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准备工作都推进得十分迅速。
春节前后,令郁几乎没有什么休息时间,一年比一年更忙。
紧接着,便是收拾行装,随片方团队一同飞往D国。
电影节开幕后的10到12天是影片展映期,所有奖项通常会在最后一天揭晓。
理论上,展映期间所有入围影片都可以观看,但由于排期冲突、场次有限等原因,观众很难全部看完。
大多数人会选择性观看知名度较高或自己更感兴趣的题材。
毕竟电影节的本质,还是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李元达年纪较长,精力有限,加上需要倒时差,只计划中间抽两三天观摩学习其他优秀影片。
令郁、简笙和傅昀则没那么多顾忌,走完开幕红毯、回房车换上一身厚棉袄后,就来到了观影区。
举办地气温仍然偏低,首日天气状况不算好,阴雨夹雪,气温只有零下二度。
令郁格外怕冷,不仅在夹袄外叠穿了毛绒大衣和羽绒服,还戴了一顶白色毛线帽把耳朵严实捂住。
除了口罩和毛绒手套,他甚至严谨地配了一副宽大的平光黑框眼镜。
时尚搭配的同时还兼顾了给眼睛防风,他可真是个小天才!
其实是因为他再也不想体验生冻疮的滋味了。
去年没做足防护,耳朵和手指都有轻微冻伤,冷时发胀、热时发痒,一抓又痒又痛,那酸爽滋味实在令人难忘。
也许是这身搭配实在太显小,到达约定地点和简笙他们汇合时,两人都忍不住多看了他几眼。
“有哪部比较感兴趣的吗?”傅昀外面只套了件宽松的呢子大衣,头戴一顶鸭舌帽,显得随性松弛。
简笙调整了一下鼻梁上的口罩,目光扫过周围几个影厅,朝排队最长的那边扬了扬下巴:“我想看那部。”
她指的是一部F国影片,聚焦人性议题,也在本届电影节入围名单中,是当前讨论度最高、被视为夺奖热门的作品。
傅昀点点头,转而看向令郁。
令郁更想去看另一部Y国电影,是他较为感兴趣的个人奋斗题材,非竞赛单元的经典影片回顾。
傅昀也另有心仪的选择。三人并未强求一致,各自走向感兴趣的影厅,但都默契地没有最先去看《烬蛾》。
就让子弹再飞两天。
或许是影片已被重复展映多场,这个影厅里的人直到开场都寥寥无几。
令郁坐在最后一排正中央,这是他个人觉得最舒适的观影位置。
原本影厅人就不多,最后一排更是只有他一个。
然而就在银幕亮起、画面开始流动时,旁边匆匆落座一人。
令郁扭头望去,对方身形高大,同样裹得严严实实。
荧幕的光淡淡投来,正好映亮那人一双碧蓝色的眼睛。
是个外国男人。
这部影片令郁其实在平板上看过。
它主要讲述个人在追求梦想、克服困难过程中的奋斗故事,题材虽常见,却斩获诸多奖项成为经典,自然有其超越同类型作品的闪光点。
相比于一些学术性的说法或者其所蕴含的哲学主题,令郁和大多数观众的看法一致:这是一部靠情感共鸣致胜的好片子。
不同于某些艺术创作刻意施加的艰深苦难,它呈现得更加生活化、更接地气。
如果你问“艺术是什么?艺术怎么样?”,很多人可能一头雾水。
但若问“早中晚吃了什么?明天准备吃什么?”,那可就简单多了。
这个例子或许不算特别贴切,也并非否定艺术鉴赏的价值,只是想说明:受众决定了影片的辐射基础。
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只是普罗大众中的一员,一部影片当然可以有艺术表达,但至少该让观众看懂、理解一半以上你想传递的内核,而不是说让人看完仍满头问号,只剩影人和制作方自我沉浸陶醉在艺术世界里。
令郁看得很认真,全身心投入学习。
平板上看和在影厅观影的感受截然不同,情感共鸣这样的东西,对演员来说永远不会嫌多。
片中的那位主演据说出演时才十六岁,真可谓出道即巅峰的典范。
只可惜英年早逝,令郁今后不能也没机会亲眼见到这位被公认为“天生演员”的前辈了。
影片此时正放到最催泪的一幕,令郁眼眶发热,泪意翻涌。
而就在这时——
“呜……嗷呜呜……”
旁边的老兄紧紧捂住嘴,却仍掩不住喉间溢出的呜咽。
令郁:“……”
他抿了抿口罩下的唇,很好,刚刚涌上的泪意,瞬间没了。
从那个片段开始,旁边的老兄眼泪就跟开了闸的水龙头似的哗哗直流,还死死捂住嘴,生怕自己嚎出声打扰别人。
“呜…呜呜……”
“嗷…嗷嗷……”
令郁好几次眼泪都快涌出来了,又硬生生给憋了回去,甚至有点想笑。
怕这位老兄泪水把影厅给“淹”了,令郁友情赞助了两张纸巾。
这本来是他给自己备的。
后来他也懒得一次次递,干脆把剩下的一小包全塞给了对方。
直到影片结束、灯光亮起,旁边的大兄弟才终于止住眼泪。
他先用有些生涩的英文谢过令郁的纸巾,接着热情地邀请他今晚共进晚餐。
令郁摆了摆手,用英文回道:“感谢邀请,但很抱歉,我已经有约了。”
大兄弟显得非常遗憾,那双刚被泪水洗过的蓝眼睛写满了失落。
令郁和他简单交换了名字,便心肠硬邦邦地赶去看第二场了。
异国他乡,他英文交流水平一般,为安全起见,还是跟着大部队行动更稳妥。
不过话说回来,刚才那个男人是叫阿克塞尔?
这名字有点耳熟,那双清澈的碧蓝色眸子也莫名熟悉。
令郁自认记忆力不错,肯定是在哪里见过对方,才会把他的面部特征存进脑子。
尤其是他对歪果仁还有点脸盲,不会随便记一个陌生人的长相。
到底在哪儿见过呢?
令郁一时对不上号,也就没再多想。
等到天色渐晚,他和简笙、傅昀准备离开时,在展映厅侧门看到了那部简笙特意去观看、也是本届电影节获奖呼声最高的影片海报。
海报正中央的男主角,是不是有点眼熟?
见令郁突然停下脚步,简笙和傅昀回头,发现他正盯着海报出神。
简笙笑道:“确实拍得很好,不过今天场次有限,明天再来看也行。”
令郁一边继续往外走,一边问简笙:“男主角演技怎么样?”
没错,他关注的始终是演技。
三人中只有简笙今天看了这部片子。
简笙回想了一下,评价道:“情绪处理非常细腻,感染力很强。”
“那和傅老师比呢?”
这下连傅昀也好奇地看向她。
简笙抬手不轻不重地拍了令郁手臂一下,“好啊,现在连我都敢下套了是吧?”
令郁穿得里三层外三层,这点力道他一点感觉都没有。
“快说快说,特别想知道!”
简笙没好气地答:“各有各的好。但人家更年轻,好像才25还是26岁……”
说到这里,她冲傅昀挑了挑眉,“怎么样,傅老师有危机感了吗?”
令郁在一旁看得不亦乐乎。
傅昀故作郁闷:“我真有这么老?”
简笙:“反正不是小年轻了~”
傅昀:“……呵呵。”
年轻的小令同志悄悄弯起嘴角:姐,还得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