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8章 出走,知己难得

作者:青团锁烟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那青年身骑骏马,自官道之上奔驰而来,卷起一片烟尘。


    待到近前,他勒住缰绳,骏马发出一声嘶鸣,人立而起。


    其人翻身下马,动作干练,不见半分拖沓。


    当看清陈安的面容时,其人本是严肃的脸上,瞬间露出几分难以抑制的欣喜。


    翻身下马,快步上前,对着陈安躬身一礼。


    “陈君,一别三载,未曾想竟能在此地重逢!”


    陈安瞧着眼前这变化甚多的身影。


    微微颔首,回以一笑。


    却只见眼前这位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骂名的奸臣,眼下身形挺拔,双目有神。


    且自有一股难掩的英气与自信,萦绕在眉宇之间。


    比起三年前那个略显落魄的候补小官。


    如今的秦桧,已然是多了几分久经磨砺的沉稳气度。


    “许久不见,别来无恙。”


    陈安将心里多余思绪甩去,只把其当成久别重逢的泛泛之交。


    “你不在密州任上,缘何回京?”


    闻言,秦桧脸上露出一抹自得笑意。


    “不瞒陈君,在下于密州任上颇有政绩,眼下恰逢朝廷再开恩科,恩师闻讯特修书一封,举荐我回京应试。”


    言说中,复又对陈安再度深揖一礼,言语间满是真挚的感激。


    “说起来,在下能有今日,还要多谢陈君当年援手。”


    “若非有陈氏商行一路相助,在下莫说做出什么政绩了,怕是连那密州的苦日子,都是难以维继。”


    似也说到了什么痛处,秦桧脸上一副不愿回想的神情。


    “秦兄言重了。”


    陈安摆了摆手,对此并不在意。


    商行在外,本就要与地方官吏打好关系。


    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也不少,算不得什么事。


    “既如此,那在下便在此预祝秦兄此番旗开得胜,金榜题名。”


    陈安笑着祝福一句。


    两人又寒暄了几句,秦桧便也知趣地不再过多叨扰。


    拱手作别,打马而去。


    陈安望着他远去的背影,神色平静,并未多想。


    世事如棋,落子无悔。


    况且两人终究不过是萍水相逢,也算不得深交。


    至于往后人生际遇如何,且走且看就是。


    ......


    回返山庄,已是日暮时分。


    夕阳西下,余晖将整座山庄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


    田垄间有晚归的农人扛着锄头,哼着乡间小调,三三两两,结伴而行。


    见到陈安,新来的庄客只当是寻常访客,并未在意。


    而那些早已在此安家立业的老庄客们,则是一个个面露惊喜。


    纷纷停下脚步,恭敬的躬身行礼。


    “庄主,您终于回来了!”


    “庄主安好!”


    陈安一一笑着颔首,打过招呼,径直往内院而去。


    还未走近,便听院中传来一阵熟悉的欢声笑语。


    推门而入,只见祖母与舅母坐在廊下与一众庄中妇人闲谈。


    院子里,还有几个总角孩童嬉戏打闹,欢声笑语一片。


    “祖母,舅母,我回来了。”


    陈安上前,躬身请安。


    “安哥儿!”


    祖母身子一颤,连忙起身。


    关切的视线在其身上来回扫视,见他平安归来,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是落了地。


    “好孩子,平安回来就好,平安回来就好。”


    陈安见祖母身子骨尚还硬朗,只是鬓角的白发又多了几分,心中亦是五味杂陈。


    修行无岁月,山中方一日,世上已百年。


    自己不过是外出历练了两载不到的光阴。


    可对于没有修为傍身的凡俗世人而言,却已是一段足以发生很多事的不短岁月。


    搀扶着老人家缓缓坐下,陈安将此行江南的诸多见闻,择其趣事,报喜不报忧的缓缓道出。


    言说自己访道寻友,一切顺利。


    顺道又见识了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长了不少见识。


    祖母听得津津有味,脸上笑意不减。


    只是一旁的舅母在高兴之余,脸上却是带了几分愁容,几次欲言又止。


    陈安见状,心中微动。


    挥手屏退了左右庄客佣仆,温声问道:


    “舅母,可是庄中出了什么事?”


    “还是二郎那小子,又惹您生气了?”


    舅母闻言,再也按捺不住。


    当即眼眶一红,泪水便是簌簌而下。


    “安哥儿......”


    她声音哽咽。


    “二郎...二郎他......”


    似也是满腔担忧陡然宣泄而出,竟然说不出个完整句子。


    老祖母倒是看的开,不见她人那般哭哭啼啼。


    只朝陈安摆了摆手,解释说:


    “自你离去之后,那孩子便羡慕你那徒儿能够外出闯荡,竟是铁了心要去投军报国。”


    “我与你舅母苦劝不住,他便留书一封,偷偷离家,去找那岳飞去了。”


    “至今,已是一年有余,只有几封书信传回,叫我等无需担忧。”


    “有你的先例在前,老身倒是不怎么担忧,不过嘛......”


    陈安心头讪讪。


    却不曾想,这事居然还有自己的关系。


    不过年轻人,又学了一身本事。


    心有志气不愿意就在家中,也是可以理解之事。


    况且和岳飞同在一处,应当也不会出什么事。


    不过居然敢不告而别,却是该打!


    心头思绪闪过,出声宽慰。


    “舅母安心,二郎吉人自有天相,定然不会有事。”


    “我一会儿便遣人去打听的他的下落,想来不日便会有消息传回。”


    “唉,也只能如此了。”


    ......


    是夜。


    后山竹林,小亭幽静。


    陈安与严华对坐,月下夜话。


    严华将这两年山庄的诸多变化,一一道来。


    从商行开拓、工坊扩建,再到田地改良、流民收拢......


    桩桩件件,事无巨细。


    陈安静静听着,时不时点头,予以肯定。


    待他说完,方才缓缓开口,眼中带着几分赞许。


    “严兄辛苦了。”


    “这两年光阴,若无你坐镇庄中操持内外,山庄也好、商行也罢,断然不会有今日这般光景。”


    严华闻言,脸上露出一抹浅浅笑意。


    “处玄言重了,我不过是做了些分内之事罢了。”


    “况且说是没有你当初的提携,严某如今怕也只是东观里一个籍籍无名的落魄书生,哪有今日眼下光景?”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月华如水,洒在亭间。


    清风吹拂,竹叶摇曳。


    人生在世,的一二知己友人,足矣。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