置于人间王朝核心,由当世人皇以国运龙气蕴养,或可借那浩瀚帝气与众生愿力,暂时抚平幡中裂痕,压制其内不谐怨念,使其威能稳固,先行庇护一方,解妖魔肆虐之苦。待日后寻得稳固佛门舍利之法,或寻得其他天材地宝,再行彻底修复不迟。”
玉帝闻言,眼中精光一闪:“以人间帝气与国运龙气为炉,蕴养神幡?此法…倒不失为一权宜之计!既可解下界之危,又能为修复争取时间。”他目光扫过下方,“杨戬,你意下如何?”
杨戬立于武将班列之首,玄衣墨发,面容冷峻。他眉间那道灰败的蛛网状道痕虽尽力收敛,依旧散发着令人心悸的不祥。听闻太白金星之言,他冰冷的竖瞳中掠过一丝思索。
人间帝气…国运龙气…确实蕴含一种独特的、源自众生汇聚的磅礴意志,虽不及仙神伟力纯粹,但其堂皇正大与镇压邪祟的特性,或真能暂时克制百花仙子那哀怨执念对幡体的侵蚀。此法可行,至少是目前唯一能快速启用万魂幡的选择。
“臣以为可行。”杨戬的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情绪,“下界妖魔肆虐,苍生倒悬,不容久拖。以帝气国运蕴养,暂镇裂痕,使其能早日发挥庇护之效,乃务实之举。”
玉帝颔首:“好!既如此,安置神幡、沟通人间帝王之事,就交由司法天神亲自主持!务必使其明了利害,虔心供奉,以国运龙气滋养神幡,不得有误!”
“臣,领旨。”杨戬微微躬身,声音斩钉截铁。
---
人间,大梁王朝,京都郊外,天坛。
时值深秋,天高气爽,然而空气中却弥漫着一股压抑与惶恐。巨大的青铜祭鼎矗立于天坛中央,鼎内堆积如山的珍贵祭品——三牲五谷、玉帛圭璋——燃烧着熊熊火焰,青烟笔直冲霄,却仿佛被无形的阴霾所阻,显得沉重而滞涩。
祭坛下方,黑压压跪伏着文武百官、宗室勋贵。龙袍加身的大梁皇帝萧衍,立于祭坛最高处,面容憔悴,眼窝深陷,眉宇间凝聚着化不开的忧惧。他手持玉圭,对着苍穹深深叩拜,声音嘶哑而悲怆,透过皇家秘制的“传音玉璧”,清晰地回荡在寂静的祭坛上空: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列祖列宗神明鉴之!今有大梁天子萧衍,泣血叩告!”
“自去岁天变以来,妖星频现,邪魔乱世!郡县告急文书如雪片纷飞!恶鬼夜行,噬人精魄;妖物肆虐,毁城灭村!更有山精水怪,假托神名,蛊惑黎庶,血祭生民!朕之江山,烽烟四起,朕之子民,哀鸿遍野!”
“朕夙夜忧叹,寝食难安!集举国之力,广招奇人异士,设坛作法,驱邪禳灾!然妖魔势大,非人力可敌!朕之供奉,如杯水车薪!朕之心血,似泥牛入海!”
“朕知罪矣!或朕德薄,不足以承天命!或朕不肖,触怒上苍!然万千黎庶何辜?稚子何罪?恳请上苍垂怜!降下仙神,荡涤妖氛!救万民于水火,解苍生于倒悬!朕愿减寿折福,乃至以己身献祭,换取一方净土,保我大梁子民平安——!!!”
皇帝萧衍的祷词可谓是字字泣血,声声含泪,充满了帝王的无力与绝望。下方群臣百姓,无不悲从中来,呜咽抽泣之声四起,汇聚成一片悲凉的海洋。绝望的气息笼罩着整个天坛。
就在这悲声震天之际!
轰——!!!
九天之上,毫无征兆地传来一声震撼寰宇的惊雷!并非凡雷,其声清越宏大,蕴含着涤荡乾坤的无上威严!
刹那间,笼罩天地的阴霾被一股无形的伟力强行驱散!万丈金光如同开天辟地之初的第一缕晨曦,自苍穹最高处轰然倾泻而下!神圣、威严、浩瀚的气息瞬间充斥了天地间的每一寸空间!祭坛上冲霄的青烟被这金光一照,竟化作一条栩栩如生、鳞爪飞扬的五爪金龙虚影,围绕着祭坛盘旋长吟!
“神仙!是神仙显灵了——!” 不知是谁率先发出撕心裂肺的狂喜呼喊。
祭坛上下,所有人被这神迹般的景象震慑得魂飞天外!哭泣声戛然而止,无数双眼睛死死盯着那金光万丈的源头!
只见那璀璨夺目的金光中心,一道身影缓缓降临。他身着玄色云纹帝袍,墨发以简单的玉簪束起,身姿挺拔如撑天之柱,面容俊美无俦,却冰冷得不带一丝人间烟火气。一双深邃的竖瞳,如同蕴藏了万古寒渊,俯瞰众生,淡漠威严。眉心一道细微却不容忽视的灰败道痕,非但无损其神威,反添几分历经劫波的沧桑与不可测度。周身缭绕着淡淡的清光,所过之处,空间微微扭曲,脚下虚空生莲(神力凝成的异象),步步落下,皆有道韵天音相随!
