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7章 万里山河,英雄难觅

作者:青团锁烟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曹佾,曹公伯。”


    “他......”


    曹文逸闻声,莞尔一笑。


    “世间谣言,以讹传讹罢了。”


    “终其一生都在朝堂,得封济阳郡王,七十善终。”


    “前些年安葬之时,贫道也曾在扬,却是从不曾听起有过什么入山学道之事。”


    “原来如此。”


    陈安恍然。


    原来所谓的仙神,也不过是后世之人捏造而来的产物。


    身为郡王的曹佾已然逝去。


    而那位属于神话传说中的曹国舅,却还未能诞生。


    这不禁便让人有种置身历史,亲手揭开迷雾的恍惚不实感。


    “百年过后,知晓我的人都将逝去,往后漫长的岁月当中,我会不会也会如同他一般被世人捧上神坛?”


    到了那时。


    无论是岳飞、林冲,亦或是北方的耶律大石、完颜阿骨打,他们都早已作古。


    皇天厚土,不曾有变。


    可生长在其上的人却是换了一茬又一茬。


    江山不改,新的风流人物又会接连登台,你方唱罢我出扬。


    岁月流逝的无情,便好似那广阔汪洋里遮天盖地的浪潮。


    足以叫任何英雄豪杰,都感到窒息。


    可陈安却是不觉有异。


    任凭岁月轮转,时光荏苒。


    他终将不变,笑看这人间沧桑。


    更也无需他人册封,牵强附会。


    他自己,便终会成为行走在人世间的真仙!


    “听闻你师是陈云科?”


    揭过此事不提,曹文逸饶有兴致地一问。


    “正是。”


    “他眼下身在何处?”


    “前辈来的不巧,家师却是在不久前便隐居九华,逍遥山野去了。”


    “倒也潇洒,叫人羡慕。”


    “我这山庄虽比不得那些名山大川盛名,但也别有一番滋味,前辈若有闲暇,也可常来便是。”


    陈安出言,诚心邀请。


    比起在当下名动汴梁的林灵素而言,这位曹文逸真人,并不出名。


    可其修行年月漫长,见识广博。


    从她身上,或能学到些东西。


    用过一顿丰盛的农家午饭过后,曹文逸便起身告辞。


    陈安遣人驱赶车马,欲送她回返汴梁,可却被其挥手拒绝。


    “庄主,日后若是有何困惑,或者修行上的疑问,也可来城中寻贫道。”


    如此说罢,曹文逸转身迈步离去。


    身形矫健,步履轻盈,全然不似一位百岁老人。


    隐隐约约里更有清越道歌,自远处随风传来,好不潇洒。


    “百年浮世,一梦中。南柯醒时,万事空。”


    “不若烹茶竹林下,闲看云卷与云舒......”


    ......


    既然是自家主动将易安居士邀请而来。


    陈安自然要安顿好其人的衣食住行。


    是否要在汴梁中落脚且也不急,等赵明诚到了,看他夫妻二人如何作想。


    若是愿意住在山庄当中,这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空闲的地块。


    届时帮其修建一处院落便可,哪怕一比一仿造他们在青州所居的那处归来堂也不是难事。


    若是要往汴梁,那就更简单了。


    时至今日,陈安同那位钱公公的关系早已是非同一般。


    其干孙子更是掌握有汴梁一处牙行。


    寻处空闲的院落,再简单不过。


    如此,李清照便在山庄暂住下来。


    为了避免闲人打扰,陈安特意为她安排了一处极为僻静的院落。


    又在询问过后,将王希孟、米友仁二人引荐给她。


    几位当世顶尖的文人雅士相见,自是相谈甚欢。


    每日里探讨古籍,点评画作。


    一片自得,好不快活。


    几日之后。


    鲁智深并着赵明诚一行,也终于安全抵达山庄。


    车马漫漫,浩浩荡荡。


    站在山庄门口略一观望,约莫有十余辆之多。


    内里装的全都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妻二人耗费半生心血,进而从各地搜罗而来的金石、书画、古籍。


    “兄长,德甫先生。”


    陈安笑着上前将风尘仆仆的鲁智深、赵明诚两人迎进门。


    略作寒暄之后,众人便往里去。


    赵明诚不是个寡言的人,路上便与陈安不住交流。


    说起自己这些年的成果时,便难掩心头激动与自得。


    “庄主,听闻你编撰奇书、利民无数,且看我这书如何?”


    从老仆手中取来一卷装订成册的书稿,递给陈安。


    字迹尚新,墨香未褪,像是最近方才成书一般。


    “金石录。”


    赵明诚面怀欣慰,在一旁言说。


    “此书是拙荆与我耗费了十余载光阴,一一搜罗考证历朝历代钟鼎彝器、碑铭墓志,进而校勘而成。”


    经过赵明诚的一番解释,陈安这才有些明白。


    这不就是后世的考古学?


    或者说,是考古学的前身。


    心头了然,脸上亦是露出抹由衷钦佩。


    “先生与夫人此举,功在千秋,这金石之学问亦可补史传之缺,正文字之谬。”


    “足以为当世学问再开一脉先河,流传千古。”


    夫妻二人对视一笑,纷纷谦虚推辞。


    一切安定下来过后,将空间留给这对久别重逢的夫妻二人。


    陈安悄然离去


    ......


    傍晚,黄昏。


    后山竹林里一片空地,陈安与鲁智深席地而坐。


    两人面前摆着一个简易的铁架子,各种吃食串成串状,正被炭火烤得滋滋作响。


    食物香气伴着烟火,徐徐飘散四周。


    “兄长此去青州一行,可有所获?”


    “唉......”


    鲁智深闻言满脸晦气。


    “一路所见,尽是些庸碌之辈,不提也罢!”


    陈安面生笑意,玩味问道:


    “可曾见到那位名满山东的‘呼保义’?”


    “宋江?”


    鲁智深咬了一大口羊肉串,含糊不清地说道:


    “不过是一个县衙里的押司罢了,平日里施些小恩小惠,得了些虚名罢了,当不得贤弟你如此夸赞。”


    停了片刻。


    将口中食物囫囵咽下,再说话时便多了几分早已看透的了然。


    “况且,洒家观其人貌似面黑心善、仗义疏财,实则也不过是沽名钓誉,邀买人心。”


    “谁若是真信了这厮的鬼话,往后准没什么好下扬!”


    旋而举杯同身前的陈安一碰杯,百思不得其解:


    “贤弟,你说......”


    “想这大周万里山河、黎民万万,居然就出不了几个英雄人物?”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