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叔,我……”沈叶初的脸一下子就红透了,手都不知往哪放,声音细若蚊蚋。
“这样太麻烦你们了……”
“不麻烦不麻烦,顺路的事!”余氏热情地把他往车上拉,“快进来暖和暖和,这山里的晚风刮着冻人。”
沈叶初被塞进车厢,拘谨地缩在角落,双手紧紧攥着旧书箱,耳根都红了。他偷偷抬眼打量顾远山,见对方正朝他笑,更不好意思了,半天憋出句“多谢顾伯母,多谢顾叔叔”。
“好孩子,不用谢。”余氏递给他块干糕,“垫垫肚子?看你走得急,定是没吃晚饭。”
沈叶初连忙摆手:“不用了伯母,我不饿。”
他顿了顿,小声问道,“不知……你们要往哪里去?我在县城有落脚的地方,到了集市放我下来就行。”
他记得顾远山家是十里村的。虽然没去过十里村,但想要出城的人家都要经过集市,这顾家应当也是要走那条路的。
“巧了,我们也路过集市!”
顾三水重新赶起车,嗓门洪亮,“正好送你到集市口,省得你再走冤枉路。”
沈叶初这才松了口气,小声道了谢,便安安静静地坐着,不再说话。
顾远山看他冻得手指发红,悄悄把自己身上的小毯子往他那边推了推。这小毯子是余氏给他披的。他穿得厚实,不觉得冷,不过余氏坚持,他也就披着了。
如今瞧着沈叶初这模样,这小毯子自是更适合他的。
沈叶初愣了愣,抬头看他。
见顾远山朝他眨了眨眼,才红着脸,轻轻拽过毯子搭在腿上。
余氏看在眼里,偷偷跟顾远山使了个眼色,那意思是“这孩子瞧着实诚,跟你投缘”。
顾远山抿嘴笑了笑,倒是没说什么。
沈叶初虽看着冷淡,其实是个腼腆害羞的人。面对这样的人,他自然就显得主动了些。
两人平日里虽说没什么交谈,但毕竟是同窗,自是该好好照顾着。
何况今日只是顺路送一下人而已,算不得什么大事。
不过……他说他家住在县城?
这倒是奇怪。
毕竟,一般住在县城的人都不会花钱在学堂住的。
看着冻得小脸发白的沈叶初,顾远山心里叹了一口气。
兴许是有什么难处也说不准。
……
余氏见这眼前的少年话比儿子还少,不免又怜惜起来。
“我听远山唤你叶初?怎么自己一个人回家?”
这半大小子,家里人怎么忍心让他自己一个人走山路?
这念得起的书的人家,不说非富即贵,起码是疼孩子的。
反正,要不是自己家里远,她是舍不得让儿子住学堂里的。
沈叶初一愣,倒是不见异色,“我叫沈叶初,伯母你唤我叶初便好。家中母亲病弱,不便出门,一向是我自己回去。”
“可怜见的。”余氏说着,又往他手里塞了一把糖,“拿着吃啊,你们这个年纪的孩子最是喜欢吃糖了。”
当然,她也是喜欢的,不过这些都是孩子们的零嘴,她和顾三水自是很少吃。就算别人给了,也得留着给家里孩子吃。
沈叶初看着手里被强硬塞了的糖,低声道谢:“谢谢伯母。”
余氏笑眯眯地看着低眉顺眼的沈叶初,只觉得他和自家小山子一样,客气得很。
兴许读书人都是这样?
……
一路上,余氏的絮絮叨叨,偶尔夹杂着顾三水洪亮的嗓音,车里的顾远山和沈叶初像是有默契一般,很少开口。
沈叶初本就是话少的人,自是不喜欢说话。
顾远山虽然话少,但与爹娘相处话也没这样少,不过是顾忌着沈叶初,怕自己和阿爹、阿娘聊天,冷落了他,所以才没怎么讲话。
其实他心里很想余氏和顾三水,当然还有家里的阿爷、阿奶他们。他第一次这么久没见到家里人,自是想知道他们的近况。
不过等告别了沈叶初再关心家里的事也来得及。
顾远山想通,便放下心来。
……
骡车一晃一悠,很快就驶到集市。
将沈叶初放下,余氏还强硬给他塞了一包糖,当然还有他身上披着毯子,只说怕他冻着,等明日去学堂再把毯子还给顾远山就可以。
面对热情的余氏和顾三水,才12岁、又不善言辞的沈叶初自是招架不住,只红着眼睛,不断道谢。
看着渐渐远去的沈叶初,就连顾远山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沈叶初才有个小孩儿样。
平日里他总觉得自己有前世的记忆,显得过于老成。如今看来,这沈叶初分明比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
告别了沈叶初,车上就剩下顾家一家三口,自在了许多。
暮色沉沉,骡车碾过村口小路,惹得几声狗吠。
三人刚到院子门口,就见李氏和顾云在屋檐下翘首以盼,昏黄的油灯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阿爷、阿奶!”顾远山见着两人,连忙唤了声。
“可算是回来了!”李氏快步走上前,攥住顾远山的手,眼角的皱纹笑成了花,“路上冷不冷?快进屋!吃饭!”
顾云生没说话,只是伸出粗糙的手掌,摸了摸他的头,“回来啦。”
“阿爷,阿奶,小山子回来了。”顾远山笑着喊人。
刚迈进门槛,就见一道身影匆匆跑来。
“哟,咱家小秀才回来啦?”
顾四水油滑的声音响起,他拍着顾远山的背,故意拉长了调子,“几日不见,瞧着又长学问了?”
王氏跟在他后面,手里还拿着刚纳了一半的丑鞋底,“小山子,你回来了?小婶给你纳了双鞋底,不知你喜不喜欢?”
顾四水接过话,“你做的,小山子自然喜欢,咱快进屋,外面风大,别冻着了咱家的小秀才了!”
若说顾四水一向不着调,这样顾远山还是能接受,这王氏咋也这样热情了?
顾远山脸上的笑僵住,不知这两人是做什么了?让他怪害怕的。
而且,看着王氏手里赖赖麻麻的鞋底,他实在不敢接受。
恐怕穿上得像走石子路一样颠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