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争这第一名,几人辩论得那叫一个面红耳赤。
全然没了方才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顾远山低着头,认真整理着方才急笔抄写的草稿。
祁云照撞了撞他的胳膊,打趣道:“远山,你也别光顾着抄啊,你也试着作一首诗?”
虽说他们四书没读完,不够格与几人一同作诗。
但万一有灵感了,五岁孩童都能作诗。
更何况他见顾远山抄写得认真,真有灵感也不出奇。
顾远山也有此意。
他手中动作顿住,抬起头,正好看见溪水上掠过一只白鸟,翅尖点破水面,漾开一圈圈涟漪。
心念一动,提笔就写。
“白鸟掠溪去,清波载落英。”
写完自己先怔了怔,随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把本子往怀里拢了拢。
不算多好,却也是今日的景致了。
祁云照见了,凑过头来,就看了眼。
他也不懂写得好不好,只一个劲儿地赞扬:“写得真好,我瞧着和他们方才的诗作也没什么不一样的。”
当然,这话是小声说的。
今日来的都是比他们读书多好几年的学子,还有一些是下过扬了的。
若是自己贸然胡咧咧,这就是在给顾远山招惹祸端。
当然,魏清然不算。
毕竟他自小就与众人混迹,大家也是知道他诗词作得好,便也不会因着他读科举文书少而看轻了去。
但顾远山不同。
虽然他读书认真,还一举夺得了孙氏学堂的甲等第一名。
但说到底,他也只是一个今年新入学、刚刚学完启蒙学、年仅八岁的孩童罢了。
若是祁云照夸顾远山,其他人未必会服气。
顾远山不知祁云照的好意,但也摆摆手,“都是寻常的词句,不算什么。”
他对于这方面确实没什么天赋。
有时有灵感,便写得好。若是没有灵感,便只能尽力修改,装饰自己的诗词。
努力装饰过的诗词,没有浑然天成,但也读得顺口,让人挑不出错来。
但,高分这就不用想了。
“远山,你什么都好,就是太过于谦虚了!”祁云照笑着夸道。
面对祁云照的夸赞,顾远山只低着头,轻轻笑着。
……
那边的孙书川见顾远山和祁云照两人正低着头说着悄悄话,忍不住站了起来,“说起来,远山、云照入学都晚了些,对于作诗不算是熟悉,方才也没能加入到咱们中来。”
说着,他环视众人,提议道,“既然今日大家都是出来玩的,自然是要玩得尽兴,孙某希望每个人都能参入进来,尽兴而归。所以……”
他顿了顿,才继续道,“不如咱们定个题目,每人接一句相关的诗,也算同游一扬的纪念,如何?”
只要是启蒙过的,都背过《诗三百》,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对于顾远山和祁云照来说,自然也不算是什么难事。
“好主意!”周明第一个应和,“这样才热闹。”
众人纷纷点头,连钟氏学堂的几个学子也来了兴致。
顾远山自然没有异议。
“只是……用什么题目比较好呢?”孙书川呢喃道。
“既然是出来玩,便以身边景象为题吧!”林砚淡淡道。
“‘春景’二字,如何?”钟氏学堂的一位学子提议道。
“好!”孙书川率先赞同。
以“春景”为题,可以说非常简单了,就连启蒙的幼子都能念上几句诗词来。
可以说,非常照顾远山和祁云照这两个不善作诗的人了。
众人对此也没有意见,纷纷赞同。
……
顾远山提笔便在小本子上写下“春景”二字,等着众人起句。
魏清然率先开口:“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孙书川立刻接道:“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轮到吴修,他挠了挠头,望着溪边的新柳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林砚紧随其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众人纷纷接上诗句,很快便轮到了顾远山。
他接的是韩愈《晚春》中其中的“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这两句诗以极简练的语言,通过拟人化手法将暮春景色写活,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暗含对生命热情的礼赞。
顾远山见到此处山林,第一时间冒出来的诗句便是此句了。
一圈轮下来,连素来对诗词犯怵的祁云照都憋出两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耳熟能详的诗句一出,惹得众人笑起来。
祁云溪也不见任何不自在,还小声补充道:“还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呢。”
他早就备好了几句诗词,就盼着几人不要将他脑海里的词句给用了。
如今一圈下来,倒是让他如愿地松了一口气。
……
接下来,几人又轮了一圈。
仍然对答如流。
见大家兴致正高,孙书川便又提议道:“春景太过广泛,不如咱们缩小些范围?”
他抬头,看向亭子外面树梢上叽叽喳喳叫着的黄莺,笑着道,“不如……咱们就写这树上的黄莺如何?”
“妙!”
吴修然眼中闪过一丝笑意,“黄莺是春日常客,最能添趣。”
他略一沉吟,起句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此话一出,原本胸有成竹的祁云照瞬间咬牙切齿,“好你个吴修,平日里见你不声不响,结果今日竟抢先说了我的词!”
他一脸气愤地看着抢先一步说出自己心中诗句的吴修。
吴修呵呵一笑,“云照,下次你得快些。”
既然此句已被说出,祁云照只好低着头,默默沉思着一下首词句了。
孙书川笑了笑,才接道:“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顾远山拍了拍祁云照的肩膀以示安慰。
很快轮到他,便接道:“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此句乃是取自晏殊的《破阵子·春景》。
池塘边点缀着几点青苔,黄鹂在树叶底下偶尔啼叫一两声,白昼渐长,柳絮轻盈地随风飞舞。
写出了春日的宁静和生机。
恬淡又闲适。
也算是应了此情此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