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
她刚走到昨日摆摊的老地方,一眼就看见那位卖馄饨的老大爷早已出摊,他那口冒着滚滚热气的大锅依旧“噗噗”作响。
而与昨日不同的是——就在他摊位的旁边,竟特意为她支起了一套略显老旧却擦得干干净净的小桌凳。
老大爷一抬眼瞧见她,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仿佛等候多时。他放下手中的长勺,笑着主动打招呼:“来了,闺女。”
“桌凳都给你备好了。”他指了指那套桌椅,语气里带着一丝“看我准备得周到吧”的小小得意。
方夏见状,心头顿时一暖。
她连忙快走几步上前,脸上绽开真诚感激的笑容:“大爷,今天不做生意,今天来尝尝大爷的馄饨。”
老大爷果然愣住了:“咋不做了呢?闺女。”他忙不迭地放下长勺,有些手足无措地在围裙上擦了擦手。
方夏也不藏着掖着:“有个掌柜让我把发糕卖给他,今天的已经卖光了,以后可能也不会来这边摆摊了。”
“哎哟!闺女你这…你这真是好事。”说完又想起什么:“等着,大爷这就给你下碗最大份的,保准汤鲜馅足。”
他像是接到了什么光荣的任务,立刻忙活起来,舀汤、下馄饨、撒葱花虾皮,动作都快了几分。
很快,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大碗馄饨就端到了方夏面前。
看分量比昨天方小军的还多了几个。
“快趁热吃!小心烫!”
方夏吹了吹气,小心地尝了一口汤,又咬开半个馄饨,立刻竖起大拇指,由衷赞道:“真鲜!皮薄馅香,汤头也好,大爷您的手艺真好。”
老大爷顿时笑得见牙不见眼,比收了铜钱还开心:“闺女喜欢就好,喜欢就好。”
正吃着呢,宋文砚就来了码头,手里还拿着两本书。
方夏完全没料到他这么快就找了过来,
她一时间有些怔忡,忘了招呼。
老大爷也注意到了这位气质与众不同的“相公”,停下了哼唱,好奇地打量着。
宋文砚在方夏面前站定:“事情办得顺利,便早些过来,怕你久等。”
方夏这才回过神,连忙放下勺子,有些局促地站起身:“…我这边也快好了。你吃过了吗?要不也尝尝大爷的馄饨?味道很好的。”
她下意识地发出了邀请,怎么对上宋文砚总有一种做贼心虚的感觉呢。
宋文砚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地上的背篓,眉头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语气平淡地问道:“我就不吃了。都卖光了?”这效率显然超出了他的预料。
方夏正将最后一口馄饨汤喝下,闻言放下碗,心情颇好地应道:“是啊,比想象中顺利。”她站起身,动作利落地收拾好碗筷,递给一旁笑呵呵的老大爷,结了馄饨钱。
她看向宋文砚,假装熟稔道:“这边没事了,一会儿我们去集市上看看吧?入冬前得添置些东西。”
宋文砚并无异议,简短应道:“好。”
两人与老大爷道别。老大爷还不住地叮嘱:“闺女,下次来,馄饨管够。”
正当他们转身,即将走出码头区域时,方夏下意识地抬眼望向前方熙攘的人流,却猛地瞥见了一个极其熟悉的身影。
只见不远处,一个瘦高少年正小心翼翼地搀扶着一位老妇人,步履蹒跚地朝着码头这边走来。
那少年虽低着头,但方夏一眼就认出来了,不是她弟弟方小军又是谁?!
而他搀扶的那位老妇人,发间已有大量银丝,脸上带着些憔悴。
她还没来得及惊呼出声,身旁的宋文砚却已然率先停下了脚步。
他的目光锐利,显然也认出了来人:“是小军和岳母。”
方夏再也顾不得其他,立刻抬步,急匆匆地朝着弟弟和母亲的方向迎了上去。宋文砚也紧随其后。
“娘,你咋来了?”方夏拉着方母的手道。
“岳母、小军”宋文砚微微颔首。
方母见到女婿,疲惫的脸上勉强挤出一点笑容,声音带着欣慰:“是文砚啊,回来了就好。”方小军见到姐夫,则眼睛一亮,脸上露出憨厚又带着几分敬意的笑容,响亮地喊了一声:“姐夫。”
方母缓过一口气,反手用力握住方夏的手,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微微颤抖着。
她抬起眼,目光里充满了一个母亲的担忧和心疼,看着方夏,声音有些哽咽道:“昨天…小军回去说在码头看见你摆摊卖吃食。”
她说着,眼圈就红了:“我和你爹夜里一宿没睡踏实,想着你肯定是…肯定是手里头没钱了,日子过不下去了。”
她一边说,一边颤巍巍地松开方夏的手,哆哆嗦嗦地摸索了好一会儿,才掏出一个用旧布层层包裹、捆得紧紧的小布包。
她双手颤抖着,一层层解开那布包,露出里面寥寥几十枚铜钱。
她将这点钱一股脑地塞进方夏手里:“娘没本事,就这点是你爹做木匠攒的,还有小军前几日扛包挣的…就是你大嫂在吃药,要把药钱给留着。”
“等过些日子,卖了粮食还能再给你些。”
那几十枚铜钱躺在方夏掌心冰凉,却烫得她心口剧痛。
或许是原主,让方夏的眼泪夺眶而出。
“娘!这钱我不能要!”方夏的声音带着哭腔,却异常坚决。
她将那个裹着钱的布包重新塞回母亲怀里:“您快拿回去,家里等着用钱的地方那么多,大嫂的药不能断。我不缺钱,真的!”
“你这孩子,跟娘还倔…”方母还要推拒,眼泪也流了下来。
就在这时,一旁沉默许久的宋文砚上前一步。
他并未多言,而是直接从自己怀中取出那个昨日方夏见过的、装着二两银子和些许铜钱的钱袋,塞进了方母那只还在与方夏推拒的手中。
“岳母,”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沉稳:“家里艰难,我们知晓。之前借的十两银子,我会尽快归还。”
方夏赞赏地看了宋文砚一眼,就把方母拉到一旁,给方母看了一眼背篓里的小布包:“娘,你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