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 314 章 《孝经》

作者:斐涂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时间过得很快,县试第三场也近在眼前。


    这一天,上午场考的是四书经义一篇,五言六韵诗一首。


    下午场考了两道算术题,还有一篇孝经。


    四书经义、五言六韵诗,还有算术题,都是常考题,还算好的。


    但是,《孝经》早已许多年未曾考过了,如今突然出现,肯定会将许多人难倒。


    要知道《孝经》不属于四书五经的范畴。虽然篇幅简短,仅 有18 章,但许多私塾、学堂的夫子都不会特意去教。


    偶有提及,也是粗略带过。


    不过,顾远山每日本就有安排自己看四书五经以外的书籍,所以也是看过此书的。


    毕竟,在前十年里,老皇帝还在世的时候,科举是很看重《孝经》的。


    如今不过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中慢慢将《孝经》边缘化罢了。


    即使是边缘化,也不能影响其在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地位。


    所以,顾远山看”课外书“的时候,也没有忽略此书。


    ……


    《孝经》此书的核心是阐释 “孝道” 与治国的关系。如 “孝治天下”、“移孝作忠”,是儒家伦理的 “专项经典”。


    而此次县试最后一题,考的也不算难,是默写《孝经》片段罢了。


    当然,这个不难,针对的是学过《孝经》的学子来说。对于两眼一抹黑的学子来说,这默写便是难于上青天了。


    连胡编乱造都没了机会。


    就在顾远山暗自思考的时候,明显听见了旁边号房里的兄弟重重的叹气声。


    想来也是看到了此题。


    顾远山顿时哑然失笑。


    确实是,谁能想到,过了十多年,这《孝经》竟然再次出现在科举的试题当中呢?


    不过,不管学子如何质疑,面前关于《孝经》的题,确实是明晃晃地出现在最后一题上了。


    ……


    顾远山微微摇头,将脑中杂七杂八的想法清理掉,才深吸一口气,看向题目。


    题目是:


    默写《开宗明义章第一》


    顾远山嘴角扯出一丝僵硬的笑来。


    他不是不会,而是在给其余学子默默哀悼。幽幽叹了口气,他才提笔写下:


    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这一题,就是如此地简洁明了。


    但是,顾远山估计,许多人都没写出来。


    因为他不仅听见了左边号房兄弟叹气声,也听到了右边号房兄弟捶胸顿足的声音。


    将卷子全部誊抄完毕,顾远山又默默检查了两遍。


    最后,确定无需更改,才将草稿纸和试卷一齐放于左上角的书桌上,等着官差来收卷。


    ……


    顺利交了卷,顾远山收拾好笔墨,才提着考篮,顺着人群往外走。


    这几日,他出去不一定会遇到顾远丰几人,有时也是出去寻到孙秀才,才见到几人。


    总之,县衙里人多,最好考完便走,不要逗留。


    人多是非多。好不容易考完,顾远山可不想出现什么意外。


    就在他以为也是像先前那三场一样,由孙秀才送他们回学堂时,他就看见了站在孙秀才旁边的顾三水和余氏。


    两人望眼欲穿,直到看到顾远山的身影,脸上才迸发出惊喜的表情来。


    顾远山快步迎了上去。


    “阿爹,阿娘,你们怎么来了?”


    顾三水呵呵一笑。


    “你夫子说,你们考完三场便放假一日,回家歇歇。我和你娘一大早就来接你了。”


    两人这几日早上都来送顾远山进场,顺便将顾远山午饭做好带来。


    晚上怕顾远山考不好,倒是没有跟着过来。


    此时望着考完了的顾远山,余氏眼睛发酸。


    “瘦了瘦了,小山子快上车,阿娘带你回家吃饭。”


    顾远山看向一旁笑眯眯的孙秀才。


    孙秀才眯着眼,摆摆手。


    “去吧去吧,好好休息休息,回来继续准备府试。”


    他没有问顾远山考得如何,也不担心顾远山考不过县试。


    一般来说,只要第一场没什么问题,下面的第二场和第三场不是交白卷,这县试都是没有问题的。


    而他口中的府试,则在县试结束后的两月进行。


    如今是二月,也就是说,府试在四月就要举行了。


    府试的考试地点在府城专门设置的考棚中,而云梦县距离府城虽然不算远,但也不算近,得走上两三天的路程。


    所以到时候顾远山等人得提前半个月去府城。


    一是怕去晚了休息不好,舟车劳顿耽误了考试。


    第二点,则是怕是租不到好地方了。


    毕竟一个府城的学子,要比县试的多得多了。


    不过,如今说这些倒是还早了些。


    ……


    孙秀才心中美滋滋想着。


    等县试出了结果,学堂里考上的学子,都一齐给叫个车队,作伴去府城。


    到时候也好一起租个清静的院子备考。


    当然,此时说这些还为时过早。


    一切都得等结果出来再做安排。


    ……


    顾三水和余氏不知道孙秀才心中所想,只是拉着顾远山在门口静静地等待。


    不多久,终于等到顾远丰出来。


    顾三水便急急询问其是否要一起回家。


    顾远丰自然是拒绝了两人的好意。


    他心中对县试的结果不放心,准备在县城等出了成绩再回家。


    知晓顾远丰主意大,顾三水听了也没再劝说,带着顾远山就往家里赶。


    顾远山坐在骡车上,余氏坐在他身旁,不时絮叨几句。


    “小山子,阿娘给你炖了鸡汤,这几天你考试辛苦了,刚好补补身子。”


    “家里鸡养得多,咱们今日杀一只,明日再杀一只,你再带些回学堂吃啊。”


    余氏絮絮叨叨,却半点没问顾远山考得如何,想来是担心考不好,徒惹儿子伤心。


    顾远山时不时点头,只要回应几句,余氏便会高兴得一直往下说。


    从家中老母鸡下了几个蛋,到今日去买猪肉花了多少钱,都说得一清二楚。


    顾远山也不见丝毫厌烦,句句都有回应。


    正在赶车的顾三水听着耳边媳妇儿、儿子的声音,只觉得浑身都是牛劲儿,赶车赶得更卖力了些。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