正是显化法相、降临凡尘的清源妙道显圣真君——杨戬!
“陛…陛下!是…是显圣真君!是二郎显圣真君啊!” 有见多识广的老臣激动得浑身颤抖,语无伦次地对着同样呆若木鸡的皇帝萧衍嘶喊。
皇帝萧衍如梦初醒,巨大的狂喜与敬畏如同洪流冲垮了他的心神!他几乎是从祭坛最高处滚落下来,以五体投地之姿,重重叩拜在地,声音因极致的激动而变调嘶哑:
“下…下界凡俗帝王萧衍!叩…叩见显圣真君!真君显圣,乃大梁万民之福,苍生之幸!恳求真君垂怜,救我大梁,救我万民——!” 他身后的百官万民,更是如同风吹麦浪般,齐刷刷匍匐叩首,山呼海啸般的“真君慈悲”之声响彻云霄!
杨戬悬停于祭坛上空,玄袍无风自动。他并未理会下方山呼海啸般的叩拜,冰冷的竖瞳扫过这片被妖魔气息浸染的土地,最后落在那燃烧的祭鼎之上。
“尔等苦难,天庭已知。” 杨戬的声音不高,却如同洪钟大吕,清晰地传入在场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属于神祇的淡漠慈悲。
话音未落,他右手虚抬,一杆神幡凭空出现!
幡杆丈二,通体流转着暗金色的金属光泽,材质非金非玉,似有古老神祇的气息内蕴,表面布满玄奥难言的神纹,威严厚重。幡面呈半透明的淡金色,薄如蝉翼却坚韧无比,其上无数星辰般的符文明灭闪烁,如同周天星斗烙印其上!更令人震撼的是,幡面之下,隐约可见无数身披古老甲胄、手持神兵的英灵虚影列阵其中,虽无声,却散发出冲霄的战意与守护苍生的磅礴意志!
正是天垣御极幡!
杨戬手腕一振,并未见如何用力,那神幡便化作一道流光,“铮”的一声清越龙吟,精准无比地插在了巨大的青铜祭鼎之前!幡杆深深没入坚硬的祭坛青石,稳如磐石!
嗡——!!!
神幡落地的瞬间,一股无形的、浩瀚如海的守护领域轰然爆发!淡金色的柔和光芒如同水波般,以祭坛为中心,瞬间席卷整个天坛,继而向着京都乃至更远的方向扩散!
“啊!暖,好暖和!”
“我,我身上的那股阴冷感觉消失了!”
“头,头不晕了!心里那股烦躁也没了!”
跪伏在地的百姓中,顿时响起无数惊喜欢呼!那些被妖魔邪气侵染、终日惶惶不安、精神萎靡甚至身患隐疾之人,此刻只觉一股温暖而充满力量的气息涌入四肢百骸,驱散了体内的阴寒与不适,精神为之一振!仿佛久旱逢甘霖,枯萎的心田瞬间被注入生机!
皇帝萧衍感受最为清晰!他身为帝王,身负国运龙气,此刻只觉得一股堂皇正大、浩瀚无边的神圣力量笼罩京都,与自身的龙气隐隐呼应交融!萦绕在皇城上空、让他日夜不安的那股阴冷妖氛,如同暴露在烈日下的冰雪,嗤嗤作响,迅速消融!他体内因忧惧而滞涩的龙气,竟也重新变得活泼顺畅!
“神物!此乃真正的镇国神物啊!” 萧衍激动得浑身发抖,再次重重叩首。
“此幡,名‘天垣御极幡’。” 杨戬的声音再次响起,冰冷而清晰,“乃天庭采集周天星斗之精、融万灵守护之愿、汇佛门慈悲之力所铸。幡立于此,可镇压方圆千万里妖氛,净化邪魔戾气。凡俗妖物近之则胆寒,厉鬼邪祟触之则魂消。低等妖魔,难越雷池半步;高等邪魔,入此范围,亦受压制,实力十不存一。”
此言一出,下方更是群情激奋,感恩戴德之声不绝于耳。
然而,杨戬话锋一转,竖瞳之中寒光微凝,声音陡然带上了一丝肃杀与警告:
“然!”
仅仅一个字,便让喧嚣的天坛瞬间死寂!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敬畏地仰望那道玄色身影。
“神物虽强,终需根基。人间帝王,你且听好!” 杨戬的目光如同实质的利剑,刺向匍匐在地的萧衍。
“此幡威能,维系于王朝气运与万民愿力之上!凡人,六欲缠身,贪婪无度!若帝王昏聩,横征暴敛,致使民不聊生,怨气冲天;若百官腐败,鱼肉百姓,使得国运衰微,龙气涣散;若万民沉溺私欲,道德沦丧,戾气滋生,则此幡根基动摇,其内镇压之力必将衰减,反噬自身,祸及苍生!”
萧衍及百官闻言,无不悚然!冷汗瞬间浸透重衣!真君此言,直指王朝兴衰根本!
“故,欲保神幡永固,庇护万民,需尔等持身以正,治国以仁!” 杨戬的声音如同天宪,字字千钧,“自今日起,每年此日,需于此地,由帝王亲自主持,举国同祭!以虔诚之心,汇聚万民愿力,以堂皇国运,滋养神幡根基!此乃维系神幡、镇压国运之根本,不可懈怠!若有疏忽,致使幡基动摇,妖魔趁虚而入…尔等,便是千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