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杨卫国,正背着手,一脸微笑地,站在门口。
他身后,还跟着几个穿着军装的干部。
“杨主任!”
王司长和那几个厂长,赶紧都站了起来,恭恭敬敬地打招呼。
杨卫国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坐下。
他径直走到李大成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神里,全是欣赏。
“不过,”杨卫国话锋一转,“技术标准,兹事体大。成立新品牌,更是关系到我们国家轻工业的未来。这件事,不能由一个厂子,或者几个厂子说了算。”
他看着李大成,又看了看在场的众人,缓缓地说道:
“我有个提议。”
“既然是要打造一个国家的品牌,那就要有国家的力量参与进来。”
“我建议,这个‘华夏’品牌,由我们轻工业部,和我们军工委,联合牵头。红旗厂,作为核心技术的提供方,永久、凤凰这些大厂,作为第一批生产单位,我们共同,来组建这个产业联盟。”
“这样,既有政策上的支持,又有技术上的保障,还有生产上的实力。”
“强强联合,我们才能把这艘大船,造得更大,开得更远。”
“各位,觉得我这个提议,怎么样?”
杨卫国这番话一出口,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又变了。
如果说,刚才李大成描绘的蓝图,是让那帮自行车厂的厂长们看到了发财的希望。
那么,杨卫国现在的这番话,就是直接给这艘即将起航的财富巨轮,挂上了一面最硬核的“免死金牌”。
军工委和轻工业部,联合牵头!
我的天爷!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华夏”这个还没出生的品牌,直接就从一个民间的商业计划,一步登天,变成了带有官方背景,甚至可以说是国家意志的战略项目。
有了这两尊大神保驾护航,以后在国内,还有谁敢给他们使绊子?还有哪个部门敢不给他们开绿灯?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做生意了,这是在参与国家建设啊!
王司长第一个就反应了过来,激动得从椅子上“腾”地一下就站了起来。
“杨主任!您这个提议,太好了!实在是太高瞻远瞩了!”
他那张老脸,因为兴奋而涨得通红。
“我们轻工业部,坚决拥护!坚决支持!我们部里,一定把最好的政策,最优秀的干部,都投入到这个项目里来!”
那几个自行车厂的厂长,更是激动得跟什么似的。
“杨主任英明!”
“有军方和部委的领导,我们这心里,就踏实了!”
他们一个个,都跟表忠心似的,恨不得当场就给杨卫国跪下。
所有人的目光,最后,都落在了李大成的身上。
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个宏伟计划的核心,不是军工委,也不是轻工业部,而是眼前这个,年纪轻轻,却总能创造奇迹的年轻人。
只有他点头,这事儿,才算真的成了。
李大成看着杨卫国,杨卫国也正一脸微笑地看着他。
俩人的眼神,在空中交汇。
李大成心里跟明镜似的。
他知道,杨卫国这是阳谋。
他把军方和部委拉进来,一方面,确实是为了给这个项目保驾护航,把盘子做得更大。
但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制衡,一种捆绑。
他这是在告诉李大成:你小子本事再大,也别想单干。
你的技术,必须得跟国家利益,跟我杨卫国的政治前途,牢牢地绑在一起。
你想吃肉可以,但你得带着我们一块儿吃。而且,这桌席上,谁坐主位,谁坐次席,得由我说了算。
好手段!
李大成心里,暗暗给杨卫国竖了个大拇指。
跟这种聪明人打交道,就是省心。
你不用藏着掖着,大家把条件都摆在桌面上,能成就成,不能成,也伤不了和气。
“杨哥,”李大成也笑了,他没有叫杨主任,而是很自然地,换了个更亲近的称呼,“您这个提议,我举双手赞成。”
他这一声“杨哥”,叫得杨卫国心里那叫一个舒坦。
他知道,李大成这是听懂了他的意思,也接下了他递过来的橄榄枝。
“有您和王司长,还有军方的领导们掌舵,我们这心里,才算是有了主心骨。
我一个搞技术的,就怕跟各路神仙打交道,现在好了,有您们在前面顶着,我就可以安安心心地,在后面搞我的技术了。”
李大成这话,说得漂亮。既捧了杨卫国,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就是个技术宅,对权力没兴趣,你们在前面斗法,我只管在后面给你们提供弹药。
“不过,”李大成话锋一转,“杨哥,我也有个小小的条件。”
“哦?”杨卫国眉毛一挑,“你说。”
“这个‘华夏产业联盟’,既然是联盟,那就得有个章程。我建议,咱们可以成立一个理事会,由军工委、轻工业部,还有我们几家生产单位,共同派代表组成。”李大成不紧不慢地说道。
“理事会,可以负责联盟的日常运营,市场推广,还有利润分配。
这些,我都不管,全由各位领导说了算。”
“但是,”他伸出了一根手指,语气变得不容置疑。
“关于‘华夏’品牌的所有技术标准制定,核心专利的归属,以及最终的产品质量认证权,这三样,必须,也只能,由我们红旗机械厂,来全权负责。”
“简单来说,就是,你们负责卖,我负责拍板,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打上‘华夏’这个标。”
李大成这番话一出口,整个会议室,又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用一种看怪物的眼神看着他。
这小子,胃口也太大了吧?
