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 205 章 提问

作者:斐涂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孙秀才抚着胡须,笑道:“问得好。此处的‘立’,既含立身之意,也有学说根基之谓。孔子十五岁有志于学,历经多年钻研,到三十岁时,不仅形成了自己的处世准则,其思想学说也已初具雏形,能在乱世中站稳脚跟,不被外界纷扰所动摇。”


    沈叶初闻言,眉头微展,又问:“那《孟子?梁惠王上》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大学》的‘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何关联?”


    “这便是儒家‘推己及人’的核心了。《大学》强调齐家为治国之本,而孟子这句话,正是齐家的延伸。能善待自家老小,方能推及他人,进而治理好国家,二者一脉相承,皆是从自身出发,向外辐射。”


    连问两句,沈叶初便坐了下来,眼神飘向身后的祁云照。


    收到提示的祁云照连忙站了起来,略显拘谨地说:“夫子,学生读《诗经?关雎》,不解为何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这与后文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何联系?”


    孙秀才笑道:“《诗经》多用比兴,雎鸠是一种情意专一的水鸟,以其起兴,是暗喻君子对淑女的爱慕应如雎鸠般真挚不渝,这正是儒家所推崇的婚恋之道,含蓄而庄重。”


    魏清然则问起《尚书?大禹谟》中的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孙秀才耐心解释:“人心易受私欲蛊惑,故曰‘危’;道心暗藏于细微之处,需静心体悟,故曰‘微’。这句话与《中庸》‘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相呼应,都是告诫学子要时刻警醒,存养道心。”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问题从《论语》《孟子》延伸到《诗经》《尚书》。


    沈叶初与平日里完全不一样,表现得尤其活跃,接连抛出好几个关于五经义理的疑问。


    孙秀才都一一细致解答,时而引经据典,时而结合生活实例,听得几人频频点头。


    顾远山坐在下面,手里的笔一刻也没停。


    虽然他还没有学过这些篇章,但这些问题也许日后他也会遇到,如今孙秀才解答条理清晰,将各部经典的关联剖析得明明白白,自是得赶紧把问题和答都记下来,日后慢慢研读。


    “《论语》‘三十而立’—— 立身与立说”“《孟子》与《大学》的推己及人”“《诗经》比兴手法”…… 字迹写得工工整整,连孙秀才偶尔提及的注本名称,如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孔颖达《尚书正义》,也一并记下,打算日后有机会再找来研读。


    孙秀才讲得兴起,又顺带提及《礼记?学记》中 “教学相长” 的道理,沈叶初当即追问其与 “因材施教” 的异同,两人一来一往,竟讨论了近半盏茶的时间。


    顾远山的纸页上又添了几行字,末了还画了个小小的问号,想着等日后再向夫子请教其中细节。


    ……


    直至辰时将至,孙秀才才抬手,示意三人坐下,“今日的提问暂到这里,若是还有其他问题,下午再去书房寻我。”


    他目光扫过全班,最后落在顾远山身上。


    见他纸上写得密密麻麻,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远山、慧安,你们二人刚来,日后学了新课,每日记得将所学不解的内容列出来,除了早上辰时在课室,下午酉时后可去书房寻我。”


    “是,夫子!”


    顾远山和刘慧安齐声应道。


    “好了,叶初,你们三人便自行看书。”孙秀才同沈叶初说完,便朝顾远山与刘慧安走来。


    “今日夫子便带着你们二人,从《大学》开始学起。”


    “是!夫子!”两人齐声应道。


    孙秀才不知何时手中握着一本书,此时轻轻翻开书页,慢悠悠念道:“‘大学之道,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便是《大学》的‘三纲领’,你们二人且先读三遍,细细品味其中意味。”


    顾远山和刘慧安当即齐声诵读起来。


    顾远山昨日已然温习了大半,此刻读来格外顺口,字句间的停顿、轻重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刘慧安却读得磕磕绊绊,“亲民”二字还念错了声调,被孙秀才轻轻敲了下桌面。


    “是‘亲(qìn)民’,意为革新民心,可不是寻常说的亲近百姓。”


    刘慧安脸一红,赶紧改口重读。


    他昨日只粗粗看了一遍,没注意释义,这才弄错了。


    见孙秀才没有抓着不放,他才暗暗松了一口气。


    孙秀才等着两人读完,便开始详解:“‘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意为彰显;第二个‘明’是形容词,指光明正大的品德。儒家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只是被世俗尘埃蒙蔽,故需通过学习彰显本有的明德……”


    他边说着,边看向两人,见顾远山目光灼灼,眼中满是认真与渴求的神色,他微微一顿,才继续说道,“这三者层层递进,先修己,再及人,最终达到至善之境,恰是儒家‘内圣外王’的根基。”


    顾远山听得心头一亮。


    他温书时只记下了字面的意思,经夫子这么一串联,顿时明白了三者的逻辑关系。


    赶紧在书籍旁补上“三纲领递进关系:修己→及人→至善”几字。


    看着说得头头是道的孙秀才,顾远山心中不由有些敬佩。


    顾海生教学,只粗略讲述了一些“四书”的经典字句,按着注释讲解一遍,其中内在关系自是有些理不清,更不用说引经据典了,得查阅许多资料才能查找出来。


    而孙秀才分明对此掌握得更彻底,不单是注释讲解清楚,就连其中利害关系都只用三言两语讲述出来。


    秀才就是秀才!与童生总是有区别的!


    难怪顾海生要坚持送他来县里求学!


    在顾远山走神之际,孙秀才已经讲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八条目。


    他看向刘慧安,特意加重了”修身“二字。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你们看,前面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是为修身打基础;后面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皆以修身为前提。”


    说完,他看向顾远山,“远山,你来说说,为何‘修身’是根本?”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