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8章 天意即民意

作者:太阳哥731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想看看这位三科案首,究竟能作出何等惊天动地的诗篇。′s′y?w?b+o~o!k..,c,o*m_


    连王老大人都捋着胡须,露出期待的神色。


    在万众瞩目之下,范钰站起身,清了清嗓子,用他那带着童音的嗓子,不疾不徐地念道:


    “独上高楼看云飞,


    秋光满城催客归。


    莫言此间菊正好,


    不及故园一枝菲。”


    念完,他便坐下了。


    园中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愣住了。


    这首诗……怎么说呢?


    工整,应景,也确实有几分思亲的愁绪。


    但……也就这样了。


    平淡,太平淡了!


    完全没有众人期待中那种石破天惊的才气,没有惊艳绝伦的辞藻,更没有深奥的典故。


    就像一个熟读诗书的普通学子,在先生的要求下,交上的一份中规中矩的功课。


    短暂的寂静后,人群中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


    一些人脸上露出失望之色,另一些人则交换着了然的眼神。


    看来,这神童也不过如此。


    或许精于经义策论,于诗词一道,却非所长。


    想来,之前的了无痕也许是偶然之作。


    甚至是白清源的手笔……


    魏明坐在角落里,心情复杂。¢微·趣~暁~税- ^追·蕞¢新_璋.节?


    只有王老大人,深深看了范钰一眼。


    他怀疑,这孩子是在藏拙。


    毕竟能写出了无痕,能被圣上嘉奖的才学,不可能只有这样。


    年纪不大,心机却深沉得可怕。


    在万众期待的最高点,他偏偏选择最平淡的方式落地。


    这份定力,比写出一百首惊艳的诗词更难得。


    范钰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他己经顶着“案首”和“天子门生”两个光环,太过耀眼了。


    再在诗词上碾压全场,那就是不给前辈和同辈留活路,是自寻死路。


    他今天来,不是为了出风头,而是为了融入这个圈子。


    一个在经义上无懈可击,但在诗词上表现平平的天才,才是一个更容易被接纳的天才。


    然而,范钰想低调,却有人偏不让他如愿。


    一个身穿明德书院服饰的青年才俊站了起来。


    他面如冠玉,气度不凡,正是本届乡试的亚魁,明德书院耗费无数心血培养的头号种子,林景轩。


    在来之前,便被林玉淳授意打压范钰。


    他先是对着王老大人和众人一揖,然后转向范钰,脸上带着谦和的微笑。


    “范案首大才,学生林景轩,佩服之至。”


    他开口,声音朗朗,“刚才范案首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情真意切,令人动容。\c¢u?i~w_e·i^j+u!.^i`n~f?o~只是……”


    他故意拉长了声音,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只是,学生近日研读《礼记》,对《王制》篇中一句‘有不祭则修意’的‘修意’二字,百思不得其解。”


    “不知范案首可否为我等解惑一二?”


    来了。


    范钰心中冷笑一声。


    这个问题,问得极刁钻。


    “修意”二字,在经义中本就有争议,可大可小。


    往小了说,是个人修身的问题;往大了说,能牵扯到君王德政、天人感应的儒家核心理论。


    答得浅了,显得他学问不精。


    答得深了,一旦有任何疏漏,就会被无限放大,当场出丑。


    林景轩这根本不是请教,这是当众下战书。


    园中的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起来,所有人都停下交谈,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一幕。


    魏明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手心全是冷汗。


    范钰端起面前的茶盏,慢悠悠喝了一口。


    他甚至没有站起来,只是抬起眼皮,看着林景轩,那张稚嫩的脸上,挂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静。


    “林兄客气了,谈不上解惑,共同探讨罢了。”


    “‘修意’二字,汉时郑玄注曰‘省其意’。”


    “唐时孔颖达疏为‘省察其意,而修其政事’。此为经义正解。意指上天通过灾异示警,君王应当反省己意,修正国政。”


    他回答得滴水不漏,完全是教科书式的标准答案。


    林景轩脸上的笑容不变,显然对此早有预料。


    “范案首博闻强识,学生佩服。”


    他紧追不放,“但学生愚钝,想请教的是,此处的‘意’,究竟是君王一人的私意,还是天下万民的公意?”


    “若为私意,一人之念,何以惊天动地?若为公意,天下之念,又何须君王一人独省?”


    这个问题一出,园中响起一片轻轻的吸气声。


    更毒了!


    这己经不是在考校记诵功夫


    ,而是在逼问范钰的政治见解和哲学思辨。


    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扣上“妄议君上”或者“心学异端”的帽子。


    王老大人的手指,在桌上轻轻敲击着,目光如炬,看着范钰。


    范钰终于放下了茶杯。


    瓷杯与桌面碰撞,发出一声清脆的“嗒”。


    在寂静的园林里,这声音格外响亮。


    “林兄这个问题,问到了根本。”


    范钰笑了,那笑容天真无邪,说出的话却字字千钧。


    “《尚书·泰誓》有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君王之私意,若顺应民心,那便是天下之公意。”


    “君王之私意,若违背民心,那便是逆天之私欲。所以,天意从不是虚无缥缈的鬼神之意,天意,即是民意!”


    “祭祀有不诚,并非鬼神真的动怒,而是君王失德,导致民心有怨。”


    “民怨积蓄,沸反盈天,这才感召天象变化,降下灾异。”


    “所以,君王所要‘修’的,所要‘省’的,从来不是他自己的念头,也不是高悬于天的所谓天意。”


    “他要修的,是天下万民之意!”


    话音落下,满园死寂。


    针落可闻。


    林景轩呆立当场,嘴唇翕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范钰的这番话,首接将《礼记》的经义,与《尚书》的民本思想完美缝合。


    立意之高,逻辑之严密,见解之深刻,己经远远超出了“解经”的范畴。


    这是在“立说”!


    “啪!啪!啪!”


    王老大人猛地一拍手,霍然起身,老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


    “好!好一个‘天意即民意’!”


    他快步走到范钰身边,不顾失仪,一把拉住范钰的手,声音里满是压抑不住的激动。


    “说得好!说得太好了!范钰,你过来,到老夫身边来坐!”


    全场哗然。


    林景轩面如死灰,摇摇欲坠。


    他本想让范钰出丑,结果却成了范钰名动江南最好的那块垫脚石。


    他不仅输了学问,更输了气度,输得一败涂地。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