他这是要把整个联盟,最核心,最要命的权力,都牢牢地攥在自己手里啊!
有了技术标准制定权和最终认证权,那就等于,他成了这个联盟里,说一不二的“太上皇”。
以后,谁家的产品能上市,谁家的产品得打回重造,还不是他李大成一句话的事?
这权力,比当个理事会的会长,可大太多了!
王司长的眉头,皱了起来。他觉得,李大成这个要求,有点过分了。
那几个自行车厂的厂长,也是面面相觑,心里开始打起了小算盘。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杨卫国。
等着他这个最大的领导,来做决断。
杨卫国看着李大成,沉默了。
他那双深邃的眼睛里,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他没想到,李大成竟然会提出这么一个,近乎于“霸道”的条件。
他这是在反将自己一军啊。
你不是想用平台来捆绑我的技术吗?
好啊。
平台给你,名分给你,钱也给你分。
但是,技术的最终解释权,在我手里。
这盘棋的规则,还得由我来定。
杨卫国的心里,飞快地盘算着。
他知道,如果他今天拒绝了李大成,那这个所谓的“产业联盟”,立马就得散伙。
李大成手里的技术,是独一份的。他就算不跟官方合作,光是卖给这几家自行车厂,都能赚得盆满钵满。
而他们呢?没了李大成的核心技术,这个所谓的“华夏”品牌,就是个空壳子,一点意义都没有。
这个年轻人,把自己的价值,和他们的底线,都看得清清楚楚。
“呵呵……”
过了好半天,杨卫国突然笑了起来。
他伸出手,重重地拍了拍李大成的肩膀。
“好小子!你这脑子,不去搞政治,真是屈才了!”
他看着李大成,眼神里,全是欣赏,和一丝丝的无奈。
“行!我答应你!”
“技术上的事,你说了算!我们,只管给你保驾护航,摇旗呐喊!”
杨卫国这一拍板,这事儿,就算是彻底定了。
王司长和那几个厂长,虽然心里还有点别扭,但也不敢再说什么了。
一场关乎中国自行车产业未来的,历史性的会议,就在红旗厂这间破旧的会议室里,以这样一种奇特的方式,达成了共识。
会议结束,众人散去。
杨卫国却把李大成,单独留了下来。
他屏退了左右,亲自给李大成倒了杯水。
“大成啊,”他的称呼,又变了,从“大成同志”,变成了更亲昵的“大成”,这代表着,他已经从心里,把李大成当成了自己人。
“你小子,今天可是让我,刮目相看啊。”杨卫国感慨道,“我本来以为,你就是个技术天才。
没想到,你这玩弄人心的手段,比我们这些在官场里混了一辈子的老油条,还高明。”
“杨哥,您可别捧杀我了。”李大成苦笑道,“我就是被逼无奈,想多给自己留条后路罢了。”
“后路?”杨卫国笑了笑,摇了摇头,“你放心,以后,没人敢再动你了。”
他顿了顿,脸上的笑容,慢慢收敛了起来,变得无比严肃。
他从自己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用牛皮纸袋密封着,上面还盖着好几个“绝密”红章的文件,递给了李大成。
“看看这个。”
李大成疑惑地接了过来,撕开封口。
当他看清楚文件上的内容时,他的瞳孔,猛地收缩了一下。
那是一份,关于启动“新型耐高温高速航空发动机主轴承”研发项目的,最高级别的,红头文件。
项目的代号,只有两个字。
“盘古”。
而在项目总负责人那一栏,赫然写着三个字。
李大成。
“杨哥,这……”
“这是上面的意思。”杨卫国看着他,声音压得极低,“你那天在宴会上说的那套理论,已经惊动了最高层。几位老总长,连夜就开了会。”
“上面的指示,只有一句话。”
杨卫国的眼神,变得炙热无比。
“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这个东西,给搞出来!”