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 289 章 收尾

作者:斐涂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两个小时看着虽然久,但律赋题难做,且他的答案还未抄写到试卷上,总体来说,还是有些着急的。


    不过月考核时间确实要紧迫一些,毕竟才一天就要考那么多题了。


    等日后下了场,其实不需要那么紧迫。律法、算术、诗赋这些题都是第二日才会考,第一日只考经义这些而已。


    ……


    律赋题要求高,分数也高,占了下午场的40分,快一半的分数了。


    今日所考的内容乃是《耕读赋》


    题目要求


    1. 以“耕养身、读养心,耕读相济传家久”为核心主旨,结合“牛角挂书”、“韦编三绝”、“农桑劝课”等典故,阐述耕读结合的价值与意义;


    2. 体例需含“序”,点明耕读为古人家风之要;“正文”分“耕之劳”、“读之益”、“耕读相济”三层铺陈;“结”,总结耕读对修身传家的作用,呼应开篇;


    3. 句式以四六句为主,每段对仗工整,如正文各层需有2-3组对偶句,押韵规范,每段一韵,韵脚为平声,可换韵,禁用生僻字与晦涩典故,语言浅近而有雅意。


    顾远山拿到《耕读赋》这题,先在草稿纸边角画了个小框,把“序、耕之劳、读之益、耕读相济、结”这几个部分标出来。


    对于律赋题,心里先得有个框架。


    这题核心是“耕养身、读养心,传家久”,还得用那三个典故。


    得把这些揉进每一段里,不能硬塞。


    首先,要先琢磨“序”。


    序要点明耕读是古人家风,得短,还得押平声韵。


    古人讲家风,常说“耕读传家”,那序里就得点出这个根。


    韵脚选啥呢?


    顾远山沉思。


    要不就“庚”字韵?像“名、成”这种字,好认又好押。


    说干就干。


    顾远山拟写一句“古之君子,重家风以传后;农家子弟,凭耕读以立身”。


    开头点“古人”、“耕读”,扣题。


    再补一句,把“家风之要”说透,比如“非耕无以养其体,非读无以明其心,此乃传家久长之根本也”,这样序就立住了。


    既点题,又把耕和读的基本作用说清楚,还押了“心、本”?


    不对,得调整韵脚,改成“古之君子,重家风以传后名;农家子弟,凭耕读以立身成。非耕无以养其体,非读无以明其心,此乃传家久长之根程”。


    这样“名、成、程”都是“庚”韵,平声,也顺溜。


    顾远山满意,接着,奋笔疾书。


    写完了序,接下来变化i正文第一层“耕之劳”。


    这层要写耕种的辛苦,但不能只写苦,得带出“养身”的意思,还得用“农桑劝课”的典故。


    耕的劳,无非是起早贪黑、流汗出力,乡邻们种地都是这样的。


    先找韵脚,换个平声韵。


    顾远山沉吟。


    就“青”韵吧……“冥、星、丁”这些字,和田野、夜晚的场景搭。


    开头先点“劳”,比如“夫耕者,晨兴伴晓月之冥,暮归随疏星之明”,用“晓月”“疏星”写早晚,体现辛苦。


    然后要对仗,四六句,得有两组。


    第一组:“手把犁锄翻沃土,肩扛耒耜踏新町”。


    “手把”对“肩扛”,“犁锄”对“耒耜”,“翻沃土”对“踏新町”,都是耕的动作,对仗也工整。


    再一组,要嵌“农桑劝课”,比如“官府劝农传古训,田夫勤作惜时丁”,“官府劝农”就是“农桑劝课”的意思,“田夫勤作”对应劳,“时丁”是时光,也扣辛苦。


    最后再补一句,点出“养身”:


    “汗滴禾下土虽苦,换得仓廪实自宁”。


    苦里有收获,也呼应“养身”。


    身体能靠耕种强健,还能有饭吃,养身的意思就到了。


    ……


    然后是第二层“读之益”,要写读书的好处,“养心”,还得用“牛角挂书”、“韦编三绝”。


    韵脚再换“蒸”韵,“灯、能、弘”这些,适合读书的静气。


    开头先写读书的场景,比如“若夫读者,夜对孤灯之暖蒸,昼寻残卷之清澄”。


    “孤灯”、“残卷”有读书的氛围。


    接下来对仗,得把典故嵌进去。


    第一组对“韦编三绝”:“案上韦编翻百遍,悟得圣贤理自澄”。


    “韦编翻百遍”就是“韦编三绝”的意思,“悟得道理”点出“益”。


    第二组对“牛角挂书”:“篱边牛角悬千卷,解得古今事可征”。


    “牛角悬卷”就是“牛角挂书”,“解古今事”也是“益”。


    然后点“养心”,比如“不求金章与紫绶,但求心明志不崩”。


    读书不是为了做官,是为了心明,这就是“养心”,也符合浅近的意思,不用生僻词。


    ……


    第三层“耕读相济”,这是核心,得把两者结合起来说,怎么互相帮衬,怎么传家。


    韵脚换回“庚”韵,和序呼应,显得连贯。


    开头先点“相济”:“耕与读,非相离而相并,实相济以相生”。


    然后对仗,得体现两者的关系。


    第一组:“耕以立基,养得身强能继业;读以明道,修来心正可传名”。


    “耕立基”对“读明道”,“身强继业”对“心正传名”,把“养身”“养心”和“传家”串起来。


    第二组:“无耕则读成空论,腹中空空难立行;无读则耕为蛮作,眼中茫茫失路径”。


    写缺一不可,耕没了读就成了蛮干,读没了耕就成了空谈,这样“相济”就说透了。


    再补一句,用个日常的例子,比如“晨耕暮读寻常事,代代相传家道兴”。


    “晨耕暮读”很具体,“家道兴”扣“传家久”。


    最后是“结”,要总结,呼应开篇。


    韵脚换“征”韵,平声,收尾有力。


    开头先呼应序里的“家风”:“由此观之,耕读传家,非虚言而实征”。


    “实征”对应序里的“根本”。


    然后总结修身传家:“耕养身则体魄健,可读可劳;读养心则德行正,可立可承”,再点“相济”。


    最后收束,要有点劝勉的意思,符合童生的身份:


    “愿吾辈守此家风,不废耕读,以躬行致长久,以诚意传家声”。


    “守家风”、“传家声”呼应开篇的“传后”、“立身”,也扣了“传家久”的主旨。


    全文梳理完成,顾远山垂眸仔细翻阅着,时不时再修改几个字,力求自己笔下的文章再好些。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