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9章 仙人谱,烈火烹油

作者:青团锁烟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巍峨楼船,行人众多。


    老、青、少三人组合虽然惹眼,却也不多怪异。


    船舱内里,陈安捧着一卷书读的认真。


    书是从临出发前从东观中带来的道门典籍,不是术法,也非神通。


    而是故事、传记,故名曰——


    历代神仙表!


    是真是假无从得知,谁人书写也不可考。


    内容上,则是记录着从先秦远古之时至今所有成仙得道的人物。


    他翻阅到其中一页,目光停驻。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时丹阳句容人,少时好神仙导养之法。曾于九华山中隐居,采药炼丹,丹成,乃化虹而去......”


    九华山自古便是道家圣地,相传秦汉之时便有道人在此凿山立观,隐居清修。


    至唐时,更是有天子下令在此敕建宫观,名为“化城”,香火鼎盛。


    葛洪曾在此地炼丹,倒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和师傅白云道人说的不差。


    只不过,这书上只是记个笼统。


    却也并未说明他具体是在何处山峰,在哪个洞府里结庐炼丹。


    具体的,恐怕还是得到了九华山之后。


    同那些隐居在九华山中师傅同道们打听一二,兴许他们会知晓些蛛丝马迹。


    陈安看得津津有味。


    自古以来,这世上求仙问道之事便络绎不绝。


    前有汉淮南王刘安,丹成之后,合家飞升,连院中的鸡犬都随之得道,传为千古佳话。


    是真是假,后人早已难以辨得。


    只能从这故纸堆里的些许上,一点点考证。


    “有没有真正的神仙,我眼下不知。”


    “但修行却总归是做不得假的,若非如此的话,又哪里会有葛洪、陶弘景之流的古代仙人隐士?”


    这些人生活的时代距离当下太过遥远。


    而那时的天地灵机,也还不曾像现在这般凋零。


    兴许,真会有什么好东西遗存下来。


    陈安也不求什么神仙器物、仙功妙法。


    若真有那般奇珍,这些年过去不知几多往来客,也断然轮不着他来拾取。


    此行前往九华山,若是能有幸得见一二葛洪当年所遗留下的丹方,便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神通傍身,旁人苦求不得的根本法门,他并不是很看重。


    反倒是这些能助益修行的丹方、外物,于他而言,倒是多多益善。


    放下书卷,陈安铺开纸张,照旧开始了每日的例行抄经。


    心神沉浸,一笔一划,皆是专注。


    每日一点精元、一点真气的增长,看似微不足道。


    可日积月累之下,使得他的底蕴之充足,已经远非常人能够比拟。


    如果可以一直将此经抄写下去的话,便是师傅口中只成传说的“炼神返虚”之境。


    陈安扪心自问,自己也有成就的把握。


    只可惜,未必能得偿所愿。


    但道家经典浩如云烟,这本不行便换下一本。


    他的选择很多,却也不是只能拘泥于一种之上。


    【抄写《黄庭内景经》一百三十二遍,精元+1,真气+1】


    ......


    船只沿着宽阔汴河一路南下。


    往泗州,经由真州,便会抵达最终目的地:池州!


    日夜兼程,船行不息。


    出了繁华似锦的汴梁之后,沿途景象,便渐渐变了味道。


    行船途中,时常会遭遇沿岸官府关卡的检查、盘剥。


    那些小吏们一个个面目可憎,巧立名目、雁过拔毛。


    若不交上些买路钱,便休想安然通过。


    而在吏治败坏、官商勾结之下,更是催生了水道之上的另一种产物——


    水匪!


    他们三五成群,驾着小舟来去如风。


    专门劫掠过往的落单商船。


    陈安一路行来,冷眼旁观。


    只在几次有不长眼的水匪将主意打到他所在的楼船上时。


    方才在不被人察觉的地方,施展术法,顺手解决。


    可管中窥豹之下,他越发能感觉到眼下的时局动荡。


    在汴梁朝堂上的那些大人物眼中,大周天下歌舞升平,一片盛世景象。


    总有些许问题,却也不过是疥藓之患,随手可除。


    可实际上呢?


    这天下情形便如同一锅被烈火烹煮的滚油,看似繁花着锦。


    实则只需一点点火星落入,便会轰然炸开!


    “官不官,商不商,民不民。”


    陈安立于船头,看着两岸景象,心头感触良多。


    沿途所见,为官者只知逢迎媚上,盘剥百姓,不思民生;


    为商者一心唯利是图,勾结官府,无恶不作;


    为民者求生艰难,在层层压迫之下只能铤而走险,落草为寇。


    这世道竟然已是变得比他所想象当中,还要混乱、还要癫狂!


    可是将这些人杀光了就真的有用吗?


    天下,还是那个皇帝的天下。


    他还是需要有人来替他当官、治理。


    最终得利的,依旧会是那些盘根错节的士族门阀。


    对于寻常小民而言,根本没有出头之日。


    而想要真正解决这种问题......


    “开启民智,使其自强;革新生产,使其自足。”


    陈安的脑海里闪过来自上辈子的答案。


    可这也并非是他利用术法,杀几个匪寇、贪官之流就可以轻易解决的。


    除非有朝一日,他有了那改天换地、重塑乾坤的大神通。


    转头看向身旁,同样站在船头打量两岸景色的师傅。


    白云道人早年曾以双脚丈量大地,行医救人。


    他所见到、看到的,远比陈安多得多。


    可这一路走来,他只是淡淡的看着,脸上无悲无喜。


    似乎早已看透了这人世间的种种苦难。


    因为看的通透,便知晓自己无力改变,故而生了隐世逃避的想法。


    但他也不吝解答,一路闲聊,从行医救人,到各地风土人情。


    师徒两个,无所不谈。


    陈安感触良多。


    “师傅。”


    “嗯?”


    “您说,这世道可还有救?”


    白云道人转过头,两人目光对视。


    似也想到了什么叫人开心的事情,释然的笑出声:


    “正如处玄你所言,这世道或许有救。”


    “但这份责任,却也不是你我这般方外之人,能够扛起来的。”


    他摆了摆手,转身走回船舱。


    “去休,去休。”


    “不恋尘中三寸雪,且归山里一棵松......”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